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每年公布城市水環境“紅
??? 《
??? □關鍵詞執法監管
??? 》措施
??? 企業被亮紅牌一律關停
??? 所有排污單位必須依法實現全面達標排放。逐一排查工業企業排污情況,達標企業應采取措施確保穩定達標;對超標和超總量的企業予以“黃牌”警示,一律限制生產或停產整治;對整治仍不能達到要求且情節嚴重的企業予以“紅牌”處罰,一律停業、關閉。自2016年起,定期公布環保“黃牌”“紅牌”企業名單。定期抽查排污單位達標排放情況,結果向社會公布。
??? 》現狀
??? 有些違法企業根本沒被罰
???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紅黃牌是對企業環境行為的評價,之前很多地方也在做,但很多被列入紅牌、甚至黑牌的企業依然得不到任何處罰。此次發布的“水十條”提出,被亮“紅牌”的企業將停業、關閉,使得排污企業面臨更為嚴厲的處罰。但對于環保執法者來說,可能將面臨比較大的地方保護壓力。
??? 馬軍建議,地方在公布環保“黃牌”“紅牌”企業名單的同時,也公布評價標準和依據,這樣便于社會對此進行監督,防止地方保護。
??? □關鍵詞社會監督
??? 》措施
??? 公布*差10個城市名單
??? 依法公開環境信息。綜合考慮水環境質量及達標情況等因素,國家每年公布*差、*好的10個城市名單和各省(區、市水環境狀況。對水環境狀況差的城市,經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取消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節水型城市、園林城市、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并向社會公告。
??? 》解讀
??? 水質信息全面公開是前提
???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每年公布水環境*好、*差的城市排名,對于城市來講可能會帶來治理壓力。但是只公布年度排名,難以形成持續的、有效的關注。
??? 馬軍說,“大氣十條”取得較好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大氣十條”出臺前,全國已經
??? 開始構建起完整的監測網絡,并實現實時發布監測數據,而“水十條”在實施前并沒有水質信息的全面公開作為基礎,需要**摸清基數,并定期向公眾公開,以便公眾對改善效果進行監督。據了解,目前只有140左右個國控站在每天四次發布監測數據,但各地還沒有做到。
??? □關鍵詞控制排放
??? 》措施
??? “十小”企業將全部取締
??? 全面排查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2016年底前,全部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
??? 》解讀
??? 用*“強悍”制度治污
??? 專家指出,“水十條”的一個突出亮點就是問題看得透,癥結把握得準。隨著新環保法、“大氣十條”“水十條”的實施,地方和企業會發現污染環境的成本越來越高。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就會被重罰,甚至被取締。
??? 在污染嚴峻的局面下,就得用“重典”。用*“強悍”的制度和機制,實現整治水污染的目標。十大重點行業的整治,表面看是治標,實際更是治本,是生態建設淘汰落后、污染產能,倒逼經濟轉型升級。
??? □關鍵詞資源保護
??? 》措施
??? 華北等地嚴控地下水超采
??? 排查登記已建機井,未經批準的和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自備水井,一律予以關閉。開展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超采區內禁止工農業生產及服務業新增取用地下水。2017年底前,完成地下水禁采區、限采區范圍劃定工作,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
??? 》現狀
??? 北京城六區將取消自備井
??? 自備井是在自來水管網沒有覆蓋的區域,由相關單位打的水源井,通過提取地下水來滿足生活和工業用水需求。自備井也是導致地下水被過度開采的重要原因。
??? 北京市水務局供水處王相成副處長介紹,北京市城區目前有6000余眼自備井,年取水量2.4億立方米,約占城區供水總量的1/4,涉及800多家單位和284萬人。
??? 去年11月,北京市自備井置換工作正式啟動。將優先對供生活飲用的3622眼自備井進行置換;到2020年,城六區的自備井將全部退出歷史舞臺。
??? ■追問
??? 京津冀等地為何要提前完成目標
??? 縱觀“水十條”全文,該行動計劃對京津冀等區域**提出了較高要求。對此,參與“水十條”起草的清華大學教授付濤表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三個區域是中國經濟中心,是中國*發達的地區。一方面,這些地區比較受關注,有示范效應;另一方面這些地區在環保投入的支付能力方面也比其他區域強,所以有能力提前達成設定的目標。
??? 另外,“水十條”會對經濟,尤其是環保產業產生多大的拉動作用?
??? 付濤表示,環保部利用投入產出模型進行了測算,結論是“水十條”將直接購買環保產業產品和服務超過1.4萬億元,間接帶動約5000億元。由于受到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多人對環保會不會對經濟產生負面作用有擔憂。其實,今年以來,中國高層多次提出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加快發展綠色產業。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要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支柱產業。而且沒有產業介入,環境治理很難真正落地。“水十條”提到的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環保服務總承包等模式令人振奮,從前產業提供的服務是點狀服務,今后政府將只瞄準質量和績效,不再大包大攬。
??? 本版采寫京華時報記者王碩龔棉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