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新華網記者 姜春媛
??? 食品與百姓的生活*密切,也是公眾長期*關心的話題之一。據悉,由中國
??? 什么是"食品安全定制"?與老百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有些標注的無糖食品也是甜的?針對網友關心的話題,29日上午,新華網記者與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熊必琳展開了一場對話。
??? 何謂"食品安全定制"?
??? 新華網記者:"食品安全定制"這個詞,許多人還是**次聽到,那么何謂"食品安全定制"呢?
??? 熊必琳:過去,定制食品都是針對于特殊人群的,比如嬰兒食品、糖尿病人食品等。但從目前醫學研究看,威脅人類健康的*大問題,是慢性病和非傳染性疾病,這些疾病都有飲食有莫大的關系。從人體各自需求來講,不同人對于食品的需求是不同的,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身不同需要進行定制和搭配。"選擇即定制"是"定制食品"的本質。
??? "食品安全定制"的概念換句話講就是"針對普通大眾的'**'",一方面是將"定制"引入每個百姓的餐桌,改善公眾的飲食習慣,減少慢性病的發生;另一方面,從安全角度講,企業生產食品的整個產業是公開的,客戶可以進行體驗,從而保證其安全性。
??? 新華網記者:"食品安全定制"這種模式目前是否已經推行了?
??? 熊必琳:目前這一模式還只是理念,從理念到真正為百姓服務還需要一段時間。
??? 無糖食品為什么是甜的?
??? 新華網記者:您剛才提到針對于特殊人群的定制食品,無糖食品就是其中之一。到底什么是無糖食品?國家對"無糖"是否有相關
??? 熊必琳:國外早在上世紀前期就出現了無糖食品,在美國、英國、日本等食品工業發達國家,無糖食品品種達到上萬種。我國無糖食品仍處于發展階段,食品品種和糖源仍然有限。
??? 我國**個有關無糖的界定是2007年衛生部頒布的《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規范》,其中附件3的第三部分對"無或不含糖"作了規定。
??? 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對無糖進行規定:含碳水化合物(糖含量≤ 0.5 g /100 g(固體或100 mL(液體才能稱無糖。該標準于2011年10月12日發布,2013年1 月1 日實施。因此,無糖食品在我國是有標準依據的。
??? 新華網記者:為什么有些標明"無糖"的食品在味覺上也是甜的?糖尿病人可以食用嗎?
??? 熊必琳:無糖食品嚴格來講應是相對于常規含糖食品而言的,無糖食品一般不能含有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淀粉糖(麥芽糖等,但是必須含有替代品,如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等,且不能用糖精等人工合成的高倍甜味劑生產。因此無糖食品也是甜的。
??? 糖醇類等代替性甜味劑物質是不參與胰島素代謝的,不升高血糖,因此糖尿病人可以食用。但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紊亂綜合癥,除控制精制糖類食物攝入外,還應注意控制淀粉類、膽固醇含量高類等食物的攝入。
???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 新華網記者: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已成為社會和行業的痼疾,老百姓對食品行業的信心降至低點。您認為怎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
??? 熊必琳:中國食品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活力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涵蓋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等4大類、21中類,56小類。我這有一組數據:2006年,食品工業年產值2.4萬億元,2007年是3.2萬億元,2010年是6.31萬億元,2011年達到7.8萬億元,預計今年中國食品工業總產值將突破9萬億元大關,全年增幅預計在20%以上。目前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僅次于石化工業,位居第二,預計到2015年食品工業總產值將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提出的12.3萬億元目標,達到15萬億左右。2012年中國食品產業需要關注四大問題,即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進口依存度呈上升趨勢,豬肉價格出現波動,食品安全問題任重道遠。
??? 當前我國食品工業出現這樣幾個特征:消費市場保持穩定,銷售率比較高;食品工業利潤保持增長,投資增長也較大,投資資金來源八成以上為企業自籌資金。這與食品工業歷史上投資欠賬多、大型企業少、投資基數低都有關系。從目前情況看,中國的食品工業的發展還處于"粗放型",總體而言利潤率也不高,一些不法商販和道德水平低的人還會用一些違法手段牟取暴力,食品工業發展的道路還有很長的路需要努力。
??? 伴隨法制建設的進步、媒體環境的改善以及政府主管部門的加強監管,加上食品企業的安全意識和注意加強對源頭及生產環節的管理,社會各界正合力共謀以解決這一難題。我認為,只有從產業層面理順食品安全問題的利益關系,才能提供針對性的有效解決方案,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