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处破女www人鲁,亚洲无玛,国产bbaaaaa片,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播放大全电影国语版

百檢網首頁 我的訂單 400-101-7153

國新辦就我國今年糧食生產形勢等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文字實錄

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14年12月5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介紹我國今年糧食生產形勢等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 胡凱紅:

???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布會。中國的糧食生產一直受到方方面面的關注,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今年的中國糧食生產形勢等方面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先生。下面先請畢總做一個介紹。

??? 畢美家:

???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與我的同事滿懷著豐收的喜悅來到國新辦的新聞發布大廳,向大家和全國人民匯報今年農業的豐收情況。

??? 畢美家:

??? **,我真誠地感謝多年來大家對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關心與支持,尤其是對糧食生產的關心與支持。我們中國是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糧食消費大國。糧食的供給情況,方方面面都非常關心、關注。在糧食“十連增”的高起點上,今年的形勢如何,大家也很關心。現在可以說是塵埃落定,可以講,倉滿庫盈。昨天下午,國家統計局正式公布,今年糧食產量是12142億斤,增加103億斤,增長0.9%。我們國家的糧食生產連續兩年跨上1.2萬億斤的臺階。

??? 畢美家:

??? 今年的糧食生產跟往年相比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我們的口糧品種增加,主要是稻谷、小麥增產141億斤,保障了口糧的**安全。二是,品質普遍提升。今年的小麥不僅收成好,而且品質尤其好,入庫的小麥90%是一等和二等的麥子。水稻的品質也很好。產量高,質量好,自然市場價格就高,農民的收入就多。總書記曾經指出,“三農”向好,全局主動。今年的糧食豐收為我們國家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 今年的糧食生產在經受了局部嚴重的自然災害、多發的生物災害、多變的市場環境的重重考驗,再獲豐收,實屬不易。這是多種因素同向作用的結果。

??? 畢美家:

??? 一是重農抓糧的勁頭不減。去年糧食實現“十連增”后,中央審時度勢提出構建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鮮明提出守住“谷物基本自給、口糧**安全”的底線,進一步釋放了重農抓糧的強烈信號。各地各部門堅決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具體部署,加力支持,增加投入。特別是各級農業部門以高度的自覺、堅定的信心,盡職履責的做好指導服務、推進措施落實,全力高位護盤。今年抓糧食生產的勁頭沒有松、力度沒有減,這是再獲豐收的一個重要原因。

??? 畢美家:

??? 二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今年,中央繼續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扶持力度,穩定并調動農民種糧積*性,支持科技興糧各項措施落實。就糧食政策而言,及早撥付農業“四補貼”資金,提高并及早發布小麥、稻谷*低收購價格,及時出臺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政策,給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今年的糧食面積是16.91億畝,增加了1174萬畝,特別是高產作物玉米面積增加了1137萬畝。這也是今年糧食再獲豐收的重要基礎。

??? 畢美家:

??? 三是科技服務指導到位。今年,在糧食生產科技服務上,力度更大、措施更實、效果更好。在每一個關鍵農時季節,都因地、因作物提出具體的技術指導方案,指導各地落實各項關鍵技術措施。特別是今年大規模組織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和增產模式攻關,集成推廣了58個區域性、標準化的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打造了一批高產高效示范區,示范帶動了大面積均衡增產。盡管今年局部地區受災比較嚴重,但今年全國糧食平均畝產仍提高了0.2%,尤其是夏糧畝產提高了3.5%,是近8年來單產增幅*大的一年。比如,山東德州市700萬畝小麥平均畝產達到542公斤,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50%,已接近或超過歐洲種植規模相當的高產國家水平。

??? 畢美家:

??? 四是防災減災及時有效。在自然災害的防范上,各地集成推廣了一套主動避災的技術模式。比如東北地區開展深松整地、水稻大棚育秧、玉米抗旱“坐水種”,黃淮海地區小麥播后鎮壓、澆越冬水、“一噴三防”等技術,防災減災的效果非常好。特別是針對今年黃淮、東北部分地區出現的嚴重伏秋旱,各地分類指導,推進科學抗旱,做到了重災區少減產、輕災區不減產、非災區多增產。在生物災害的防治上,對一些重點病害實施關口前移、科學防治,更主要的是大力推進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實現了“蟲口奪糧”。

