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近年來,在東海
加快調整漁業產業結構,全面提升漁業發展質量
大力發展特色水產養殖。以現代漁業園區建設為平臺,加快發展東部和山區特色水產養殖。現有省級漁業主導產業示范區創建點1個、省級漁業特色精品園和基地7個,基本形成了南美白對蝦、三文魚、梭子蟹、青蟹、縊蟶、泥蚶、鰻鱺、鳙魚、烏鱧、大黃魚等10多個特色品種的現代設施養殖產業基地,走出了一條高效、優質、特色的水產養殖之路。
積*發展生態水產養殖。以循環、健康、生態養殖為目標,完成養殖漁塘高標準改造11250畝,占全市水產養殖總面積的17.3%。以“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積*發展以“稻田養魚”、“魚塘種稻”為主的新型稻田養魚模式,通過引進田鯉、中華鱉和蘆葦稻等新品種,在傳統水稻田、茭白田建設完成稻魚、稻鰍、稻蝦和稻鱉共生模式示范面積2400畝;在烏鱧、泥鰍和對蝦養殖池塘試點發展“魚塘種稻”面積800畝,實現漁民增收和生態效益“雙贏”,同時為推進“五水共治”增添了活力。
加快海洋捕撈業轉型升級。嚴格實施國家海洋捕撈漁船數量和功率總量“雙控”制度,積*引導漁民轉產轉業。2013年,淘汰老舊漁船和縮減漁船132艘,馬力數下調8620千瓦,轉產轉業漁民500余人。2011年以來,共更新改造木質漁船21艘,為大馬力漁船安裝節能設備36套,實現年節油逾348噸。
促進漁業新增長方式,拓展漁業發展空間
加強漁業品牌建設。積*組織該市各類涉漁企業參加農(漁博覽會,鼓勵企業申報各級農業龍頭企業,進一步擴大水產品的市場影響力。
加快發展水產品加工業。該市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招商引資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推進水產加工業發展壯大,現有24家分別從事魚類、甲殼類、頭足類加工和藻類加工企業,其中,年銷售額突破500萬元的企業3家,行業總產值突破3500萬元。
三是積*發展休閑漁業。**休閑漁業基地東磯島,成功將旅游觀光與品嘗海鮮、海釣、運動、休閑度假等有效嫁接,大大提高了漁民收入。臨海市正加快推進國家一級漁港紅腳巖漁港經濟區建設,打造以體味漁港風光、領略漁村風情、品海鮮、游釣、海上運動等為主要內容的海洋休閑漁業區。
推進“平安漁業”建設,增強漁業安全保障能力
加強初級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通過漁業信用體系建設、水產品市場準出制度試點等一系列創新舉措,進一步強化了初級水產品質量監管,初級水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連續5年達****。現有無公害養殖基地8家、綠色水產品基地兩家、有機水產品基地1家,其中,4家水產品榮獲省農博會金獎。
加強漁業安全基礎實施建設。總投資4.6億元的國家一級標準漁港紅腳巖漁港可容納該市所有漁船進港避風、防臺;總投資1300萬元的漁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統,在漁船動態監管、漁船防臺避風、海上漁船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總投資170萬元的水生動物檢測實驗室,對水產品進行定期病害監測,并建立完善了現場監測、病情預警通報、現場診療指導、群防群治等工作機制,進一步規范了初級水產品健康生產秩序。
加強漁業安全生產監管。積*開展“平安漁業示范縣”創建活動,進一步健全漁業安全監管體系,建立“政府領導、漁業主抓、部門協作、企業投入、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進一步落實漁業安全主體責任和安全監管責任,切實提高安全監管水平。目前,全市836艘在冊漁船納入4個涉漁鎮、4家漁業公司、2個漁業村和3個養殖承包公司監管,實現85個編組,嚴格執行“定人聯船”和“分類管理”制度。以“平安漁場”創建為平臺,采取政府牽線搭臺、漁民結對聯誼、部門齊抓共管等有力措施,深化漁業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努力構建漁業安全管理長效機制,有效保證了漁區和諧穩定。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