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人民網北京6月17日電 吃
??? 研究人員在對2012年至2014年的食品類事件做真假辨別時,發現存在15.93%的虛假信息;通過對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微信中被舉報為“詐騙和虛假信息”的1227篇文章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食品安全有關“謠言”數量較多。
??? 》食品類“謠言”是如何被制造出來的?
??? 研究人員發現,常見的食品“謠言”類別主要有零食小吃、肉制品、果蔬及轉基因食品。這些食物都是跟我們每日飲食密切相關的蔬果、家禽。作為每個人日常飲食必備的食物,相關的“謠言”更容易引起公眾的關注和擔憂。
??? 方法一:惡劣的加工生產環境和骯臟得驚人的原料
??? 肉制品的“謠言”,例如《近期的豬肉還是不要吃了(轉》,常常通過描述令人作嘔的加工環境、帶病的牲畜源、寄生蟲、添加劑等加工環節亂象來引發公眾的恐懼情緒。
??? 方法二:不當的食用習慣將引發嚴重疾病
??? 水果蔬菜類的“謠言”,*常使用的造謠方法就是“食物相克”及夸大不當食用方式引發的嚴重疾病。
??? 如《千萬不能吃的蔬菜水果部位,吃錯可能致命!》一文列舉了10種常見蔬果不能食用的部位,其中就包括土豆皮和韭菜葉等日常食用的蔬果部位。
??? 方法三:夸大某些食品的保健養生效果
??? 這種造謠方式迎合人們急于尋求健康良方的心理,把普通食物包裝成具有強大保健功效的食品。
??? 如《婦女生孩子在坐月子時落下的所有病根都能根治的偏方》及《每天僅一勺!一個月打通血栓!還你干凈通暢的血管!后悔知道得太晚了!》
??? 方法四:在標題打上“死亡”、“疾病”等致命關鍵詞進行傳播
??? 這些食品安全類的“謠言”往往標題語不驚人死不休:如《鎮安涼皮出大事了》、《這是世界上*臟的魚!千萬不要再吃!》、《天啊!*常吃的水果竟然比砒霜還要毒!》、《太可怕了,晚餐決不敢貪吃了!》、《千萬不能吃的蔬菜水果部位,吃錯可能致命!》
??? 食品相關的“謠言”常常會與疾病相關,標題多帶有“可怕”“恐怖”“致命”等喚起恐懼的詞語,來激發讀者的死亡恐懼情緒。
??? 方法五:通過以成功人士為目標群體的公眾號進行傳播
??? 這些食品類謠言把目標群體定為成功人士,利用他們在事業成功后更注重健康的心理,以宣揚食品安全為爆點,散布食品安全威脅謠言。
??? 如XX富翁俱樂部:《近期的豬肉還是不要吃了【轉】》;全球XX富翁俱樂部:《不要再買這個菜了!因為它****致癌!》
??? 》何為食品類“謠言”元兇?公眾焦慮感與心理距離
??? 報告分析指出,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相關的負面報道層出不窮,公眾對健康疾病、食品安全問題普遍感到擔憂,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網民只能通過造謠傳謠來釋放焦慮并進行自我教育。由于這些謠言比較符合公眾日常生活的經驗、比較容易引發公眾對食品問題的擔憂,因此得以廣泛傳播,經久不衰。
??? 而與公眾心理距離近(即大家感覺上離自己近的議題、尤其是可能給正常生活帶來威脅的議題更容易受到關注,也容易引發轉發傳播等行為。食品安全就是與公眾心理距離特別近的一類議題,再加上食品又往往和人身安全、疾病養生關聯在一起,更易被關注和傳播,這也是為什么食品類“謠言”始終野火燒不盡,年年月月有翻新的原因。
??? 》五招教您火眼金睛識別食品類“謠言”
??? 針對成出不窮的食品類“謠言”,研究團隊總結出其主要造謠手法,教您識別此類謠言。
??? 一、渲染食品惡劣的生產環境和原料骯臟;
??? 二、強調不當的食用習慣將引發嚴重疾病;
??? 三、夸大某些食品的保健養生效果;
??? 四、在標題打上“死亡”、“疾病”等致命關鍵詞進行恐懼傳播;
??? 五、讓你覺得自己生命很寶貴,食品安全怎么重視都不為過。
??? 》編后語:
??? 民以食為天,關注飲食安全問題無可厚非,也十分必然。但是在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魚龍混雜,網民也應學會自我甄別信息真偽。對于那些傳的玄乎其神或是聳人聽聞的內容,別抱著“順手轉發、善意提醒”的心態,搞得人人自危。通過網絡搜索,從正規媒體、機構查詢資料,一起成為網絡謠言終結者。
??? (內容摘自中山大學大數據傳播實驗室發布的《中國網民食品安全認知研究報告2015》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