??? 畢美家:

??? 此外,盡管今年部分地區發生嚴重伏秋旱,但災害發生的范圍和程度接近常年,大部分地區氣象條件總體較好,沒有受到干旱的地區和有灌溉條件的田塊增產明顯,也是糧食增產的客觀原因。今年的糧食已經豐收了,相比之下我們明年的任務顯得更加艱巨,農業部將及早謀劃明年的糧食生產,切實抓好當前的秋冬種生產,從目前的情況看,今年秋冬種的形勢比較好。

??? 畢美家:

??? 據農業部農情調度,預計今年冬小麥面積略有增加。各地反映,今年播種質量高、土壤墑情好,冬小麥出苗整齊,苗全苗勻苗壯,長勢也是近年來*好的一年。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中央的部署,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扎實的作風、有力的舉措,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繼續保持糧食生產發展的好勢頭,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下面,我愿意和我的同事回答記者朋友的提問。

??? 胡凱紅:

??? 謝謝畢總。下面開始提問,提問之前先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 中央電視臺記者:

??? 有一個問題請問畢總,這幾年糧食一再不斷地豐收增產,大家都非常清楚,但同時大家也了解一點,去年東北發生非常嚴重的洪澇災害,今年河南、遼寧又發生嚴重的旱災。大家不禁要問,怎么旱了也豐收,澇了也豐收?

??? 畢美家:

??? 你問的問題非常好。今年夏秋季節,黃淮和東北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伏秋旱,這些地方都是我們國家糧食的主產區,當時全國各界都非常關注。我們農業部的同志也都感到非常焦急。應該說,今年遼寧、河南夏季的干旱是比較嚴重的,但是局部的,主要集中在河南的西部和遼寧的西部,這兩個地方自然條件差一些,灌溉條件很少,基本上可以說是靠天吃飯。*后統計,今年遼寧秋糧減產88億斤。河南的情況好一些,因為受災的豫西不是主產區,其他大部分地區的灌溉條件比較好,所以沒有形成農業干旱,加之科學抗旱有力有效,秋糧損失比較少,河南*后統計只減產了8億斤。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地域遼闊,是典型的季風性氣候,每年都有災害發生,不是這個地區,就是那個地區,有災是必然的,具體發生在哪個地區,這是有偶然性的。

??? 畢美家:

??? 回顧近十多年來我們國家糧食生產發展歷程,一年三季都豐收的年份是不多的。今年來講,夏糧豐收,秋糧總體也是豐收的。實事求是地講,每年我們都對糧食生產提心吊膽、如履薄冰,抗災減災的弦我們每年都是繃得緊緊的。應該說,今年的氣象條件總體還是不錯的,是一個正常的年景,盡管黃淮、東北部分地區出現了嚴重的伏秋旱,由于是局部的,沒有在全國發生大范圍的干旱和洪澇災害。我有一組數據給大家報告一下,今年夏秋季節農作物*大受旱面積只有7000多萬畝,比近5年同期平均少了2000多萬畝,所以今年的災害還是比較輕的。

??? 畢美家:

??? 今年秋糧能夠再獲豐收,有三個積*因素,可以概括為“一擴兩增”。“一擴”是我們今年秋糧的面積擴大了,預計今年秋糧的面積是11.9億畝,增加了1165萬畝,特別是高產作物的玉米增加了1137萬畝,因面積增加和結構調整增產的糧食接近100億斤,這彌補了一部分因災的損失。“兩增”,一是沒有受災的地區是明顯增產的,雖然今年部分地區發生嚴重干旱,但是災害發生的范圍和程度接近常年,其他多數省份氣象條件好于去年,未受旱和有灌溉條件的地區,由于光照充足,積溫增加,加之田間管理到位,單產普遍提高,有效地彌補了受旱區域的產量損失。全國糧食**大省黑龍江,今年的氣象條件好于往年,增產糧食47.6億斤。另一個是去年受災的省份,比如安徽、湖南、廣東、貴州、浙江,這些省因為今年的條件比較好,去年減產了70多斤,今年沒有減產,實現了恢復性的增長。這幾個原因也是我們今年糧食在遇到嚴重干旱的情況下仍然獲得豐收的重要原因。謝謝。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 剛剛畢總介紹今年我國糧食繼續增產,想請問一下,今年抓糧食生產和往年有什么不同?下一步農業部還會采取哪些新的舉措來抓這項工作?

