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南方日報記者 龍金光 李文才 通訊員 李華斌 電白報道
現場
采摘近尾聲銷量僅四成
在茂名電白荔枝農場,果農曾輝告訴南方日報記者,他承包了電白農場30畝地,有900多棵荔枝樹結果。預計他果園的荔枝產量超過10萬斤。其中,荔枝品種早熟的妃子笑、白糖荔枝的采摘期已進入尾聲,合計已銷售出去4萬多斤。
盡管銷售出去4萬多斤,荔枝仍香滿園。放眼望去,只見那荔枝樹冠如蓋,枝葉婆娑,一團團綠里透紅的果實簇擁在一起,搖曳生姿,把樹枝壓得低下了頭,散發出誘人的甜味。“接下來就是白臘和黑葉荔枝大量上市的時間,而桂味荔枝則緊隨其后。”曾輝指著樹枝上一串串紅艷艷的荔枝說。
“老實說,我*擔心的是怕出現‘豐產爛市’。”曾輝說,荔枝作為時鮮水果進入了豐產期,各地銷量亦節節攀升;隨著廣東和廣西產區主栽荔枝品種大規模上市,市場上荔枝供應量劇增,今年的荔枝*早上市時,果場采購價有4元每斤,隨著荔枝的大量上市,價格漸漸下滑至3元每斤,中間一度跌落到5角每斤。目前,價格上升到2.7元每斤。
在曾輝看來,2.7元每斤的果場采購價并不算高。匡算成本,曾輝屈指算了算:每棵荔枝樹的租金、施肥,每棵樹要花去100元;工人采摘的工錢要80元**,裝荔枝的框每個要去掉8元一個。果場采購價如果低于2元每斤,產量高的果農只能保本,產量低的則虧本無疑。
荔枝上市時間集中,保鮮期不長,這些致命弱點決定了,荔枝僅靠鮮銷,市場壓力*大,價格很難上去,*終必然傷及果農利益。
困境
水果加工業欠發達
事實上,荔枝生產地有限。70%-80%荔枝產在中國,而廣東又占全國產量60%,種植面積基本保持在400萬畝左右。從市場供給看,全球屬于生態適宜區并能夠進行荔枝栽培的地區不足10個,除廣東外,生產荔枝的還有廣西、福建、海南等少數省份,顯著的區域性直接決定了荔枝主產區在市場供給上的壟斷,這就是廣州乃至珠三角地區獨特的優勢。
為何仍沒有化解果農存在“豐產爛市”擔憂?陳惠文認為,荔枝采摘后保鮮技術沒有得到普及應用,給荔枝貯運和生產帶來一定的影響。
茂名澤豐園農產品公司的負責人林波告訴南方日報,在早熟品種中,由于白糖罌的果皮較薄,一般只供應福建、湖南、江西等地,妃子笑則供應到北方,也出口到加拿大等國。如今,茂名荔枝的倉庫冷鮮技術十分成熟,他們公司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開發的保鮮技術,一般冷凍儲存時間可達50天。但因為廠房建設成本等因素,目前該技術并沒有得到全面推廣。
此外,茂名雖為荔枝及眾多南國水果產區,但是水果加工業欠發達。目前加工的產品主要有荔枝干果和荔枝酒,農產品加工能力不足,無法囤積這么多豐產的荔枝。而茂名加工荔枝干,傳統方法是利用太陽生曬和用火烘焙。據介紹,電白縣種植荔枝接近40萬畝,不僅僅在茂名,荔枝亦是廣州市的*大宗水果,種植面積近50萬畝。
廣東省荔枝產業協會會長薛子光坦言,廣東荔枝的科技投入主要是栽培與保鮮技術,目前沒有一個部門研究荔枝的營養成分、藥用價值及品種基礎研究等,更談不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高科技加工工藝研究。
建言
建立公共技術研究平臺
廣東荔枝加工產業為何難以形成規模?在薛子光看來,目前廣東荔枝加工的總體規模比較小,產品主要有荔枝干、荔枝罐頭和荔枝酒。主要是企業技術研究與市場開發各自為政,無法形成合力。技術研究力量不足,市場推廣力度薄弱,無法引導消費潮流。企業投資效益無法體現,銀行觀望,國際金融資本更不敢貿然進入,導致產業資源的巨大浪費。
此外,政府雖然在荔枝的種植、加工、科研等方面投入了不少的資金扶持,但由于沒有統一的協調和明確研究方向,研究技術攻關脫離市場實際,僅對保鮮和低價值加工科研投入,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要使廣東荔枝夕陽產業轉化為朝陽產業,保證果農有穩定的收入,就必須有規模吞吐能力的荔枝加工企業作產業支柱。”薛子光認為,雖然目前廣東有部分生產如荔枝干等粗加工產品的企業,但其所能消耗的荔枝是杯水車薪。只有將鮮果大部分用于精深加工,再精挑細選出高檔優質鮮果進入全球冷鏈配送,才是解決廣東荔枝產業的根本出路。
他建議,統籌建立公共技術研究平臺,廣東荔枝產業政府多年投入科研扶持經費,但沒有取得明顯成效,近年都沒有荔枝科技項目計劃。要通過協會建立公共研究平臺,徹底解決共性技術問題,為產業企業提供無償示范服務,使產品質量統一達到國際食品需求。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