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本報記者 王先知 北京報道
此前因漲價頻頻被相關部門“約談”而備受關注的
巨頭降價回饋經銷商?
“由于食用油原料價格回落,金龍魚**降價給
據本報記者了解,金龍魚本次降價的食用油為調和油及大豆油這兩個品類,其中大豆油的降幅為15%,由于調和油主要原料菜籽油等其他原料價格波動不大,調和油價格下調幅度為8%。
“原料價格一回落,益海嘉里隨即在全國范圍內**調整價格,下調調和油以及大豆油產量銷售價格。”劉紅燦向本報記者透露,此次價格調整是全國范圍的,從生產企業到經銷渠道、批發商以及終端賣場的價格調整完成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預計為兩至三周左右。
相比于金龍魚的降價幅度,中糧福臨門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中糧廚房食品市場部一位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原材料的價格大幅度降下來了,出廠價降價不可避免,早在今年4月中旬,中糧福臨門已經**作出決定,自4月底起針對兩大主力產品下調出廠價和終端零售價格,降幅在16%左右。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市場終端的食用油下降幅度,并沒有益海嘉里和中糧福臨門所說的那么大。不過,上述兩家企業均表示,終端的零售價下降需要一定時間,也需要一個過程,企業先給渠道降價,然后渠道再給消費者降價。
“終端零售價能降到什么程度,他們也不好把控,類似于家樂福之類的大型賣場,并不完全受到他們控制。”中糧廚房食品市場部上述負責人坦陳,此前渠道也有一些剩余的庫存,這也需要時間來處理,一般來講,一個月左右終端才能完全體現出來。
不過,一位不愿署名的行業知情人士卻告訴本報記者,此次食用油企業巨頭紛紛降價,降的是出廠價,而終端零售價不可能也像出廠價那樣下降幅度那么大,他們降價并不是像自己所說的那樣為了消費者的利益,由于前期成本壓力大,經銷商并沒賺到多少錢,這次大幅下調出廠價也是回饋經銷商之舉。
中小品牌瘋搶市場
此前,發改委曾多次約談食用油企業不準漲價,現如今這些食用油企業卻主動降價,背后是否另有隱情?這次降價行為引發了市場關注。
對此,劉紅燦告訴本報記者,食用油一直都是一個利潤比較薄的行業,現在降價主要是為了讓利給消費者。
據悉,中糧福臨門和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龍魚一起大幅降價,市場有聲音稱是雙方在搶市場。不過,中糧廚房食品市場部上述負責人卻回應稱,這完全是市場的行為,和這沒關。
目前,益海嘉里、中糧集團、魯花集團分別占據國內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45%、15%及7%-8%的份額。在小包裝食用油市場上,除了上述三大巨頭之外,又先后出現匯福糧油、胡姬花等多個品牌,在超市的貨架上,琳瑯滿目地陳列著近百個品牌的小包裝食用油。
據了解,2012年1月份,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推出了名為“金鼎”的小包裝食用油,正式進軍終端消費市場,該品牌的*終目標是行業前三。作為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業,一直以來,中儲糧負責中央儲備糧的經營管理,是中國*大的糧食企業,其成本優勢不言而喻。
截至目前,“金鼎”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不到3%,而該企業2013年的目標銷量是30萬噸,預計2016年實現100萬噸,市場占有率達到10%到15%。
上述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他們已經開始降價,目前食用油處于白熱化競爭階段,不是一兩家企業就能壟斷的,現在是淡季,原材料價格也降下來了,食用油企業降價的時間點都差不多,其中一家降價了,其他企業都會跟著降價,否則銷售會受到影響。
據本報記者了解,在終端銷售市場,相比于金龍魚和福臨門,“金鼎”的價格都便宜幾塊錢,采取的是跟隨戰略。不過,2013年以來該品牌在央視、省級衛視和地方臺的廣告投放猛增,該企業的*終目標是行業前三,而占領的市場很大可能就是從金龍魚和福臨門那邊搶奪的。
對于食用油巨頭紛紛降價的舉動,東方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益海嘉里和中糧福臨門此前的虧損都只是賬面上的虧損,他們的虧損主要是由于做期貨失利,現在降價主要是因為原料降價很多,他們不降價的話,其他眾多的中小品牌也會降價搶占市場,這樣益海嘉里和中糧福臨門就被動了,只有被迫降價。
兩巨頭壓力越來越大
其實,在大幅降價之前,益海嘉里和中糧福臨門的日子并不好過。
公開信息顯示,益海嘉里自1991年旗下的**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在深圳下線,益海嘉里在中國累計銷售小包裝食用油超過52億瓶,目前占據了中國約50%的小包裝食用油市場。
雖然是中國*大的食用油企業,但是進入2012年以來,益海嘉里卻出現了罕見的虧損。此前豐益國際的財報顯示,2012年**、二季度,豐益國際糧油貿易和加工稅前利潤分別為虧損5250萬美元和虧損4000萬美元,即上半年共計虧損了逾9000萬美元。
益海嘉里一位內部人士曾告訴本報記者,2012年原材料成本上漲得挺厲害,人力成本也在增加,企業的空間比較小,于是公司就出現了上半年虧損的情況,益海嘉里主要是通過企業內部來化解這個壓力,從內部來講就是壓縮成本,公司盡量不轉移壓力,因為馬上就要到元旦、春節了,市場的穩定也很重要。
相對于益海嘉里的巨虧,中糧福臨門此前的日子也不好過。據本報記者了解,中糧集團的食用油業務大體分成兩塊,一塊是產業鏈上相對前端的大豆、菜籽的壓榨,放在中糧控股;另一塊是中國食品“福臨門”等小包裝食用油的銷售,2月1日,中糧控股發布的公報顯示:“與截至2011年12月31日相比,本集團2012年綜合凈利潤將大幅減少,但跌幅較中期明顯縮窄。”隨后的2月6日,中國食品也發布盈利預警稱,2012年度綜合凈利潤同比出現大幅度下滑。
與2011年相比,中國食品2012年業績出現大幅度下滑,食用油成為*大拖累。*新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食品廚房食品業務虧損達2.297億港元。
“2012年是因為食用油原料的波動,應該說2012年波動的幅度比以往年度頻率更高一些。”中國食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董事總經理欒秀菊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廚房食品的食用油和上游是一種協同的關系,在2013年度,有一些工作還可以進一步改善。
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下降,食用油的利潤又開始豐厚起來,此前還在虧損的益海嘉里和中糧福臨門,為何不借機狠賺一筆呢?
對此,中糧廚房食品市場部上述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這次降價幅度是比較大,我們是央企,降價也體現一種責任,由于原料進價降低,整個行業的趨勢都會降價。”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