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我國
??? 奶價下跌:快速發展中奶業危機顯現
??? 來自中國奶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奶業總體態勢良好,奶牛存欄達1460萬頭,同比增長1.3%,達到歷史*高水平;牛奶產量3725萬噸,同比增長5.5%,接近歷史*高水平,規模牛場和小區****實現機械化擠奶,整體水平超過90%。2014年國家投資改擴建奶牛養殖場1000個,支持養殖企業進口良種奶牛19萬頭,優質奶源基地進一步擴大。
??? 在總體形勢向好的同時,我國奶價卻呈現持續下跌態勢。2014年2月,10個主產省區生鮮乳價格為每公斤4.27元,達到歷史高位,之后持續下跌,2014年底降至3.79元,導致效益下滑。奶價下跌背后,中國奶業快速發展中面臨的一些危機逐步顯現。
??? 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分析指出,危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奶牛養殖業的危機、乳品加工業的危機,以及牛奶消費的信任危機。
??? 去年以來,山東、河北、內蒙古等地出現奶農大面積“倒奶殺牛”事件,為此,今年1月農業部專門下發《關于協調處理賣奶難穩定奶業生產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農牧部門全力以赴協調處理“賣奶難”。國內奶農賣奶難,而進口乳制品卻大幅增長,面對國際低價奶粉的競爭,保障我國奶牛養殖業健康發展壓力加大。
??? “當前我國奶業發展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發生了許多深刻的變化,奶業取得了明顯的進步。”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奶業發展既面臨著國內外市場競爭的挑戰,也面臨著調結構、轉方式,不斷提高產業素質和競爭力的重大任務。
???
??? 近年來,國內奶粉市場硝煙彌漫,各個奶粉品牌都在搶占終端資源,大打促銷戰。多美滋、惠氏等國外品牌長期以來憑借研發基礎、悠久的歷史以及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優勢占據著我國嬰幼兒奶粉的高端市場份額,但隨著本土品牌貝因美、伊利等在技術、工藝、質量以及市場策略等方面的日趨成熟,國內奶粉的市場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
??? 去年以來,液態奶進口量也在劇增。今年一季度,全國累計進口液態奶75527噸,同比增長32.8%。
???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教授分析,過去一年中出現的“賣奶難”癥結**是世界大宗乳制品的價格下降,導致國際奶業整體形勢供大于求;其次,世界奶業在波動中走高,而后新西蘭奶牛存欄量的逐年增加,導致奶價下降50%以上。我國奶業將長期面臨國際廉價乳制品的競爭,發展形勢嚴峻。
??? 專家指出,當前我國民族乳業品牌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奶業發展區域布局不合理,導致“北奶南運”和常溫奶市場份額較高;產業競爭力較弱,奶畜品種單一、優質飼草料缺口較大、糞污治理壓力大、乳品供需調控能力較弱;產加銷不協調發展壓力較大,奶農與乳品加工企業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奶牛養殖風險大、利潤低等。
??? 高鴻賓指出,應對這些挑戰,應加快奶業轉型升級,從種植、養殖、加工、銷售、消費等全產業鏈切入,重點是“兩推兩調”。“兩推”即推進適度規模養殖,推進產業一體化;“兩調”即調整草畜結構,調整乳品結構。
??? 實施“新鮮戰略”:從全產業鏈著手加快轉型升級
??? 面對行業發展困境,乳品企業應如何調整產品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適應國際競爭?
??? 與會專家建議,應制定我國奶業的“新鮮戰略”,建立起國際競爭的天然壁壘,推行“新鮮戰略”,打造我國奶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 “今年的奶業,機遇和挑戰并存,加快奶業升級轉型是**的出路。我們要調整乳品結構,大力推廣巴氏奶的發展,促進奶牛標準化養殖。”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王鋒說。
??? 中國奶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劉成果認為,在實現現代牛奶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一體化的過程中,*關鍵的是實現種植、養殖和加工的“草畜乳全鏈條一體化”。
??? 消費信心是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前些年頻發的乳業事件給消費者留下了心理陰影。同時,境內外競爭者又借機炒作,導致廣大消費者對國產乳品心存疑慮。面對國外品牌的加速侵蝕,中國奶業如何重獲消費者信心?
??? “安全是讓消費者恢復信心的**步,而質量的提升則是中國乳業轉型升級的新臺階。”李勝利建議,在奶源的升級上,加工企業直接控制養殖環境和奶源生產是提升產品質量的關鍵;在加工的升級上,應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縮短加工生產間隔,降低生產安全風險。
??? 此外,有專家建議,在當前奶業背景下,要重視行業公益宣傳、改變消費觀念、提高效率,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努力降低飼料成本等,這些是幫助奶農和乳企渡過難關的有力手段。
??? (本報記者 李慧 邱玥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