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按《
□ 本報記者 蔣興坤
“練攤”后出現不適,
大部分都不了了之
近日,記者與朋友在濟南市山師東路一家燒烤店就餐。飯后,記者的朋友感到胃部不適,出現腹瀉癥狀。當記者帶著朋友到社區醫院時,發現有三位市民出現了相同癥狀。
記者從社區醫院了解到,吃燒烤、大排檔后,出現腹瀉、嘔吐癥狀的人并不在少數,但大部分都不了了之。能“刨根問底”,追查原因,疑是食物中毒并向監管部門反映的市民,寥寥無幾。
夏天到街邊“練地攤”成了不少市民的習慣。但氣溫高,各種食物容易變質,也是食物中毒高發期。近期,我國出現了多起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也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5月上旬,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中學部分學生在學校就餐后,出現身體不適狀況;6月15日,在陜西子長縣石家灣石嘴村舉行的廟會后,80余名參與會后聚餐的人員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
據衛生計生委公布的數據,2012年,我國食物中毒事件報告174起,中毒6685人,死亡146人,與2011相比,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減少7.9%和19.7%,死亡人數增加6.6%。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報告中毒人數*多,發生在集體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數占總中毒人數的46.3%。
一旦食物中毒
速向衛生部門報告
根據《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管轄范圍內食物中毒事故的監督管理工作。”“一旦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市民應及時向衛生部門和主管部門報告。及時報告,一方面,便于相關部門搶救病人,挽救生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市民維護權益,追回經濟損失。國家及時掌握市民食物中毒的情況,通過了解中毒的原因、人數、病情嚴重情況,為制定食物中毒預防政策提供依據。”
6月21日,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景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發生食物中毒之后,衛生行政部門要及時了解相關信息,并協調相關部門,對事件進行調查處理。
周景洋表示,市民食用了從超市購買的食品,出現中毒癥狀,可以向工商主管部門反映,也可以一并向消費者協會反映。如果中毒之后,去醫院就診,醫生有責任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同時,消費者個人也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因中毒事件涉及到流行病學調查,市民也可以向疾控中心報告。
“如果市民在飯店聚餐時,出現中毒癥狀,應該向餐廳所在地的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也就是當地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周景洋解釋,目前,我國的餐飲行業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監管,但在農村,在家中辦婚宴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應向當地縣衛生局報告。
肇事單位鮮見主動報告者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后,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對食品安全事故隱瞞、謊報、緩報,不得毀滅有關證據。然而,除了重大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外,肇事餐飲單位和醫療機構主動報告的食物中毒事件并不多。
“有些縣市出現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之后,能夠及時救治,搶救病人。但縱向報送,并不及時。部門地區的衛生醫療機構,是在當地醫院無法開展救治后,才報送到省衛生行政部門,尋求幫助,省衛生廳再組織省疾控中心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進行救治指導。這往往會耽誤救治時間。”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細菌性傳染病防制所所長畢振旺認為,“家丑不可外揚”思想,讓部分醫療人員對食物中毒事件遲報、瞞報,不敢承擔責任。
有專家認為,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后,餐飲業主為逃避行政處罰,通常和消費者私了;部分醫生沒有食物中毒事故報告意識,造成漏報;消費者“嫌麻煩”,缺乏維權意識,不愿意向衛生監督部門報告。多種因素,造成了食物中毒事件漏報瞞報時有發生,食物中毒屢禁不止。
“如果中毒事件過了兩天才報告,等專家到達后,現場已經改變了。追查不出導致中毒的原因,不僅會耽誤病人的救治,也會讓不法分子逍遙法外。遲緩報告是食物中毒事件擴大和無法查明致病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周景洋認為,如果發生食物中毒事件之后不在**時間報告,會使得事后的取證調查非常困難。
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
常用舉報電話
◆山東省衛生廳疾病控制處,
電話:0531-67876226
◆山東省疾控中心總值班室,
電話:0531-82679600
◆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電話:12331
◆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電話:12315
◆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電話:12365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