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原先國家還有三四百家廠在生產
在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環保門檻越來越高的情況下,許多小型味精企業被迫退出,但大型企業也并不好過。
“這個行業本身比較低端,技術含量低,企業也不去搞品牌,就是價格戰。”曾擔任國內味精行業某龍頭企業高管的分析人士表示。隨著市場的逐漸萎縮,味精行業正漸漸變得索然無味。
小企業黯然退場
味精行業在中國曾有一段黃金時期。
中國味精生產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并于1992年成為世界味精生產的**大國。2002~201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1%。目前,中國味精的產量穩居世界**位。
然而,工信部*新發布的2013年19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中,味精行業的目標任務同比增幅*大,與2012年相比淘汰落后產能目標增加了14.2萬噸,增幅高達99.3%。
由于資金實力、環保能力等因素,中小企業總是*先被清洗。
“現在一個大廠的產能就是過去幾十家小廠的總和,國內幾家龍頭企業的產能就能完全覆蓋市場需求了。這些大廠規模化生產,價格也更低,我們繼續生產只有虧本的份。”上述江蘇味精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對這些小企業來說,從事味精生產有幾道難以跨過的門檻。
**就是成本問題。一家小型味精生產企業產能一般在8000~10000噸,難以同梅花集團等業內龍頭幾十萬噸的產能相提并論。“2009年之前南方煤炭價格一噸在200~300元的時候還有一些小廠在生產,等煤漲到一噸800~1000元的時候就沒有工廠做了。”該負責人表示。
其次,政府在環保上設置的門檻較高。味精行業本身高能耗、高糧耗又高污染,是食品工業中廢水的排放大戶,也是中國發酵工業的*大污染源。2007年以來,國家收緊環保標準,先后出臺多項規定,對小企業來說,要想達標投入太大。
“味精行業現在是一種‘**過剩、相對淘汰’,小企業被淘汰了,大企業還在擴產能,國家現在主要淘汰的就是沒有環保能力的小企業。”中信證券農林牧漁行業首席分析師施亮告訴記者。
大公司處境尷尬
然而,小企業的退場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大公司面臨的困境。
2010年中國的味精產量已達到256萬噸,但施亮表示,目前國內一年的消費量在140多萬噸,還有大量出口,以至國際市場都飽和了。
蓮花味精2012年年報也顯示,味精行業產量的逐步提升,加大了市場的飽和,供大于求的格局已經形成。而第三代調味品的出現,瓜分傳統味精行業的消費者市場份額,嚴重沖擊著味精生產企業的生存發展。目前銷售基本是維持原有客戶群,新市場開發不足。在此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味精銷售市場逐步萎縮。
蓮花味精預計2013年上半年低價位競爭仍將持續,原料、能源價格及人力成本等帶來的壓力會更大。也有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味精生產技術門檻低,所以決定企業生存的是成本控制能力及占有資源的多少等因素。
“味精企業主要還是在打價格戰。”有接近蓮花味精的人士表示。施亮也告訴記者,一個市場萎縮的行業,加上在生產工藝等方面沒有空間上升,其生命周期已經結束了,淘汰是必然趨勢,除了價格戰,也沒有其他競爭空間。
不過,“味精行業是重資產,因而很受地方政府,尤其是一些欠發達地區政府的歡迎。這些地方并沒有太多動力去對這個行業趕盡殺絕。這個行業的淘汰,并不是說三五年就能完成的。”有分析人士表示。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