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中新網3月27日電 澳門日報27日社論稱,
??? 文章摘編如下:
??? 臺灣“衛福部”食藥署25日宣布,雖然目前沒有檢出有輻射污染的問題食品,但須在27日午夜前全面下架回收,以策安全。日本核災區食品蒙混進口受到高度關注。數據顯示,如果長期進食含高劑量放射性物質的食物,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不可掉以輕心。
??? 臺灣是日本食品第二大輸出地,日本于2011年發生“3 ? 11”大地震后,因輻射憂慮,臺灣暫禁進口來自日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五個縣的食品。今年2月初,基隆海關的稽查人員撕開某瓶日本龜甲萬醬油中文標簽,發現下層卷標的日本漢字寫著產地是千葉,而非中文標簽的北海道,揭開此案序幕。
??? 從3月19日至21日間,食藥署會同“警政署”保七總隊與五個地方衛生局,全面稽查全臺十大進口商。截至27日,已清查數千件產品,發現共有13家進口貿易商的產品卷標造假,已封存疑似違規產品逾一百噸,并命業者立即通知下游業者預防性下架,下架名單增至近三百項,抽樣送“原子能委員會”檢驗產品360多件。
??? 萬幸的是,送檢食品驗出沒有輻射污染,讓有關消費者放下心頭石。但蒙混過關的食品如何被更改產地標簽?是臺灣進口業者自己造假,還是日方生產商所為,抑或互相串通?責任必須追查清楚。
??? 從食藥署揭發此案的過程發現,日本的食品產地“代碼”頗具“隱蔽性”。例如, 海關人員檢查日本某杯面,其上都標示制造者、地址,標注代碼位于容器底面下段右端,查核員檢視杯面底部只發現“關東工廠制造…A”,再上業者日本網查詢對應制造工廠,才找到A代表“關東工場(茨城縣取手市”、F代表“靜岡工場(靜岡縣燒津市”等。
??? 問題食品的真實產地只有5%為日文標示,其余九成五以代碼呈現。而且,由于每家食品業者、進口商所用的代碼可能不同,因此需逐一在日本業者官網輸入查詢,才能找出核災區食品代碼。食藥署人員花了大量精力核對代碼,才得以發現由核災區生產的食品,而之前未被攔下的產品已進入市場。
??? 無疑,日本食品這樣的代碼設計,容易被奸商魚目混珠,有機可乘。進口業者可借貼標方式申報不實食品產地,將日本核災區制造的產品改掉產地報關。
??? 對于這次事件,涉案進口商與“衛福部”互相推卸責任。進口商召開記者會“喊冤”,稱進口食品產地由日標直接翻譯而來,并無竄改,已與日本出貨商確認代碼的意義,但出貨商并非制造商,無法厘清。有的聲稱是“被日本出口商誤導,不了解產地代碼正確與否”, 他們還指“衛福部”應公告哪些代碼來自污染地區不得進口,讓業者有所依循。
??? 事實上,去年十月底,“衛福部”食藥署曾預告,福島等五縣以外的食品,需檢附日本官方的產地證明與輻射安全證明,才能申請輸入臺灣,但遲遲未正式公告。
??? 迄今“衛福部”幾乎肯定有關產品在日本境內就已用中文貼標造假。其負責人說,依規定,日本食品輸臺報驗時,產品就要張貼中文產地標簽。進口商對于產品外卷標與內卷標及產地代碼是否了解,全案是否涉及臺日雙方不肖業者勾結,有待日本官方介入調查。
??? 這次威脅到民眾健康的重大事件,從案發、追查、公布到處理,過程歷時一個多月,前段反應緩慢,“衛福部”食藥署處理上存在時間落差,民間對事件的批評是“廠商無良、政府失責”。面對民眾的批評,臺灣有關部門除查本地進口商,還應敦促日方,深入調查這宗“貍貓換太子”案,盡快給臺灣方面一個清晰的交代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