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近日在
??? 多個食品安全熱點事件被誤讀
??? 專家在解讀2013年國內食品安全熱點事件時表示,1月的新西蘭奶粉檢出雙氰胺,實際是使用含雙氰胺的肥料造成的微量殘留,遠低于歐盟的殘留標準,不構成健康風險;2月的"鎘大米",是因為在受鎘污染的土壤上種植的大米,或使用這種大米制作米制品導致的鎘超標問題,不是非法添加;3月的"美素"奶粉疑云,事實上是一起在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中典型的知假造假的違法犯罪行為。
??? 2013年3月,農夫山泉被指生產標準不如自來水,專家認為,雖然企業在標準的使用上存在不當之處,但產品質量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此事并非食品安全事件;5月至11月,媒體對膠原蛋白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出質疑,專家認為,個別企業的不當行為應該有針對性監督與批評,但全盤否定膠原蛋白肽有失偏頗。7月三品牌奶粉檢出反式脂肪酸,專家認為此次事件媒體有誤導行為,并非食品安全事件;9月"瞎果門"事件中,專家認為,果汁加工企業采用"瞎果"榨汁事實依據不足,也不屬于食品安全事件;12月的紙塑包裝疑似遷移出"塑化劑",專家認為該報道的"事件"談不上什么危機,更不是食品安全事件。
??? 輿論焦點向產業鏈前端延伸
??? 據了解,這是主辦單位連續3年舉辦同一主題的活動。主辦方負責人表示,盡管中國食品安全的基礎在逐漸夯實,但百姓的焦慮仍在加大。因此,以科學化解百姓的疑慮,通過科技界與媒體的聲音放大正能量,共同填補消費者與科學真相之間的"信息真空"是十分必要的。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指出,3年中所發生的36個食品安全熱點問題,較真實地聚焦了社會對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和焦慮。而從3年不同熱點問題的分布中亦可清楚看到,輿情的關注點正逐漸深入到中國食品安全的本源。
??? 通過對2011-2013年食品安全熱點事件梳理顯示,對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從2011年聚焦于方便食品和非法添加,到2012年關注標準與過程控制,而2013年的輿情則聚集于原料污染與惡意造假。孟素荷表示,從"非法添加"到"過程控制",再到"原料安全",2011-2013年食品安全熱點事件重心的轉移,不僅顯示了各方逐漸形成的"由危機應對到風險預防"的認知過程;也顯示了向產業鏈前端延伸的溯源軌跡;同時顯示出輿情的關注點總體上與中國食品安全的著力點相銜接,并與2013年中央對"食品安全的關鍵在源頭"的判斷相吻合。
??? 方便食品成被重點關注領域
??? "2011-2013年36個食品安全事件的分布是突發的、散點的,涉及到影響食品安全的各個領域。"
??? 孟素荷分析,一些重點領域受關注較多:一是以傳統食品工業化為特征的中國方便食品產業占28%.中國傳統食品制作的復雜性,導致傳統食品工業化過程中出現的安全性評價正在成為中國食品安全監管中的獨特問題;二是對標準的爭論與質疑,占17%;三是涉及原料污染與過程控制的事件也占到11%;此外,乳制品行業始終受到高度關注,亦占11%.以嬰幼兒奶粉為代表的中國食品依然缺乏消費者的足夠信任,任何與食品安全相關的負面報道總能引起消費者的*度恐慌,也是中國食品安全"信任危機"的濃縮。
??? 孟素荷表示,食品安全是道德、法規、技術三個層面的問題,夯實食品安全的科學基礎是中國科學家的使命。目前,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在對食品安全事件的認知與報道中,已加大了與科技界的合作與交流,報道內容日趨客觀準確,但是鑄就中國食品安全的信任之路依舊漫長而艱難。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