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十四年詬病
??? 被禁與解禁:發泡餐具艱難重生
??? ■本報記者 張寧
??? 1999年,被國家列入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淘汰目錄,2013年5月1日,正式解禁。
??? "這是一場科學與反科學的戰爭。"中國塑料餐具聯合辦公室主任李沛生這樣形容發泡餐具的十四年遭遇。
??? 然而解禁半個月來,發泡餐具卻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回歸。根據本報記者連日來對北京地區餐飲用品批發市場、大小飯店和市民的采訪,絕大多數人對于發泡餐具的印象仍是"不能用"、"不敢用".
??? "十年前和十年后,同一個事物它本身已經發生了變化。"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秘書長馬占峰如是解釋被外界指為"前后矛盾"的發改委解禁發泡餐具五大理由。
??? 原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工程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唐賽珍則告訴本報記者,"塑料并不是白色污染,造成白色污染跟塑料材質本身無關。是管理問題,是人們的環保意識。"
??? 誤解、責難
??? "含有殘存苯乙烯單體"、"65℃以上使用時會釋放出苯乙烯單體致毒"這成了此前外界指責聚苯乙烯(PS發泡餐具的*有力罪證。
??? "這其實是個誤導。"唐賽珍解釋,目前生產的PS樹脂中,苯乙烯殘 存 量 遠 低 于 國 家 標 準 (<5000PPm,因此,正規PS生產廠家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就不可能存在單體含量超標的問題。即使標準內存在微量單體,在生產過程中也會被氣化釋放排出。
??? "65℃以上使用時會釋放出苯乙烯單體的說法也是毫無科學依據的,因為PS解聚溫度需高達280℃以上。"她說。
??? 本報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亦獲知,美國環保局已將過去被認為屬致癌物的苯乙烯從"致癌物"名單中刪除。無獨有偶,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機構的*新研究結果亦指出,"尚無足夠證據證明苯乙烯單體對人類或實驗的動物具有致癌性".
??? 盡管前些年,國內也有專家學者對上述問題作出類似的澄清和解釋,但都無法完全獲得市場的信賴。
??? "任何產品都具有其特定的使用條件和適用范圍,應根據其特性揚長避短,科學使用。"李沛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明,發泡餐具性能上的缺陷主要是不耐高溫,因此長期以來一直被用于務工人員的配餐以及一次性快餐業市場。它不適用于微波爐加熱、開水蒸煮以及盛放100℃以上的高溫食品,但這些并不影響一次性快餐業的正常要求,因為快餐業通常不是小炒,不是剛出鍋的飯菜。發泡餐具的軟化點為87℃-97℃,所以在80℃以下使用是**安全的。
??? "發泡餐具只要在正常的生活環境中科學使用,對人體健康是安全的。為了避免消費者誤用,建議相關部門今后重視對發泡餐具使用條件和適用范圍的科普宣傳,同時也建議廠家在產品包裝或說明書中標明使用條件和適用范圍,正確引導。"
??? 進步
??? 采用氟利昂(CFCs為發泡劑,對大氣臭氧層產生破壞作用。這是發泡餐具遭禁的另一大理據。
??? "近年來我國PS發泡餐具的制造工藝已經改進,不會破壞大氣臭氧層。"唐賽珍說,我國一百多條PS發泡片材生產線中,大部分為臺資和外資企業,其生產工藝均早已淘汰了CFCs,而采用丁烷發泡劑來替代;小部分國產生產線也通過申請獲得了聯合國建立的專項多邊基金資助進行改造,改用丁烷、戊烷發炮劑替代,目前替代工作早已基本完成。因此破除了PS發泡餐具生產過程會對大氣臭氧層造成破壞的問題。
??? "發泡餐具正規軍雖已進步,但是目前一些不法商人鉆政策空子,在生產中加入回收廢料,以次充好,其產品的確對人體健康不利,甚至有害。"馬占峰提醒,"國家早已有明文規定,食品包裝材料嚴禁加入回收廢料,發泡餐具較長時間被禁止生產和應用,由此形成了管理層的真空,缺乏監管。"
??? 待解難題
??? 發泡餐具此番解禁并非沒有后顧之憂。
??? 曾參與建立發泡餐盒回收系統的北京紅軍偉業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紅軍向本報記者坦言,發泡餐具的回收環節推行并不順利。
??? "發泡餐盒的價值很低,成品才四五分錢,真正到了回收的環節一個個撿起來然后再送到工廠去,這個費用太高了,遠遠超出它本身的那點殘留價值了。"
??? "其實*主要的就是運輸問題,一輛5噸的解放卡車,特別是那種垃圾壓縮車只能夠裝300公斤,多數企業都不愿承擔這樣的運輸費用。另外,清洗環節也無法避免造成新的環境問題。"他說。
??? 根據本報記者的采訪了解,收集到的廢棄發泡餐盒被運送到回收處理廠后,會經過清洗和粉碎重新制成聚苯乙烯顆粒,用于低端的塑料制品原料,但是效益十分有限。
??? 回收利用價值低、后續處理難度大,是此次反對發泡餐盒解禁一方的重要論據,這也是發泡餐具行業下一個待解難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