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安全問題,近年來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持續開展了一系列打擊行動。打擊效果怎樣?目前
偵破案件持續增長
有這樣一組數據:全國公安機關年均偵破食品犯罪案件,2010年前,僅為上百起;2011年,達到5200起;2012年,達到9700余起;2013年前3個月,僅肉制品犯罪大要案件就有382起。
如何看待偵破案件數量的持續高速增長?相關專家認為:這不能誤讀為食品犯罪越來越嚴重,主要是因為公安機關對食品犯罪變過去“坐等移送”為現在的“主動查處”,從而加大了打擊力度,偵破案件數量自然大幅提升。
經過多輪打擊,我國食品犯罪猖獗勢頭得到一定程度遏制,這是老百姓的感受和共識。從記者平時的采訪情況看,食品犯罪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老虎”“蒼蠅”共舞,集團犯罪與小作坊犯罪并存。在公安機關的嚴厲打擊和監管部門的嚴管細查下,跨地域輻射全國、涉及產銷一條龍的集團化網絡化犯罪越來越少,但由于我國食品產業發展水平整體偏低,生產經營條件總體較差,小、散、亂問題依然突出。
“合法”企業與“非法”企業都有參與食品犯罪的。大量食品犯罪案件,是由一些無資質的“非法”企業或黑作坊加工生產,但一些重特大食品犯罪,往往都是“合法”企業干著“違法”勾當。
定罪量刑尚存難題
目前食品犯罪查處難表現為兩個方面,**是對問題食品的處置,比如問題豬肉,因為其*易腐爛變質,公安機關處理起來就比較棘手。其次是定罪量刑,雖然兩高前不久出臺了相關司法解釋,解決以前大量的定性難題,但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定罪量刑,除了對違法事實的定性,還有一個量的問題,但現實中,很多小作坊從來不記賬,不好確認其到底賣了多少。
談到食品犯罪發現難時,不少基層辦案人員認為,除了犯罪分子反偵查意識增強外,還因為食品犯罪的特點,肉眼不易察覺,危害大多短期不易覺察,這些因素都導致食品犯罪較難被發現。而據記者觀察,個別地方的行政監管部門,眼睛只盯著合法正規企業,而對一些非法企業不管不問甚至視而不見,也是發現難的原因之一。
檢測難一是表現在檢驗標準的滯后,據統計約有1/4標準是10年前制定的,有的已經20年沒有修訂了;有的標準是推薦性標準,沒有強制力。二是表現在檢測技術和檢測力量還不足,一些非法使用添加物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以及對化學合成物和其他未知物,缺少檢測手段。(黃慶暢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