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我國
近年來我國乳業快速發展,呈現出
我國乳業發展現狀與特點
乳品進口增長迅速,苜蓿草進口成為新動向。
我國乳品產量持續增加,占世界總產量比重增長。
近年來我國乳品生產快速增長。2010年末奶牛存欄1420.1萬頭,比2000年的469.4萬頭增加了2倍。同時,原料奶產量也逐年增加。2010年奶類?穴含羊奶等?雪和牛奶產量分別為3748萬噸和3575.6萬噸,分別是2000年的4.l倍和4.3倍。乳業的迅速發展使得我國在世界乳業中的地位不斷提高,2010年我國奶類產量占全球的5.8%,居全球第3位。
乳品進口增長迅速,苜蓿草進口成為新動向。
我國乳品貿易一直是進口貿易大于出口貿易,貿易逆差在2007年實現了下降,但是由于2008年9月的“三聚氰胺”事件,我國乳制品貿易逆差大幅度增加,2009年的貿易逆差達到9.7億美元,比2008年高出73%。乳品進口以干乳制品為主,2011年我國進口干乳制品86.30萬噸,同比增長18.5l%,進口額25.5l億美元,同比增長31.68%。
在乳制品進口劇增的同時,飼草進口也增長迅速。中國奶牛養殖精飼料用量相對過高,粗飼料多用玉米秸稈和天然草,營養價值低,而優質苜蓿干草缺乏。2011年,我國進口苜蓿草27.6萬噸,比2009年增加了2.6倍,進口額為9965萬美元,比2009年增加了3.9倍。由此可見,近年來,我國乳業原料、產品“雙進口”趨勢明顯。
奶牛養殖戶生產規模普遍偏小,難顯規模效應。
目前,我國奶類生產呈現出規模偏小、集約化程度低、技術水平低的特點。2009年全國主要規模化養殖企業的奶牛總存欄量為31.38萬頭,僅占全國奶牛總存欄量的2.58%。據乳業協會統計資料顯示,盡管我國奶牛存欄量日益增加,到2009年已達到 1260.3萬頭,但是以小規模散養為主的養殖格局沒有發生實質的改變,全國奶戶平均養殖規模一直只有每戶5—8頭。
乳品行業利潤率低,隨著乳品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大型乳企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我國乳制品行業的利潤很薄,一直維持在5%左右。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乳制品加工業市場準入的嚴格限制以及對現有乳制品加工企業的嚴厲整頓,我國乳品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有所提高。特別是一些大型乳品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兼并收購、強強聯合等方式,擴大了規模,并加強了對奶源以及銷售渠道的控制,盈利能力有所提高。
乳業發展前景分析
乳業進入調整期與機遇期,正在從注重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乳業進入調整期與機遇期,將迎來健康成長期。
“三聚氰胺”事件后,為規范乳業的健康發展,國務院相繼發布《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乳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等政策。這些政策在增強我國乳品行業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提高乳品質量、恢復消費者信心方面的作用漸顯。我國乳品行業在經歷了一個大的震蕩之后,進入一個調整期,也是機遇期。隨著各項政策的影響日益顯現,隨著消費者信心的逐漸恢復,隨著乳品行業的重新整合,可以預計,我國乳品行業將迎來一個健康成長期。
乳品行業集中度提高,競爭加劇。
2010年,在國內外資本的推動下乳業全面復蘇,我國乳業企業之間的競爭再次呈現出愈演愈烈的態勢。同時由于政府監管能力相對滯后,行業內少數從業人員道德缺失,部分乳業企業通過各種不正當手段擠壓競爭對手,造成惡性競爭的局面。目前國內原奶加工產能有9000萬噸,而國內奶源供應量僅有3600萬噸,產能嚴重過剩,造成乳業行業無序發展和乳業企業惡性競爭的局面。一些地方出現奶源爭奪戰,乳業企業變相放寬生鮮奶收購標準,導致原奶價格異常波動、奶制品安全沒有保障。此外,乳業產業鏈終端的乳制品同質化傾向嚴重,企業之間產品趨同,只有靠大打價格戰爭取市場,使我國乳業的發展進入惡性循環的狀態。
隨著我國乳品行業進入門檻的提高和政府對現有乳品企業的整頓,我國乳品行業正在發生劇烈變化,業內競爭激烈, 品牌從分散到集中,行業正處于壟斷競爭階段,此時對強勢品牌是一次機會,對普通品牌而言,則可能是威脅。乳品企業群雄割據的時代已經來臨,乳業市場將會發生深刻變化,乳品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乳業發展回歸理性,正在從注重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伴隨著頻頻發生的乳品質量安全事件,政府部門和消費者對乳品的質量安全要求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成為決定乳品企業發展的關鍵,也成為我國乳業整體健康、高水平發展的關鍵。我國乳業發展正在從注重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一些企業開始重視奶源基地建設,細化乳品市場,開發高端產品,增強養殖與加工等環節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乳品質量安全水平,適應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
促進乳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支持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建立穩定合理的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
支持規模化、標準化養殖。
散養、不科學飼養是制約乳業升級的關鍵因素。當前,應繼續鼓勵、支持建設規模化的奶牛養殖小區及牧場。在規模化基礎上,實行科學化、標準化飼養。依靠良種繁育體系提高奶牛品質,采用先進的科學飼養管理技術提高奶牛單產水平。政府畜牧部門和乳品企業、飼料加工企業應為奶農提供技術咨詢和培訓,提高奶農科學養殖技術。
確立乳業補貼重點,繼續加強各項奶牛補貼。
加大奶牛良種補貼的范圍和力度,擴大中央財政及地方財政補貼的覆蓋地區。加強對牧草及飼料補貼,重點是優質草籽和飼料籽補貼以及規模牧場建設補貼。增加對先進的擠奶設備和飼料混合機械的補貼。
建立穩定合理的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
當前在奶農與乳品企業的利益聯結中,利益分配不公的現象非常突出,乳業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和價格傳導機制嚴重不合理。未來,在市場調節的基礎上,在政府鼓勵和行業協會的推動下,乳業產業鏈各環節主體應注重建立穩定合理的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通過中間權威機構科學制定市場指導價和浮動價,在競爭中培育穩定的產業組織體系,形成合理的價格談判機制和優質優價機制,穩定奶源市場,穩定原奶價格。
建立真正屬于奶農自己的奶農協會,而不單是依附于企業或政府部門的乳業協會。
在乳業供應鏈和乳業產業中,奶農是弱勢群體,在價格談判、質量分等定級、市場信息、技術力量等方面處于弱勢。當前*需要的是政府部門引導、養殖能人帶頭,成立真正能夠代表奶農利益的合作經濟組織。
促進行業自律,規范企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一方面要依靠行業協會、企業力量促進行業自律,另一方面,應不斷完善并貫徹落實《反不正當競爭法》及實施辦法,明確政府執法主體責任和權力,有效應對市場中不正當競爭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規范企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強化乳品全程質量安全監控。
當前,政府應著力推動建立覆蓋原奶生產、流通、乳制品加工、市場流通和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全面的乳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進一步明確政府管理部門監管職責,不斷完善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推行可信的食品認證體系,為乳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我國農產品供求、成本變動與調控政策”課題組,課題顧問韓俊,課題負責人徐小青、謝揚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