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深圳晚報記者 陳莉
近期,鎘大米、假羊肉、毒生姜等
深圳的食品安全形勢到底如何?市食安局又將如何保障深圳1500萬人的食品安全?昨日,我市首任食安局局長田葦做客深圳晚報總編會客廳,面對本報副總編輯童俏拋出的一個個問題,田葦坦誠作答,稱保障全體市民的食品安全是市食安局的使命,他們定當竭盡全力做到*好,不辜負市民的期待。
1 作為首任食安局長 我有如履薄冰之感
童俏: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嚴峻。去年,在精簡機構的大背景下,深圳**成立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局,這足以說明市委市政府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作為我市乃至全國首任市食安局局長,您有什么感想?
田葦:作為首任食安局局長,我確實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每每想到深圳1500萬人的食品安全,我便有誠惶誠恐、如履薄冰之感。
深圳大膽改革成立食品安全監管局,結束了各自為政、各管一段的食品安全監管歷史。作為深圳市食品安全的監管部門,維護全市1500萬人的食品安全,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雖然現階段食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我們人手少、任務重,但我們一定竭盡全力做到*好,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深圳食品安全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2 市民到香港買食品是“用腳在投票”
童俏:今年“3·15”期間,深圳晚報曾做過一個調查,有超過六成的市民在調查中表示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感到不滿意,并有近90%的市民有過“想吃卻不敢吃”的經歷,對此您怎么看?
田葦:市民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不滿意,我可以理解。現在很多深圳市民到香港購物,這些人很多不是去購買奢侈品的,而是購買日常吃的食品,作為食安局局長,看到這種現象我很痛心。這是老百姓用腳在投票,他們用行動表達對食品安全的不滿。
正因為這樣,深圳市委市政府在精簡機構的背景下成立了食品安全監管局。而且我們看到,我國新一屆政府對食品安全問題高度重視,今年“五一”期間“兩高”發布了食品安全犯罪的司法解釋,被稱為史上*嚴厲的食品安全條款。當前,國家正準備修改
3 食品安全問題是高速發展后遺癥
童俏:當前,各類食品安全事件一再考驗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作為普通市民,很多人都想知道為什么時至今日會頻頻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田葦:30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們實現了從食不果腹、擔心溫飽到食品供給供過于求的跨越。但是,高速發展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并由此帶來了食品安全的后遺癥。
而不法食品行業經營者為了賺取高額利潤,不惜挑戰法律和道德的底線,甚至違背做人的基本準則,濫用食品添加劑、非法添加,甚至使用地溝油、病死動物肉加工食品;加上食品安全基礎教育缺乏,誠信體系不健全,一些消費者食品安全科學知識缺乏,“自媒體”時代對食品安全事件過度地炒作與錯誤引導,各種因素疊加更加劇了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與發達國家和地區主要關注轉基因等科技發展導致的食品風險相比,我們所面臨的食品安全問題更加復雜,甚至從單純的技術問題上升為社會問題。
4 **把控食品供應主渠道
童俏:為搞好食品安全工作,市食安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們當前的食品安全形勢到底如何?接下來,市食安局對提升我市食品安全水平有什么樣的工作思路和計劃?
田葦:自2009年機構改革以來,食品安全一直作為市市場監管局的重點工作在開展,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各成員單位也在各自職能范圍內開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我市食品抽檢合格率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食品安全整體形勢良好,全市未發生較大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未出現系統性、區域性和行業性的食品安全風險。這為我們市食安局的開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如果按每人每天吃三斤食品算,那么深圳1500萬人,每天就要消耗4500萬斤的食品。而深圳90%以上的食品都來源于外地,按市食安局現有的人力、物力確實很難完全保障如此巨量食品的安全。因此,我們**要把控住食品供應主渠道,目前我市有22個批發市場,食品供應量占到全市的70%~80%,還有400多個農貿市場,我們計劃在這些地方建立農殘檢測中心。希望通過加大檢測力度,讓外地食品進入深圳市場懷有一份敬畏感。
此外,我們將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引導食品從業者守法經營。做好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分析與管控,建立完善食品追溯體系。
5 讓食品違法者受到更嚴厲處罰
童俏:深圳的食品90%都源于外地,監管難度非常大。但是與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情況也是如此,為什么香港的食品安全水平能夠遠高于我們?
田葦:香港的食品安全比深圳好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香港的食品安全有今天也非一日之功,是經過多年努力形成的。與香港相比,深圳沒有天然的物理屏障優勢,我們知道,所有進入香港的食品必須經過海關、檢驗檢疫部門檢測,但是深圳與外界有很長的交界線,食品通過各種途徑進來,監管難度要大得多。其次,我們的法律滯后,目前對食品安全的處罰更多是行政處罰,震懾力度不夠,而香港在食品安全問題上處罰非常嚴厲,所以我們也希望有更強有力的法律支撐,讓食品違法者受到更為嚴厲的處罰。
6“兩高”司法解釋是一把雙刃劍
童俏:今年“五一”期間,“兩高”發布了食品安全犯罪的司法解釋,被法律業內稱為有史以來*嚴厲的食品安全條款。請問您對此有何看法?
田葦:“兩高”司法解釋是一把雙刃劍。這把劍的一面指向食品從業人員,提醒他們不要觸犯法律底線;劍的另一面則指向我們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監督我們必須勤勤懇懇、忠于職守、秉公執法,否則就會被問責,甚至要被追刑責。
點睛
“作為首任食安局局長,我確實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每每想到深圳1500萬人的食品安全,我便有誠惶誠恐、如履薄冰之感。”
“現在很多深圳市民到香港購物,這些人很多不是去購買奢侈品的,而是購買日常吃的食品,作為食安局局長,看到這種現象我很痛心。”
香港的食品安全比深圳好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香港的食品安全有今天也非一日之功。
——田葦
聲音
田葦:
我們將竭盡所能 不辜負市民信任
雖然許多市民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感到不滿,但市民對未來并沒有失去信心。童俏介紹,在深圳晚報“3·15”的調查中,有超過五成的市民表示,他們相信在政策干預和社會的宣揚倡導下,食品安全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這個調查表明,廣大市民對食品安全監管局充滿了期待。
對此,田葦表示,“**我要感謝這些市民的信任,我們定當竭盡所能不辜負這份信任。現在各級政府部門對食品安全問題都高度重視,而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全社會也對食品安全問題高度關注,違法食品和食品造假者成了過街老鼠,這些為我們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奠定了良好社會基礎。”
“借此機會,我想鄭重敬告所有食品從業者,希望你們能依規守法經營,帶著良心去做事,做自己敢吃的食品。二是呼吁全體市民都能參與到食品安全工作中,食品安全需要我們攜手共治。目前,市食安局的微博已經開通,歡迎市民朋友與我們溝通互動,希望媒體朋友一如既往地監督我們的工作。”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