??? 畢美家:

??? 你問的問題非常好。因為糧食連年豐收,今后是不是能夠繼續,這個問題是方方面面都很關心的。前不久,總書記到福建視察,提出了“五新”,其中“一新”是讓我們如何進一步地挖掘糧食生產能力的新潛力。我部主要的思路是這樣定的,具體來講,在“兩藏、兩機、一聚焦”上下功夫。

??? 畢美家:

??? “兩藏”:一個是,“藏糧于地”,這是我們的基礎。我們重點抓了兩件事:**,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配合發改、財政、國土等部門,實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加大投入,加快建設一批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盡快形成生產能力,支撐糧食的穩定增產。第二,加強耕地保護與質量建設。這方面重點是兩方面:一方面,守住耕地數量紅線。按照中央部署,配合國土資源部,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加快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優先把城鎮周邊、交通沿線易被占用的優質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另一方面,守住耕地質量紅線。從今年開始,我們加強了耕地內在質量的建設,以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項目為抓手,以土壤改良、培肥地力、養分平衡、耕地修復為重點,著力提升耕地質量。這是我們應該不斷加強的一項重點工作。

??? 畢美家:

??? 另一個是,“藏糧于技”。這方面重點是抓好兩件事:**,是推進種業科技創新。按照國務院部署,我們積*推進種業科技體制改革,搭建種業科技創新平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加快選育一批高產優質多抗的新品種。第二,推進技術集成創新。在總結高產創建經驗的基礎上,大規模組織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集中力量攻克一些技術瓶頸,組裝一批區域化、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打造一批高產高效示范典型。現在,我們都能看到萬畝、幾萬畝、幾十萬畝成片的高產方,示范帶動的效果非常明顯。今后,我們還要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深入開展綠色增產模式攻關,實現糧食的高產高效生態環保。

??? 畢美家:

??? “兩機”:一個是,推進農業機械化。大家都知道,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農村剩下的就是俗稱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隊,誰來種地的問題非常突出。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就是靠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今年,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超過61%,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超過75%,小麥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原來的“三夏”變為“兩夏”、“三秋”變為“兩秋”,節省了勞力、縮短了季節。東北、黃淮海地區一個50萬畝左右的中等糧食縣,一周就可以完成耕種收等農事活動。

??? 畢美家:

??? 另一個是,推進機制創新。重點是兩個方面:一方面,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基礎上,引導土地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扶持發展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截至11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124.75萬家,較上年底增長27%。另一方面,構建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國家高度重視公益性服務機構建設,支持縣(鄉農技推廣等機構的條件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目的是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農業經營體系。今年,中辦、國辦下發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這一文件指導性、操作性很強,對推進機制創新、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 畢美家:

??? “一聚焦”:就是聚焦產糧大縣。產糧大省、大市、大縣,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中堅力量。13個糧食主產省的產量占全國的75%、商品量占80%、調出量占90%,全國超10億斤的產糧大縣有400多個、產量占全國的54%,全國超100億斤的產糧大市(地有33個、產量占全國的43%。抓住了這一塊,糧食安全就有了重要的保障。今年,按照國務院領導的要求,我部在黑龍江舉辦了全國產糧大縣培訓班,339個糧食產量過10億斤的產糧大縣縣委書記或縣長參加了培訓,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舉辦這么大規模產糧大縣主要負責人培訓。產糧大縣負責同志普遍反映,在黑龍江參觀學習三天,視覺上受到沖擊,思想上受到震撼,看到了差距,增強了信心,強化了責任。

??? 金融時報記者:

??? **個問題,去年有數據說中國的土地大概有1/5因為污染的問題退化得比較嚴重,特別是在玉米地方面,以后會對中國玉米的產量產生什么影響,國家有什么措施?第二個問題,中國以后為了保持糧食的總量,會不會用轉基因技術,如果有這個計劃的話,能不能給我們解釋一下?

