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本報記者 孫芳芳
又是一年六月時,又逢
去年6月,有報道稱,棲霞、招遠等地果農大量使用藥果袋,讓
如今,再有陌生人進果園,果農就下意識地主動撐開果袋,說:“你看,沒有藥!”
“套藥袋好是誤傳”
今年的煙臺蘋果對藥袋異常敏感。
“棲霞蘋果、關乎你我”“人人抵制蘋果藥袋、家家維護果都聲譽”……記者6月初在棲霞等地采訪時,類似宣傳標語隨處可見。
“村里大喇叭經常廣播,村頭上也有這樣的標語。”棲霞市蛇窩泊鎮的村民說。
回想起去年的“藥袋風波”,一切來得那么突然。韓翰說:“我是先在網上看見的新聞,后來告訴家里,我爸媽急壞了。”當時,他在西安上大學,種蘋果的父母每天打電話問他這事兒有什么進展。
種了多年蘋果的父母根本不知道藥袋長什么樣,仍被卷進了這場漩渦,隨后的蘋果跌價甚至讓他們猶豫要不要放棄這祖祖輩輩的營生。
至今果農還滿心焦慮。在煙臺市福山區回里鎮西黃山村,果農孫承宮主動把果袋打開給記者看,“你看,沒有藥。”
記者每到一個園子,果農就不約而同地展示他們的果袋,自證清白。
有豐富蘋果種植經驗的棲霞市蛇窩泊鎮果農劉進明告訴記者:“以前有人說藥袋套出來的蘋果好,其實沒那么回事,套藥袋和套普通袋沒啥區別。”他說,現在果農基本上都明白了這一點,藥袋沒有市場了。
套袋能隔離農藥
“現在生產線幾乎一整天都不停,今天差不多已經生產了20萬個。”正值蘋果套袋期,在蛇窩泊鎮,盛豐果袋廠的生產線緊張地忙碌著。
果袋有兩層,外層是木漿紙,內層為黑膜或紅蠟紙。
給蘋果套袋是煙臺果農多年總結的經驗,也是煙臺蘋果保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技術手段。
果農告訴記者:“套上袋子,蘋果是不見光的,能免受病菌侵害和陽光照射。這樣的蘋果沒有傷疤、沒有蟲眼,果皮亮、顏色紅,就會賣好價錢。”
據介紹,蘋果在果袋內的生長期是100天,摘下袋后,經過10-15天光照,蘋果才上色。蘋果生長期間,如果噴灑農藥,套袋還能有效地將農藥隔離,不留藥殘。
在“藥袋風波”后,政府強化了對果袋廠的監管。
今年3月,棲霞市工商部門開展了果袋市場專項整治,對經營主體的資格進行核準登記,取締無照經營等違法行為,對果袋業戶經營信息實行痕跡化管理,實現了果袋可溯源。
“所有的出貨都要有記錄,一筆一筆要記得清清楚楚。”棲霞市臧家莊鎮上一果袋廠老板翻著自己的記賬本說。
棲霞工商部門一工作人員介紹稱,“一旦查到藥袋,就可以從田間地頭一直查到銷售、生產,*終找出生產廠家。”
舉報藥袋獎千元
“要是發現有生產藥袋的還可以舉報。”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原來,工商部門開通了12315申訴舉報平臺,對經查屬實的舉報,分別按生產、銷售、使用三種情況相應給予1000元、500元、200元的獎勵。
除了打擊制售藥袋,棲霞工商部門還將誠信果袋生產、銷售業戶主動介紹給果農,讓果農用上放心廉價袋。
“說實話,生產普通果袋和藥袋利潤上真沒啥區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果袋廠商告訴記者,之前之所以有果袋廠生產藥袋,主要是因為個別果農有需求。現在果農意識到藥袋的效果并不好,還費工錢,藥袋就沒了市場,果袋廠家也不愿再生產。
“不光沒市場、沒利潤,現在政府部門還經常過來抽查,沒必要為藥袋冒險。”一個經營了多年果袋生意的果袋商告訴記者。
一位蘋果種植大戶*后告訴記者,雖然“藥袋風波”逐漸過去,但它所暴露的問題是深層次的,這需要煙臺蘋果在規范生產上加快步伐。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