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 一、建議各地政府組建或完善“食品安全專家咨詢委員會”、“食品安全教育委員會”等社會專業組織。
??? 食品安全專家咨詢委員會在食品安全事件的解讀等方面,及時給消費者以科學的解讀,及時、全面、科學的傳達食品安全信息,才能妥善處置食品安全事故,減少食品安全危害,化解群眾恐慌心理。
??? 食品安全教育委員會是食品藥品監管局牽頭,以高校專業師資為依托,中小學教師為主體,成立食品安全教育委員會。聯合編寫食品安全教育科普讀物,負責對中小學及消費者進行食品安全科普教育。
??? 二、在主流媒體開設專欄、電視專題片,提供科學消費信息,倡導健康消費理念,積*推進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與普及,建立起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的長效機制,形成政府、學校、企業、專家、消費者和媒體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打消消費者關于食品安全認識上的誤區。
??? 例1:食品安全存在零風險嗎?零風險意味著食品中不存在任何有毒有害物質,這一點在現有科學條件下是無法保證的,就是說世界上沒有100%安全的食品,科學家和企業僅僅能將風險降低到一定的水平,食品安全風險應在接受的范圍之內,這常常是通過制定標準、建立規范,加強食品質量和衛生控制來實現的。
??? 例2:含添加劑的食品一定不安全嗎?不添加食品添加劑的食品也不一定安全,如歷史上肉毒毒素問題。
??? 例3:食物中含有致癌物,吃了就一定致癌嗎?如亞硝酸鹽問題。
??? 例4:不用化肥出產的果蔬安全系數就高嗎?(化肥是植物生長所必須的氮元素的來源;——不用農藥出產的果蔬安全系數就高嗎?少量的蟲害可以人工捉,病害又如何防治?有了病蟲害的蔬菜被人食用后,照樣危害人體健康。
??? 所以說,不用化肥、農藥也許存在更大的安全問題,規范使用農藥、化肥才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點。大家經常看到小區居民自己種的菜又瘦又小,品相、品質*低,同時也存在眾多的安全問題。
??? 食品安全的認識誤區還有很多,為消除這些消費誤區,多種形式的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必不可少。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印發的《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綱要(2011-2015年》中明確要求:在2015年年底前將社會公眾食品安全基本知識知曉率提高到80%以上,將中小學學生食品安全基本知識知曉率提高到85%以上。
??? 三、借土地流轉政策的東風,積*倡導并引導農民自覺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的種植、養殖,規避當前分散的種養模式帶來的監管難度大的問題。
??? 山東省省長郭樹清在任證監委主席的時候也曾提過:“農業、食品工業上市瓶頸主要在于解決不好食品安全問題,分散種養以及運輸環節質量不可控將長期困擾兩個行業在資本市場的融資”。可否重點針對農業合作社、農業科技開發公司、規模化的養殖廠進行引導性改革,在融資、科技經費等方面予以支持,**農民根據自身特長自覺去做董事長、總經理、產業工人、以土地入股做企業的股東等。
??? 四、發揮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專業力量,制訂食品安全培訓計劃,對食品從業人員、媒體、政府官員、社會監督員、村級協管員等分別進行輪訓,推動有關食品安全從業人員的終生學習與培訓機制。
??? 我國《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綱要(2011-2015年》中明確要求:各有關方面通過廣泛普及
??? 針對媒體人由于缺乏食品安全常識而導致誤導消費者的報道出現,政府應協調推動專家與媒體人逐漸形成交流機制。定期組織專家與主流媒體記者、編導、編輯等進行座談、講座,專家了解社會問題、媒體人學習提高食品安全專業知識素養。
??? 只有所有食品安全責任人和利益相關者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基本科學知識,并對現狀有共同認識,才能同心攜手維護食品安全。不具備食品安全監管知識和能力的人員,無法發現食品生產、流通、消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 五、發揮各級食品工業協會、餐飲協會、營養學會等行業協會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中的作用,重視食品生產的過程管理。
??? 如由行業協會定期組織專家解讀食品安全,深入企業提供服務與培訓,此舉也許是做好食品安全服務性監管、社會共治的新突破。
??? 總之,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實現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達到整個社會對各類不安全食品保持零容忍,當其徹底“臭了名聲”,變成過街老鼠,人人警惕,人人喊打,形成社會各方良性互動、理性制衡、有序參與、有力監督的社會共治格局,才能不斷破解食品安全的深層次制約因素。(濟南大學教授、山東省營養學會副理事長 張炳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