??? 畢美家:

??? **個問題由我們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的司長曾衍德先生來回答,第二個問題我來回答。

??? 曾衍德:

??? 感謝這位記者。因為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我們講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根本是在耕地。中央對耕地的保護非常重視,中央提出既要保耕地數量紅線,也要保耕地質量紅線。的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包括農業資源的高強度利用,對耕地污染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歸納起來是“三大”、“三低”:

??? 曾衍德:

??? “三大”:一是中低產田比例較大。中低產田占耕地總面積的70%。二是耕地質量退化面積較大。退化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三是污染耕地面積較大。全國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達到19.4%,南方地表水富營養化和北方地下水硝酸鹽污染,西北等地農膜殘留較多。“三低”:一是有機質含量低。全國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為2.08%,比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低0.07個百分點。二是補充耕地等級低。大體上,每年占補平衡耕地超過500萬畝,相差2-3個地力等級。三是基礎地力低。基礎地力貢獻率為50%左右,比發達國家低20-30個百分點。

??? 曾衍德:

??? 農業部門對這個問題高度重視,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解決這些問題。農業部將按照中央的要求,全力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總體考慮:在目標上,主要是“兩提一改”。“兩提”,就是提高田間設施水平、主要是建設高標準農田。提高耕地基礎地力,力爭到2020年耕地地力提升0.5個等級,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0.5個百分點。“一改”,就是改善耕地質量。包括畜禽糞便有機肥資源利用率達到60%,秸稈資源化利用率、殘膜回收率基本達到80%以上。耕地酸化、鹽漬化、重金屬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控制。

??? 曾衍德:

??? 在路徑上,突出“四字”要領,就是“改、培、保、控”。“改”就是改良土壤,主要是改善土壤的性狀,改良酸化、鹽漬化等障礙性土壤。“培”就是培肥地力,主要是提高有機質含量,包括增加貧瘠土壤的肥力。“保”就是保水保肥,通過測土配方施肥,包括推廣水肥一體化,深耕深松,保持耕地的肥力和水力。“控”就是控制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還要控制農藥的殘留,再就是控制重金屬和有機物對土壤的污染。

??? 曾衍德:

??? 圍繞這幾個目標,我們在工作上主要抓四個事:一是制定分區耕地改良的實施方案。我們正在做,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提出治理的路徑和主要的措施。二是制定耕地質量等級標準,引導國內對耕地加強評價,包括我們占補平衡耕地的驗收。三是制定《耕地保護條例》,依法保護耕地。四是抓好永久基本農田的劃定。近期我們與國土資源部已經聯合下發文件,要抓緊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優先將城鎮郊區和交通沿線容易被占用的優質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

??? 曾衍德:

??? 剛才這位記者提到玉米產量的問題,我們現在三大谷物就是稻谷、小麥、玉米,玉米的比重*大。從目前的市場價位和整體趨勢來看,玉米仍然保持一種穩定發展的趨勢。盡管去年以來,東北地區大豐收,玉米價格也逐漸在回落,目前東北地區玉米價格基本維持在去年的水平。按照目前的單產水平,我們以東北、黃淮海和西北為主體的玉米主產區,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玉米的種植還是有賺頭的,能夠算得過帳,基本能保持面積的穩中有升,未來一段時間玉米還是保持一種發展的勢頭。謝謝。

??? 畢美家:

??? 關于轉基因的問題我來回答。我們農業部對轉基因問題的態度是一貫的,也是明確的。簡單地講是兩條:一是在研究上要大膽,堅持自主創新;二是在推廣上要慎重,做到確保安全。因為轉基因是一項新技術,也是一個新產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現在全球農業轉基因的技術研發態勢是非常強勁的,發達國家全力搶占技術制高點,發展中國家也要積*跟進。中國作為農業生產大國、農產品的消費大國,人多地少水缺,旱、澇、病蟲害頻繁發生,所以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長期有效供給的壓力是很大的。

??? 畢美家:

??? 在轉基因這項新技術上,我們更應有一席之地,搶占制高點。正因為如此,2008年的時候國務院批準設立了轉基因的重大專項。專項設立以后,我們國家轉基因的研發態勢越來越好。尤其是我們在轉基因抗蟲棉這方面,目前95%的市場是我們自己研發的。在確保安全的方面,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完善了一整套制度,今天由于時間關系就不一一說了。到目前為止,中國批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沒有批準任何轉基因主糧的商業化生產。但是我們的態度是堅定的,今后我們將遵循這樣一個線路:先是非食用,然后是間接食用,*后是食用——這樣的步驟來穩步推進。**發展非食用的經濟作物,其次是飼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后才是主糧作物。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農業部一定會依法履職盡責,確保安全。謝謝。

??? 新華社記者:

??? 請問畢總,今年我國糧食進口情況怎么樣?進口的主要品種和原因分別是什么?您怎么看待一方面增產,一方面進口不斷增加的問題?

