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從臺灣“毒淀粉”,再到含十余種
昨日,記者隨機采訪了20多位市民,其中絕大多數被采訪者均對食品添加劑是否安全表示懷疑。那么食品為何要加添加劑呢?昨日,記者采訪了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專家農紹莊。“實際上*近兩年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大多數與食品添加劑沒有關系。”農紹莊介紹,比如近期臺灣出現的“毒淀粉”,其原料是工業用馬來酸,并不屬于食品添加劑行列。幾年前曾引起社會*大關注的“蘇丹紅”鴨蛋,也不屬于食品添加劑體系。“準確地說應該是添加物,都是化工原料,而真正的食品添加劑需要嚴格的試驗才能進行生產。”農紹莊介紹說,很多添加劑也分為不同類別,如檸檬酸就有工業級、醫用級和食品級之分。
目前我國關于食品添加劑方面的國家
而在生產過程中,這個“*大無作用量”還要乘以一個安全系數,一般規定只能使用10%-20%左右。“其實不管什么東西吃多了都會對人體有危害,糖、鹽吃多了也會致病致死。”農紹莊表示,因此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理解存在著誤區,其實很多添加劑也是天然提純物,均通過國家相關部門檢測后才進入市場。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食品添加劑大約有4萬種左右,我國允許使用的大約為2300種,農紹莊介紹說,關于添加劑使用也是一個變化的過程,國家相關部門要不斷進行修訂和增補,“此前曾有部分添加劑被發現安全性不好,國家進行了嚴格的限量限范圍的要求。”農紹莊舉例說,如亞硝酸鹽、亞硫酸鹽、鋁色淀以及部分防腐劑都進行嚴格的限定。
農紹莊認為近年來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大多不是食品添加劑使用問題,嚴格地說是非法使用食品添加物造成的。而在食品添加劑領域也確實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監管體系還不完善
“食品添加劑的國家標準對使用劑量和范圍都有所要求,但主要針對的是食品生產企業。 ”農紹莊說,現實問題是,市場上的食品生產不僅僅包括食品行業,還包括餐飲業、保健品行業,以及農產品和初級農產品等多個領域。
除了食品行業執行標準限定外,其他行業沒有適用的食品添加劑國家標準,但依然可以使用,這種使用的無序性也帶來了食品安全風險。“很多原材料、初級農產品生產都來自于小作坊或普通農戶,不屬于出廠產品,更沒有相關標準來規范。 ”農紹莊說。
農紹莊說,食品監管是按照法規和標準進行的,如果沒有相關的法規、標準,監管也沒有依據,就形成監管失位的問題。
目前的監管方式是:“只要當時沒吃出問題就沒法追究”,而食品安全問題通常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反映出來,“所以哪里發生問題就針對哪個領域進行監管。 ”農紹莊認為,目前的監管體系還不完善。
農紹莊認為,食品添加劑是一個專業性、系統性很強的課題,目前我國在這一領域還存在很多問題。“我之前也進行了調查,現在在市場上還可以找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制定的添加劑標準。 ”農紹莊表示,他調查發現至少有100多種添加劑的使用標準已距今20年以上,明顯滯后于食品業發展的現狀,也給不法生產者留下可乘之機。 首席記者王博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