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飯,那是咱們中國人的頭等大事,不過,這兩天,在廣州,有些朋友在這個問題上會有些猶豫,為什么呢,因為不知道要吃的那碗飯會不會有點不踏實。
??? 前天,5月16日,廣州市食品藥品
??? 17日夜里,當地終于公布四家抽查單位,分別是:廣州市太洋海鮮酒家有限公司大米鎘含量不合格,檢測結果是0.4mg/kg;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食堂大米鎘含量不合格,檢測結果是0.31mg/kg;廣州市海珠區燕南飛美食店米粉鎘含量不合格,檢測結果是0.21mg/kg;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食堂排粉鎘含量不合格,檢測結果是0.22mg/kg.那么,我國2005年10月實施的《食品污染物限量》強制性國家標準中,規定:白米中的鎘含量*高不能超過0.2毫克/KG.對比這樣的標準,我們會發現就以公布的這四家來看,*嚴重的整整超標一倍。
??? 今天,中國之聲記者再度撥通了廣州市食藥監局新聞發言人助理的電話。廣州市食藥監局在聲明中強調:抽樣的量比較少、抽樣范圍也比較窄,只代表局部、個別的餐飲單位 米和米制品的情況,不代表廣州市的整體情況。這樣的解釋,廣州的市民能不能接受呢?
??? 市民:現在不知道吃什么好,什么有毒。今天是來買米的,買也不是不賣也不是。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不公布什么品牌不能買,這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咱們起碼也要公布一下牌子,好讓我們知道哪些能買,哪些不能買。
??? 據報道,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生陳曉岸已經致信廣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申請政府信息公開,他的原話是:"既然告訴了我們大米鎘含量超標,卻不告訴我們哪一種超標,這樣對普通百姓--不公平。"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耿軍先生表示,按照相關規定,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公布名單的責任。
??? 耿軍:當然是應該公布的。相關規定主要是根據中華人民共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第九條和第十條,就是公布相關信息是政府機構的法定職責,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些超標大米是什么處置的?就是涉及的經營者和銷售者的處理等等問題,都要跟廣大的市民講清楚,否則的話只能造成進一步的恐慌。
??? 據了解,早在2007年,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教授潘根興和他的研究團隊,在全國六個地區(華東、東北、華中、西南、華南和華北的縣級以上市場中,隨機采購大米樣品91個,結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
??? 潘根興:大米鎘超標的關鍵在環境污染,取決于兩個因素,土壤的條件,品種的條件,比如說,受污染嚴重的酸性土壤如果種植超級雜交稻就會比常規稻更容易吸收金屬鎘。
??? 湖南省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站站長尹麗輝:一個,湖南本來就是魚米之鄉,農業大省,另外一個,我們也是有色金屬之鄉。特別是有色金屬開發以后,帶來了污染,特別是湘江流域這一帶。
??? 問題當然不僅僅在湖南,早在2011年2月份,財新網記者根據實地探訪和公開發表的論文,整理出了一份《中國大米污染不完全分布圖》。這個圖上可以看得很清楚,遼寧、湖南、浙江、江西、四川、貴州、廣東、廣西等省份的部分地區,不同程度的存在重金屬污染問題,其中絕大多數都存在鎘污染,并且以廠礦地區為主。不過,潘根興教授強調,不能說超標的大米,**不能食用,這樣會冤枉農民,而且10%左右的市售大米鎘超標,還與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有關。根據現行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的規定,大米中鎘限量為0.2mg/kg,這一標準也將于今年6月1日全面實施的新標準中得到沿用,而國際相應的標準是0.4毫克/公斤。
??? 潘根興:我們現在水稻比如說0.3,按照實際衛生組織和日本、臺灣的標準來看,根本就不是污染,或者說沒有健康風險。但是從我們國標來講,已經超了那么多。然后就被誤導為這已經是鎘大米了,其實這個跟毒害差好遠。從科學上講,這個0.2肯定也不是健康風險水平。