??? 畢美家:

??? 您的問題非常好,也是很多朋友經常問我的。糧食連年增產,而且我們的進口每年都在增加,許多人都有這個問題。我想回答這個問題應該是肯定的,我們的政策沒有改變,我們的信心也是非常堅定的。去年中央提出構建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就是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方針,核心要義是要端牢中國人的飯碗,這個飯碗主要裝中國糧。這是我們大的一個思路。

??? 在這里我想說三句話回答你的問題:**句話,中國靠自己解決了13億人的吃飯問題。剛才講到中央審時度勢提出構建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也就是上面講的20字方針。這是中央立足基本國情、著眼長遠發展提出的重大國家戰略,鮮明地展示了中央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定決心,明確地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安全”的底線。我要說明一點,提出保谷物、保口糧并不是糧食生產的任務減輕了,目標降低了,其他品種的作物可以不管了,而是要集中力量保重點。這是由我們的資源稟賦決定的,我們必須作出取舍。

??? 畢美家:

??? 第二句話,靠國際市場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是靠不住的,也是不現實的。我有兩點認識:一是世界的糧食貿易量是有限的。據我們了解,目前全球每年的糧食貿易量在5000億斤到6000億斤,這個貿易量不足我們國家糧食需求的一半,大米的貿易量是700億斤左右,僅相當于我國大米消費量的1/4。再一個就是人家也不可能把這些糧食都賣給我們,而且我們從世界上買糧,大國效應是非常明顯的,我們買什么什么貴。近年來,我們國家的糧食進口量是有所增加的,但是總量并不是很大,主要是因為國際市場上的糧價比我們低,同時還為了滿足我們國內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這也需要適當進一些優良的品種進行調劑。目前水稻、小麥、玉米這三大谷物的進口量僅占我們國內產量的2.4%,還是比較低的。今后我們可能還要適當進口一些國內短缺的品種,但是谷物進口不會大幅增加,所以“中國糧食威脅論”是不存在的。中國不會到國際市場上去過多地采購谷物,因為我們的戰略就是保證基本自給。再一個就是考慮到我國農民的就業和增收。我們國家有2.6億農戶,他們大多是小農戶,不同于歐美的大農場。即使將來城鎮化水平高了,也是一部分農民進城,占相當比重的農民將仍然依靠農業生活,因此進口糧食還有一個與農民增收的平衡問題,我認為這正是我們國家糧食安全戰略20字里所強調的“適度進口”所包含的意思。

??? 畢美家:

??? 第三句話,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解決好13億人的吃飯問題。我們國家用了世界上不到1/10的耕地,生產了世界上1/4的糧食。現在全球的糧食產量大概是24億噸,我們產了6億噸,我們養活了世界上1/5的人口。這是中國創造的奇跡,也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貢獻。未來我們將繼續鞏固農業基礎,牢固夯實糧食生產的三大支柱——有政策的支撐、科技的支撐、基礎設施的支撐,特別是確保耕地的紅線,這樣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就有了實實在在的基礎。謝謝。

??? 人民日報記者:

??? 請問畢總,我們了解到,在一些地方有一些工商企業進入農業,引起了非糧化、非農化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加強引導,并且防止這種傾向?

