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產品質量關乎我們每個人的
胡顯康擁有一家有機農場,里面養了雞、養了豬,還種了不少菜。記者在成都市一家檢測機構的門口遇見他的時候,他已經被檢測的事折騰了快一年。胡顯康說,他只是想檢測一下自己農場的產品是否達到了有機標準,但過去的一年里,他問了好幾家檢測機構,卻四次碰壁,因為檢測機構只針對大公司。
想檢測自己的產品都這么難,要想維權打官司就更難了。2011年,曾有消費者因為冰箱門關不上,到多家部門投訴都沒有結果,*后憤怒地砸毀了自己的冰箱。
在2012年的白酒塑化劑風波中,也有媒體網站登載文章,講述了他們以個人身份送檢白酒樣品,檢測機構卻拒絕提供服務的過程。
作為一名消費者,與檢測機構打交道到底有多難?記者決定親身體驗一番。
在一家號稱服務網絡遍及全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記者提出要檢測月子水的理化指標及“鈉”和“鈣”的含量。這家機構干脆利落地回答:個人不能送檢。
記者又來到北京市霄云路上的一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提出想檢測某三個品牌的醬油和醋是否含有塑化劑。接待人員沒有立刻拒絕,但聽說是個人送檢后,卻提出了一個條件:只能給提供實測值,報告上具體的名稱都寫不了。
如果消費者想要維權,一個只有數字卻沒有商品名稱的檢測報告顯然是無用的。記者提出想要正式的檢測報告。對方提出:“讓企業給你出個說明,證明這個確實就是企業生產的。”
個人送檢,要找企業開證明,如果個人與企業產生糾紛,打維權官司的話,企業顯然不會給消費者提供證明。所以想以檢測報告作為維權依據,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按照一家檢測行業網站的索引,記者又撥打了北京的十幾家檢測機構的電話,得到的回答大同小異。
記者打通電話的檢測機構共14家,其中不接受個人檢測,或者提出種種限制條件的就有8家,另外6家機構雖然同意接受個人送檢,但開出的價格標準不一。比如:同樣是三聚氰胺,有的要360元,有的卻要800元;檢測塑化劑,有的是1500元,有的卻要2000元;檢測農藥殘留,有的每項收費200-300元,而另一家則聲稱需要300-1000元。
要送檢一個產品,有時候會包含許多檢測項目,總價算下來,得幾千塊甚至上萬塊。
其實,個人檢測難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食品領域,也同樣存在于其它領域。為什么檢測機構不愿意給消費者檢測,或者對消費者高收費呢?邱寶昌是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在他看來,一些檢測機構不接受消費者送檢,**是利益的因素。
專家介紹:檢測機構不愿意給消費者檢測,除了利益原因外,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相比,又麻煩,錢又少,弄不好還會牽涉進維權官司里,加上法律沒有規定檢測機構必須接受個人檢測,所以他們可以不檢。
按照一般程序,消費者遇到產品質量問題,可以向質監、工商等部門申訴,由接受申訴的部門負責處理--該檢測的檢測,該處罰的處罰。但實際生活中,消費者的維權并不像法律規定的那么簡單。商家不承認、執法機構踢皮球,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消費者自己去檢測,也是無奈之舉。
消費者對檢測的需求其實就是對真相的需求。這個需求到底有多大?在淘寶網的搜索引擎上,輸入“快速檢測”或“食品安全”的字樣,就會出現很多快速檢測的試紙和試劑。
一家淘寶旗艦店的快檢產品看起來銷量很大。在北京市一座不起眼的寫字樓里,記者找到了這家網店的實體。這是一家專門開發經營食品安全快檢產品的公司。網店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網店才開業半年。她介紹:目前消費者購買*多的是亞硝酸鹽的檢測試紙,其次,農藥殘留、三聚氰胺、碘鹽含量、水發產品堿含量等快檢產品的點擊率也很高。
快檢產品的出現,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但僅有這類產品還是不夠的。因為快檢產品可以檢測的種類有限,對一些元素,雖可以定性,卻難以定量。消費者用作日常檢測還可以,如果是遇到糾紛,想要維權時,還是需要正規的檢測報告。
私營資本可以投資檢測行業
好在目前這種需求也已經有人注意到了。在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光明路菜市場,去年底也出了一件新鮮事--一個投資數百萬,設備先進的檢測實驗室--合泰農產品鑒定所在菜市場里開張了。而投資建實驗室的人就是菜市場的老板林德明。
此前,他的市場里發生了一場糾紛。一位顧客指責一位商販賣的臘肉有問題,商販拒不承認。兩人在市場里大吵起來。林德明跟顧客說:“如果這個肉有問題,你拿去檢測一下,檢測的費用我給你出。”
消費者拎著臘肉跑了兩天,也沒找到一家檢測機構愿意接受私人送檢。糾紛無法了斷,林德明只好自己出錢賠償了顧客,這件事才算勉強解決。
從這一件小事,林德明看到了商機。經過多方考察和一年多的籌備,2012年底,投資700多萬元的農產品鑒定所開門營業。
林德明投資的農產品鑒定所明確提出,要做一家“真正的第三方檢測機構”。而他的檢測機構也得到當地有關部門的認可。目前,實驗室已經獲得了司法鑒定的資質。
林德明告訴記者,其實國家對私營資本投資檢測行業并沒有限制,以前很少有人做這件事,主要是檢測行業門檻高,專業性強,審批嚴格。而隨著人們對檢測的需求日益旺盛,現在,和他這家鑒定所類似的檢測機構已經在很多城市開始出現了。
消費者對于商品檢測的強烈需求是因為對產品質量尤其是食品質量的不放心產生的,送檢成為消費者的自衛手段,這是我國現階段產品質量食品安全監管不完善背景下產生的特殊現象,相關部門應正視他們的需求,讓普通民眾參與到食品安全、質量安全、環境安全問題的監督中來,形成合力,消費者是*龐大的監督員群體。但產品從安全根本上說不能僅僅依靠消費者自衛,把關人的責任在政府部門,只有機制完善,監管到位了,產品質量讓人放心了,消費者的擔心和送檢需求自然就減弱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