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低價
??? 散養模式成倒奶“真兇”
??? 本報記者 孫超逸
??? 玩具小炮發射出的小鋼球隔著一條“小河”輕輕擊倒了**張豎立的骨牌,而后傾倒效果向后快速傳遞,不論是“高山”還是“河流”都難以停止骨牌的傳導效應……河北行唐縣的
??? 隨著國際奶源與國內奶源
??? 價格倒掛奶比水賤
??? 2013年8月,全球*大的原料奶公司恒天然曝出肉毒桿菌事件,雖然*終證明這是一次烏龍事件,卻讓國際奶粉價格產生了劇烈波動。
??? 從2013年10月份開始,國際原奶價格一路下行,包括新西蘭、歐盟在內,2014年原奶價格跌幅達到30%至40%,而作為生產原料的大包奶粉價格更是急劇下跌。2014年年初,新西蘭進口奶粉完稅價格在每噸5.5萬元左右,而眼下,新西蘭進口奶粉完稅價格已降到每噸1.8萬元,價格不足一年前的三分之一。
??? 根據行業測算,一噸奶粉經過調配后可以復原成為8至8.5噸純牛奶,以此計算,其還原的純奶價格約為每公斤2.1元至2.25元。
??? 反觀國內,生鮮乳價格呈現出了幾乎相反的走勢。農業部公開數據顯示,北方主產區生鮮乳價格,從2011年開始慢慢攀升,2013年價格上漲提速。2013年1月,北方10省份主產區生鮮乳平均價格約為每公斤3.4元,去年2月,生鮮乳價格升到頂點,達到每公斤4.27元。但此后價格直轉而下,到2014年*后**,農業部數據顯示,北方10省份主產區生鮮乳平均價格已經降到了每公斤3.75元。
??? 然而對比進口大包奶粉的價格,國內生鮮乳價格還是太貴了,原料價格倒掛依舊。
??? 反映在李娟的記賬本上,就是自家產的生鮮牛奶價格一路走低。從去年一月初的4元一公斤已經跌到了2.5元。“一瓶500毫升礦泉水,還賣1塊2到1塊5呢,奶比水賤,怎么不叫人寒心。”李娟一語道出了奶農們的酸楚。然而他們眼下更大的困境不是價格跌了,而是產出的鮮奶沒人要了。從2013年下半年時的供不應求,變成了眼下每天有超過3000公斤的鮮奶沒人要,只能賣給養豬場,甚至倒掉。
??? “為啥2013年年底的時候乳企到家里搶奶,挪過年鮮奶就賣不動了?” 李娟想不明白。
??? 是市場需求量下降了嗎?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并非如此。2014年1至11月,全國進口奶粉88.4萬噸,同比增加20.2%。算下來增量就是17萬噸左右,如果這些進口奶粉還原成了牛奶,就是136萬噸。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國內乳制品消費市場低迷,增長緩慢。中國乳制品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104年前10月,國內乳制品總產量2198.8萬噸,同比下降0.04%;其中液態奶1993.1萬噸,同比僅增長0.72%。
??? 市場的蛋糕沒變大,但進口的大包奶粉數量卻急劇上升,在價格倒掛的情形下,國內的生鮮乳被動地呈現出了“產能過剩”。
??? 搖擺的乳企集團和消費群體
??? 真的都是進口奶粉惹的禍?在乳業專家王丁棉看來,“人”也是一個很重要原因。
??? “其實我國的乳制品加工企業一直是從兩個池子里取奶,一個是進口、一個是國內奶源,兩個池子是互通的。” 王丁棉說,事實上國內乳企一直在兩個池子間左右搖擺。
??? 2013年恒天然肉毒桿菌烏龍事件曝光,導致新西蘭進口奶粉受限,國外原料不足,且安全性受到質疑。這讓國內乳企突然感到驚慌,紛紛轉向國內奶源市場,一邊在內蒙古等省區大肆圈地建設奶源基地,一邊進村搶奶。于是,2013年年底的“奶荒”行情讓國內原料奶價格不斷攀升,甚至帶動了終端市場的漲價潮。
??? 不少消費者都還記得,2013年年底和2014年年初,蒙牛、伊利、三元等企業曾集體調高產品價格,市面上的鮮牛奶產品甚至出現了斷貨情況。
??? 然而等到恒天然事件被證實為“烏龍”,情況卻發生了逆轉,更低價格的進口奶粉一下就擠破了國內奶價的“泡沫”,而這時國內奶農卻剛剛購置完新奶牛,擴大了生產規模,乳企在兩個“池子”里一搖晃,國內奶農便從云端跌入了深淵。
??? 搖擺的不只有乳企,還有消費者。
??? 買國產奶還是進口奶?無所適從的消費者過去1年里也曾改弦更張。“即使都是安全的,我還是會選擇進口奶。”因為恒天然事件,白領陳勛在去年喝過一段時間的三元鮮牛奶,但是幾個月后,他又換回了以前常買的德國進口奶。
??? 像陳勛這樣的消費者有多少?1號店的數據或許能反映一二。去年3月,1號店52分鐘賣出30個集裝箱進口牛奶的業績,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 在西南民族大學畜牧系教研室主任、西部乳業發展協會執行副會長魏榮祿看來,之所以進口奶粉、牛奶能瞬間頂替國產奶源,除了企業和消費者的搖擺外,“復原乳”大行其道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 復原乳是指牛奶濃縮、干燥成為濃縮乳或乳粉,再添加適量水,制成與原乳中水、固體物比例相當的乳液。通俗地講,復原乳就是用奶粉勾兌還原而成的牛奶,主要用于生產乳制品飲料和部分食品。魏榮祿介紹,我國進口的奶粉大部分都被還原成了復原乳,從而再次售賣。雖然我國法律明文規定,在乳制品飲料中如果使用了復原乳,必須進行標注。但實際上,很少有企業嚴格執行,消費者也不清楚或不太在意,從而讓企業鉆了空子,也加劇了國內生鮮乳市場的變動。
??? 市場萬變散養模式難適應
??? 為何國內奶農競爭不過遠在萬里之外的國外奶農?
???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分析,關鍵在于國內落后的牛、乳分離奶源模式。
??? 在國外,奶農和乳企是合作關系,一體化經營。以恒天然為例,奶農通過合作社的形式入股,共同開拓市場,利益共享讓國外奶農更有積*性,市場上的任何風吹草動也可以*為迅速地反饋到養殖終端。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各環節利潤分配較為合理,因此養殖數量和產量也比較穩定。
??? 而國內的情況則不然,奶農和乳企是博弈關系。李勝利告訴記者,牛怎么樣,養多少,奶農說了算,而奶賣多少錢,要多大量,乳企說了算。乳品企業只管加工,掌控生鮮乳的收購權和定價權,奶農只養牛,處于弱勢地位,這就形成了奶少時搶奶、奶多時限收拒收,“奶荒”與“過剩”交替發生的怪圈。
??? “模式問題才是根本原因。”乳業專家宋亮也持同樣觀點,要想走出這個怪圈,就必須推進企業和奶農的一體化經營,把分開的牛、乳再次聯合到一起。他建議,政府和行業協會要進行引導,將散養變成規模牧場,積*扶持奶牛大戶、聯戶經營、家庭牧場等經營主體,提高奶農組織化程度,并滲入到乳企加速一體化。
??? 此外,宋亮還建議國內乳企優化產品結構,增加低溫奶供給。目前我國液態奶中常溫奶約占70%,低溫奶僅占30%。而改變這一比例不但可以讓消費者獲得更多營養價值,也可以壓縮進口奶粉和進口牛奶的市場比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