??? 畢美家:

??? 工商資本下農村,給農村帶去了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的管理理念,為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發揮了積*的作用。與此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副產品,就是出現了非糧化甚至非農化的傾向,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對此,中央態度十分明確,就是要加大糧食生產扶持的力度,鼓勵和支持流轉土地要用于糧食生產,遏制非糧化、嚴禁非農化,絕不允許借土地流轉之名,搞非農建設。為了鼓勵流轉土地用于糧食生產,《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明確提出:一是要通過新增補貼向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優先安排農機具購置補貼,開展生產者補貼試點、目標價格保險試點、營銷貸款試點,逐步實現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愿保盡保”等措施,重點扶持糧食規模化生產。

??? 畢美家:

??? 二是通過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高產創建項目實施區的產業規劃和相關的農業生產扶持政策,引導經營主體生產糧食。三是通過合理引導土地流轉價格,以降低糧食生產成本,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可以采取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遏制農田拋荒。

??? 為了防止工商企業下鄉引發“非農化”,《意見》明確指出,鼓勵工商資本發展良種種苗的繁育、高標準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和開發農村“四荒”資源等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農業。同時,對于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加強監管和風險的防范,要求各地對工商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農戶承包地有明確的上限控制,建立健全資格審查、項目審核、風險保障金三項制度,嚴格準入的門檻,加強事后的監管,同時要定期對租賃土地企業的農業經營能力、流轉承包地用途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及時查處違法違規的行為等。謝謝。

??? 中國日報記者:

??? 我國目前農業資源環境制約越來越突出,糧食生產很大程度上依靠這種大水大肥和農藥施用,在土地、水資源要素趨緊的情況下,如何保證未來糧食的穩定增產,同時又兼顧農業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 畢美家:

??? 我國的糧食連年增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與此同時要看到糧食生產的各種資源要素在我們國家已經繃得很緊,生態環境承載壓力在不斷加大,耕地水資源的約束也越來越緊。農業環境污染比較突出,耕地質量在下降,生產成本在上升,災害風險在加大,這些問題可以說是長期累積的結果,有內因也有外因。發展生產保供給是我們農業的根本任務,面對資源、市場、氣候、生態等各方面的挑戰,實施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可以說是勢在必行。目前農業部正制定保障可持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綜合性實施方案,總體是這樣考慮的。

??? 畢美家:

??? 一是樹立“三種理念”:增產的理念、效益的理念和綠色的理念。增產的理念很好理解,因為我們國家人多地少水缺,解決13億人吃飯的問題壓力很大,必須精耕細作,繼續增產,努力的增產。有人說歐美國家搞休耕,建議我們國家也要搞休耕。同志們,對不起,我們沒有這個本錢。效益的理念就是以高產、高效為目標,做到投入與產出相協調。綠色的理念很好理解,要生產發展與生態安全協同推進,實現可持續發展。

??? 二是推進綜合施策。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保證實現可持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目標需要統籌安排、綜合施策。我們要堅持設施條件改善與集成技術相結合,生產穩定發展與資源高效利用相結合,單項措施與綜合施策相結合,技術創新與機制創新相結合,分區推進與整體提升相結合,全面推進農田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創新、農業環境綜合治理、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以及推進農業的信息化,促進糧食持續穩定發展。

??? 畢美家:

??? 三是突出綠色增產模式攻關。實現可持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核心是高產高效、穩產增產,關鍵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重點是開展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把綠色理念貫穿于增產模式攻關的全過程。這里要突出“五個優先”:物理技術優先、安全投入品優先、良種良法配套優先、農機農藝融合優先、信息技術優先。在技術路徑上重點要做到“三推”“三控”,推廣高產、高效、多抗的新品種,推進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推進耕地的質量建設,大力推廣控肥、控藥、控水等節本增效的技術。我們計劃力爭到2020年糧食和農業生產的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努力提升土地產出率、投入品利用率、勞動生產率。

??? 畢美家:

??? 今年7月下旬,我到臺灣去,臺灣的朋友介紹過去十年臺灣化肥施用量減少了8%。我們要下決心把化肥農藥的使用控制好。浙江省計劃三年之內,化肥農藥不僅要零增長,還計劃使氮肥的施用量下降8%。通過我們上上下下的努力,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相信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 有兩個問題:**,我想了解一下我國目前耕地保有量是多少?這些年來一直提保18億畝的耕地紅線,但是因為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耕地被占用現象也不斷發生,想問一下這幾年耕地保有量有什么變化?第二,關于轉基因,我國雖然沒有批準任何轉基因糧食作物的種植,但是媒體報道在部分省市,包括湖北省也存在非法種植的傾向,農業部對這個數據包括種植的范圍、面積,糧食的去向是否有所掌握?

