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皇姑區某重點中學門前的一條街上,30米之內分布著成大方圓、海王星辰、新藥特藥3家藥店,加上街口的東北大藥房和維康藥房,方圓200米范圍內集中著5家藥店。每家藥店幾乎都在距離門口不遠的顯著位置擺放著
目前,高考、中考均已進入沖刺階段,不時有家長進藥店詢購保健品。保健品熱銷背后的市場混亂與利潤鏈條,也通過記者的調查與業內人士的揭露,得以曝光。
考生需求拉動保健品熱銷
周六中午的南六藥品批發市場,已沒有了平日的喧囂。藥品批發商要么停業,要么暫休,兩家開放的藥品批發公司銷售大廳內零零散散有幾位進貨的顧客。與此相映成趣的是,數十家保健品商店不時有顧客進出,店家表示買主多數為考生家長。
“現在的孩子家長已經逐漸由單純的保健品消費轉化為多元化的營養補充。”在一家經營保健藥材的批發商店,店主王女士告訴記者:“像西洋參、枸杞、黃芪等養生保健藥材*近都很暢銷,就今天一上午360元一斤的散裝西洋參就賣出了12份,平均每份半斤,都是學生家長來買的,回去給孩子泡水喝。”
市場混亂數十品牌爭“補腦”
記者在南六市場走訪了十家保健品批發商,發現針對考生的保健品大概可以分為安神、健腦、增智、營養補品等幾大類,但同藥房一樣,每家批發商經營的保健品都分屬于不同品牌,讓人眼花繚亂,僅標稱含DHA的補腦產品就多達30多種,甚至同一家批發商就經營六七種同類型補腦產品,只是品牌不同。
與某款宣稱補氧健腦的“賽××”標示功能類似的保健品也多達10余種,這一方面可以解讀為競爭激烈,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保健品市場的混亂。
中國保健協會食物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會長孫樹俠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國保健品廠家規模普遍較小,研發能力不強,所以只能跟風模仿國內外大廠家的產品。這就導致保健品廠家往往是一窩蜂地去做某類產品,靠打價格戰來占領市場,而當這類產品利潤空間縮小,被做“濫”了時,廠家又會一窩蜂地轉戰到下一個產品中。
“醫保卡”支撐保健品消費
業內人士透露,部分考生家長之所以毫不吝惜地“大手筆”為考生選購保健品,醫保報銷等是主要原因。
記者走訪的前述5家藥店店員均表示,購買“戴藍帽”的保健食品,可以刷醫保卡。事實上,沈陽市人社局一季度發布的“關于加強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藥店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中也規定,醫保定點零售藥店可以經營具有國食健字號、衛食健字號的保健食品。
南六市場某保健品批發商則向記者坦陳,每到大考前兩三個月,一半左右的保健品購買者都會要求經銷商能夠提供*好是辦公用品之類的發票,顯然是通過單位報銷的方式來沖銷賬。
“‘灰色收入’消費保健品,是公開的秘密,也是所謂‘高考經濟’的重要支撐。”
營銷“利潤鏈”暴利驚人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正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大肆推介,并借助各種名頭宣傳的某款補腦產品“考××”,市場價每盒568元,南六市場批發價僅85元,批發商自稱“保真”。同樣,某款冬蟲夏草產品南六市場批發價400元,店主告訴記者,“就是同款產品,在市府廣場附近某保健品店售價3000元。”而一款號稱緩解視疲勞的口服液,批發價8.5元,零售價在80元左右。
在沈陽、大連兩地從事保健品銷售6年多的于先生向記者分析了保健品營銷的“利潤鏈”。“以某款市場售價198元的補腦產品為例,它的進貨價20元,這其中還包括大約6元的
(據《沈陽晚報》報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