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五常
??? “調和米”之困是關鍵所在
??? 和許多優質農產品一樣,五常大米深受假冒偽劣侵害之苦,“調和米”的出現更加劇了品牌保護難度。2014年底,五常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調查結果顯示,當地的“調和米”主要由傳統“稻花香”、地產其他水稻、外地水稻,按不同比例勾兌而成。這種以五常水稻所占比例核定價格的“調和米”,幾乎都以“五常大米”的名義銷售,卻鮮有標注產地、品種及調和比例等說明。
??? 據五常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趙春雷介紹,所謂“調和米”并非簡單地把幾種米勾兌在一起,而是將不同產地或品種的稻子混合輾磨成米。只有選粒型相似的稻子摻在一起,才能磨出形狀、光澤度差不多的米。
??? 由于五常大米享有“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殊榮,市場價格相對較高。一些稻農反映,以五常水稻為主要成分的“調和米”,只有在五常加工才能體現成本和產地優勢,而域外加工的“調和米”基本不含五常水稻,多數可以認定為假冒行為。因此,五常市水稻市場呈現單向流動狀態:外地水稻源源不斷流入,五常市的水稻則很少流出。
??? 據有關部門初步統計,五常市大米企業產能約為400萬噸,即使全年滿負荷生產,連“調和米”在內產量也不會超過這個數。由此可見,市場上有相當一部分“五常大米”是在全國各地被假冒出來的,這些大米中根本不含五常水稻,更不用說優質的“稻花香”了。
??? 至于五常大米出現“調和米”的原因,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一方面是市場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變化所致,另一方面則歸于部分加工企業為牟取不當利益使然。
??? 如何在加大打擊假冒偽劣五常大米的同時,加強對“調和米”現象的規范和引導,已成為破解五常大米產業發展瓶頸的關鍵所在。
??? “地理標志”不能只戴“高帽”
??? 近年來,“五常大米”分獲農業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認證。據介紹,地理標志作為一種知識產權,主要用于鑒別某一產品的產地,標志著該產品的特定信譽和質量,經審核批準后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地理標志產品具有一定的經濟和文化價值,受我國商標法和世貿組織TRIPS協定等法規所保護。
??? 不過,多種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護身符”,卻并未擋住各地假冒偽劣產品對“五常大米”的侵害。據了解,類似這種只為農產品戴“高帽”、缺乏有效保護機制的現象,在地理標志類農產品中比較普遍。
??? 2001年7月,五常市大米協會在國家商標局注冊了五常大米產地證明商標,對“五常大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享有專用權,全市共有93家企業申請使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標識。2003年國家工商總局出臺的《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規定,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人應該對該商標的使用進行有效管理或者控制。
??? 黑龍江省工商局商標處副處長范麗向記者坦承,對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濫用的執法,往往既需要權利人或消費者的舉證配合,又需要質量監督等部門的鑒定結論,因此無論在本地還是域外,各地工商部門執法都面臨很大難度,搞不好還有可能被對方告上法庭。
??? “作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權利人,五常市大米協會的管理一開始就沒跟上,現在更是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范麗說。
??? 事實上,國家有關部門曾出臺了一些相關規定。2005年,國家質檢總局曾出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對未按相應標準和管理規范組織生產的,將注銷其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使用注冊登記。2007年,農業部出臺《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明示“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但業內人士稱,由于這個辦法未規定相關執法辦法以及罰則,一直未能真正落實。
??? 哈爾濱市市場監管局認證監督管理處負責人曾繼龍證實,在五常大米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使用上,地方政府基于經濟發展環境考慮,對涉企的執法檢查要求很嚴,主動執法檢查并不多。
??? 有業內人士認為,保護地理標志產品應該從產地做起。無論是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還是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標識,保護的都是相應地理位置上的產品。如果產品不是來自相應的地理位置,就不應該受到保護。嚴格來說,五常的“調和米”所用水稻不是全部來自五常市,調和的“五常米”已經不能算地理標志產品了。
??? 強化監管,市場呼喚新規則
??? 近日,“新華視點”針對五常大米何以為盛名所累的報道,引起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重視,要求相關部門研究品牌保護和發展對策。
??? 趙春雷說,按國家相關質量標準,五常市加工各種“調和米”并不違反規定,但消費者的知情權并未得到保障。建議修改細化相關產品質量法規,明確標示“調和米”中所含水稻的產地、品種等成分,讓消費者明明白白選擇,這也是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新規則。
??? 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安全總監劉小妹表示,將有針對性地加大對五常大米的監管力度,建議五常市建立官方“五常大米全程質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臺”,將五常大米從選種、種植到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的數據在平臺上集中,形成完整的可溯源信息鏈。加大對假冒偽劣五常大米的打擊力度。
??? 黑龍江省工商部門還就五常大米的下一步品牌保護工作提出建議:明確市場主體,加強部門執法聯動與省外執法合作,提高防偽技術含量,加強信用監管等。
??? 黑龍江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副主任介紹,黑龍江省農委將從種植業方面,加強對五常水稻種植的科學指導,努力建設全程可追溯體系,在水稻的種、賣、收等環節全面增加透明度。同時在農產品質量方面,與五常市一起,加大監管力度,讓產品質量經得住考驗。
???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培育農產品品牌方面,農業部門將依據市場引導、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和社會參與的原則,努力打造以品牌價值為核心的現代農業企業。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