??? 畢美家:

??? 我請我的同事曾衍德司長來回答你的**個問題,我回答第二個問題。

??? 曾衍德:

??? 關于耕地保有量的問題,大家都很關注。我剛才講了,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我要說三點:**點,中央對于耕地保護的態度和措施都是堅決有力的。總書記明確提出對耕地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進行保護,這釋放了一個信號。現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過程當中還會占地,地方為發展經濟,包括增加GDP,占用耕地的沖動是有的。但中央很明確,必須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這個信號很明確。

??? 曾衍德:

??? 第二點,保有量。我們原來提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必須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講18億畝的時候,是相對原來的18.26億畝耕地講的。但是又出現新的情況,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后,耕地數量是20.31億畝。也就是說數字上增長了2億畝。但是有兩點需要說明:一是耕地數量只是賬面數字的變化,實際耕地還是那么多;二是這些耕地一直在種糧、種菜,都在生產。我們講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提出要守住耕地紅線,這個話不是講只要18億畝就夠了;也不是講按照20億畝算,多出來的這些可以搞別的建設。這里補充一點,還要守住兩個底線:糧食播種面積不能低于16.5億畝,谷物面積不能低于14億畝。實際上保有量的問題就是耕地要保住,沒有放松,不管是18億畝耕地還是20億畝耕地,就是要保證數量的基本穩定。

??? 曾衍德:

??? 第三點,對耕地的保護措施非常嚴。目前*主要的措施就是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剛才講了基本農田已經劃了15.6億畝,但是沒有落實到田塊,這一次中央明確要求抓緊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我們上個月跟國土資源部兩家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的通知》。這里面明確提出,優先把大中城市郊區和交通沿線周邊容易被占用的優質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同時還提出,以每個省為單位,基本農田的保有量面積不能減少,這是很嚴格的。目前為止,這項工作已經展開,我相信隨著這些措施的到位,耕地保護,包括保有量的穩定是可以實現的。

??? 畢美家:

??? 關于轉基因的問題,我想告訴大家,農業部始終高度重視轉基因的監管工作,不斷地健全法規,強化日常的監管,嚴格監督執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可以說是規范有序的,總體是可控的,不存在所謂的轉基因作物“濫種”現象。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堅持用嚴謹的程序、嚴格的監管、科學的態度,依法依規加強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今年的5月27號,農業部專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

??? 一是要加強重點環節的執法監管。加強對安評試驗、品種審定和生產經營銷售等環節監管,加強對標識和研發單位的管理,制定監管方案,指導各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開展安全監管執法工作,對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高壓態勢。

??? 二是要進一步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各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屬地化管理責任,認真執行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職責,切實落實研發單位和研發人是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責任人”制度,健全管理制度,確保研發活動有章可循,管理規范。

??? 三是要完善安全監管的保障機制。加強體系建設,將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納入到日常管理。強化風險監測,提高主動發現、事前干預的能力。加強科普宣傳,向社會及時傳遞科學、權威、客觀的信息,增進廣大消費者的了解和認可度。

??? 對違法違規開展農業轉基因試驗、生產的現象,我們農業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就是發現一起,堅決予以依法查處一起,不管是什么人、什么單位,我們決不姑息,對違法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確保我國的農業轉基因研發工作依法有序開展。謝謝!

??? 胡凱紅:

???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客戶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飾有限公司
  • 浙江圣達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長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電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疊貿易有限公司
  • 上海紐特絲紡織品有限公司
  • 無錫露米婭紡織有限公司
  • 東方電氣風電(涼山)有限公司
  • 寧波圖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蘇力之創特種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相關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行業熱點

百檢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松县| 贺兰县| 密云县| 北海市| 榆林市| 平罗县| 泾源县| 镇江市| 高平市| 镇康县| 六盘水市| 文登市| 杭锦后旗| 来宾市| 荣昌县| 弥勒县| 攀枝花市| 清流县| 江川县| 噶尔县| 铅山县| 巩留县| 靖宇县| 苍山县| 南安市| 偏关县| 天峨县| 子洲县| 浦县| 平度市| 招远市| 嘉善县| 长乐市| 鸡东县| 珲春市| 江都市| 梅河口市| 泾源县| 周口市| 慈利县| 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