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新華網上海7月16日電 7月1日,我國新版《
“低產量、高品質、高價格”的有機產品,在禁施農藥等方面,一向以高門檻著稱。然而,近年來市場上以次充好、隨意標貼的有機產品時有發現,令花冤枉錢的
新舊標識“混搭”,“有機”亂象重重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消費市場的有機產品名目繁多、售價高昂,老百姓總是“霧里看花”,一有不慎,就會花冤枉錢。
記者了解到,有機新國標的*大進步,在于對有機概念進行了明確界定:有機產品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而且只有在停施農藥和化肥2-3年后,常規農場才能度過轉換期,成為有機農場;有機農場土地上的產品才有資格加貼有機碼。
不過進入7月以來,記者走訪發現,部分銷售渠道有機亂象依然存在。在上海沃爾瑪五角場店、城市超市永新店等有機柜臺,產自江西、遼寧、廣東等地的有機產品,認證標識五花八門,還有來自各地認證機構自制的“追溯碼”“身份證”等,令人眼花繚亂。
一些產品同牌不同“碼”,新舊標識玩“混搭”。生產日期同是2012年5月25日,在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鎮安鄉羊腸河村生產的“有機脫皮花生仁”和“有機玉米碎”中,前者沒“碼”,后者有“碼”。
個別產品“名”不副實,認證“串門”。記者登錄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查詢,發現有十多款正在京滬等地市場銷售的“山泉物語”品牌農副產品,取得的是“加工和保藏的水果和堅果”類有機認證,但實質生產和銷售的卻是“有機大米、小米、糯米”等。
個別廠商自制標識穿“馬甲”。在北京莊勝崇光百貨地下一樓超市,“有機農莊”品牌的圣女果有機碼一應俱全。而另一些產品的包裝上卻貼著企業自制的白底綠邊追溯標識。當幾種產品擺放在一起,包裝神似,消費者一不留神就會混淆。
有機變“投機”,為何難絕跡?
有機產品加上有機“身份證”的護航,按道理,對于假冒產品具有威懾作用。但為何當前市場借有機耍“投機”的現象仍然存在?
記者調查發現,問題的一部分出在流通環節上。由于新版有機碼采用的是防偽暗碼,辨識一個有機產品或一家有機廠商的真假,需要在完成購買程序后,顧客才能刮開有機碼區域并上網驗證。這顯然與我國老百姓的消費習慣并不相符,大部分消費者對有機領域的消費維權竅門并不知曉。
與此同時,記者從部分有機廠商處了解到,新國標對于“農場轉換期”的從嚴把關,也使部分企業通過新認證的產品品種有所減少。于是就出現了同一家企業內的有機認證“串門”,或是將相對標準較低的“綠色食品”混充有機產品等。追根溯源,這與個別廠商“利”字當頭難自律有關。
上海質監部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市場上,利用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的模糊概念,賺取超額利潤的情況尚未絕跡。前者在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農藥和化肥,但用量和殘留量的規定通常較嚴格;而后者的認證門檻要高出前者幾倍甚至幾十倍,不僅禁止施打農藥、化肥等,對土壤、水、大氣等環境指標的要求也很苛刻。
以大米為例,有機大米、綠色大米和普通大米,成本、產量、質量、價格等都不一樣。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若綠色或普通大米混充有機米,賺取的市場價差空間少則3倍,多則5-6倍,個別甚至可能存在10倍利潤空間,誘惑很大。
強化監管、規范收費:讓產品“叫好”又“叫座”
來自國家認監委的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機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有5000多個,有機生產面積已經達到200多萬公頃。全國的有機認證機構也已規范縮減至23家。
“安全性是有機產品的核心價值。”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認為,史上*嚴“有機”新規,將使中小農戶及企業面臨****的壓力,行業將面臨洗牌,但從長遠看,產業發展經歷“陣痛”是必然的,高門檻更有利提升行業整體水平。
如何才能讓“有機”新規“擲地有聲”?專家認為,除了依靠企業自律,還需加強多方監管。朱毅認為,應建立和公開有機產品的誠信檔案和目錄,加大信息透明度;與此同時,設立企業“黑名單”和違規懲罰期、增加“飛行檢查”的頻度等,以提高假有機的違規成本。
上海市商業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齊曉齋分析,有機食品的監管是一個全流程的監管,涉及農業、質監、工商等,從田頭到餐桌,新規真正落到實處還需多部門聯合行動。
從事有機種植10多年的上海君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吳國圓建議,有機行業在整頓市場時,也要考慮規范有機認證收費的問題。目前單一品種的有機認證收費在五萬至十五萬元不等,農產品每季送檢費用一次也要近十萬元,加之認證程序繁復,對于不少中小農戶和企業而言,負擔不小。
專家表示,在收費問題上,不能讓高價有機陷入“高價認證”的陷阱,加強對認證機構的監督管理,這樣才能營造一個健康的行業環境。(記者許曉青、周蕊、陳愛平、姜剛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