??? 無獨有偶,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謝正苗也一直在關注大米污染問題。根據他的描述,鎘超標大米并沒有在全國普遍出現,一般民眾食用大米導致鎘中毒的概率很小。
??? 謝正苗:礦廠開采地區附近,也是冶煉重金屬的廠礦附近,是污染土壤產生的主導,大米,往往容易超標。湖南、江西、浙江城市里的居民,他不會認準一個地方的米來吃,所以污染的可能性很小。我倒關心的就是礦區附近、污染土壤附近生產大米,當地的農民長時間吃這個米,可能引起聯合中毒。
??? 早在今年的2月27日,南方日報就曾刊發題為《湖南問題大米流向廣東餐桌?》的報道,稱廣州市場隨機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結果均顯示鎘超標,屬于不合格產品。而湖南省多家國家糧庫相關人士則投訴稱,2009年深圳市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在湖南購買了上萬噸食用大米,經深圳質監部門質量標準檢驗,重金屬含量超標,質檢部門的意見是不能儲備,只能用于工業用途。對此,深糧集團只返退了100余噸湘潭大米,其它的都被降價處理,*終流向了老百姓的餐桌。不過,針對這樣的說法,2月28日,深糧集團就作出了回應:不合格的總計13584噸糧食2010年就已經全部由湖南方面提走,并退回貨款。他們絕沒有讓一粒不合格的糧食流入過市場。不過,他們也承認,退貨之后,這1萬多噸糧食到底去哪兒了,他們并不知情。
??? 這是一出羅生門嗎?廣州食藥監局公布的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檢產品鎘超標,恰恰是**季度的餐飲食品抽驗結果,時間上看,2月27日當然在一季度內,那么,問題是不是出在同一批大米上呢?
??? 《南方日報》記者:現在暫時沒有明確的證據。現在有非常可疑的一點,就是現在廣州兩所高校食堂的大米和米制品平均查出鎘超標,他們的大米跟米粉均是來自湖南的。
??? 談到鎘超標大米,我們要呼吁廣州市藥監局信息公開,但是在問題大米面前,是不是存在體質缺陷和漏洞呢?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詳對此進行分析。
??? 李國詳:我們現在的糧庫是收割的糧食,基本上的檢驗、檢測的質量標準,主要是根據收購的這稻谷和谷物,它的含水量以及雜質的含量,以及子粒的飽滿這樣的因素確定了它的質量標準。那么至于說它這里的重金屬超標,它不屬于質量的范疇,而是安全范疇。安全的范疇往往在收購環節里面,不作為經營的標準。它這個又屬于食品安全監督檢驗局的事情,而這個監督檢驗局,它又不收購糧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個真空。
??? 這個責任分散得越多,大家來共同承擔,實際上大家都不來承擔責任。我們的檢驗檢測、質量監督,就流于形式。比如我們的糧食、其他農產品,要跨區域流動的話,必須要有質量監督檢驗檢測的報告,那么很多部門它有的時候干脆只是蓋一個章,收一個費就完事了。
??? 嘉賓點評:
??? 中國之聲觀察員朱煦: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講,我還是只想說一句話,我們不知道標準是什么?我們不知道安全線在哪里,我們想聽到權威聲音。
??? 中國之聲觀察員白中華:從咱們記者的調查還有專家的介紹,我們整個的大米的生產,從產地一直到餐桌,可以說每一個環節都有漏洞,或者說每一個環節的監管都是缺位的。所以專家也說了,如果是真的整個來查,這么大的量,好像不好弄,但是這個問題怎么辦?另外一個是,為什么這個新聞通稿老出不來,可能這個問題也是比較嚴重,它也比較擔憂。我們原來講過,多有門管理就是要做到一點,就是要無縫對接。但是我們現在看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個蛋我們做不到無縫,所以說這種多部門的管理,*好是要由一個部門來管理,*好是由一個人來負責。
??? 就在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播出后,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辦公室向中國之聲通報,鎘超標的8批次米及米制品生產廠家、品牌標識分別為:湖南攸縣大同橋鎮大板米廠生產的"高安大米"2批;無商標名大米1批;湖南攸縣高和夏生大米廠生產的"高安大米"1批;湖南衡東縣大浦鎮東洋米廠生產的無商標名大米1批;湖南攸縣石羊塘日星大米廠生產的"好日子"珍珠米1批;東莞市道滘金盈米制品廠生產的"東莞米粉"1批;東莞市道滘聯合米制品廠生產的"翠竹排粉"1批。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