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新民周刊》201216期封面
??? 民以食"微舔"?
??? 微舔,是一種疑懼狀。凡有舌之物,想吃又不敢吃時,大抵呈此尷尬狀。
??? 縱然百年以后,我們回首當下的中國,也仍會為一個時期一個社會,因為如此激情地"相互投毒"而瞠目結舌:有話好好說,有錢好好騙,要殺要剮來個明白,干嘛如此不聲不響不干不凈不丁不八不人不鬼地下蠱呢?!
??? 是不是每一勺食物都是可疑的?是不是每一勺藥物都是可疑的?
??? --是不是聲稱無毒的都是有毒的?是不是聲稱有毒的都是無毒的?是不是聲稱有機的都是"有計"的?是不是聲稱解毒的都是更毒的?
??? 于是全民就這么呈一種微舔狀。虛虛實實。實實虛虛。曹孟德華容道研判諸葛亮,也曾如此骨碌著眼睛"微舔"著:小路有煙?大路無煙?雖然"偏不教中他計"的還是中了計,但,縱令諸葛轉生當世,估計也只能"微舔",想當初舌戰群儒,如今豈能舌戰江東"地溝油",內蒙"黃曲霉",河北"鉻膠囊"?
???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稱:地溝油煉制工藝復雜,中國餐桌沒有地溝油;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稱:蒙牛黃曲霉素超標公眾沒必要驚慌,我們對食品的監管力度世界**;衛生部全國合理用藥專家孫忠實稱:**吃6個含鉻膠囊沒事!
??? 這三人,坐下都是一座碼頭,有"三賢"辟謠,我等終日"尋尋覓覓,凄凄慘慘" 何苦?早說了,"三個臭皮匠抵得一個諸葛亮",更何況俺有皮鞋無數?
??? 好吧,你仍要追究,那就正告你:有一種邪惡、一種無良在市場、在人心間久矣--它們的爆發決非突然,作為前戲,二十年前就已開始,從商品屬性的"香煙老酒",到假鈔、假藥、假文憑、假廣告、假報表、假防偽標志、假驗鈔機……;從行為屬性的假唱、假球、假乞丐、假彩票,到剽竊的學者、舞弊的考場、灌水的工程、空殼的"資產重組"、虛報的區域政績……
??? 我國現有法律法規9800多部,早已"法律完備",但二十年過去了,"假冒偽劣"非但有增無減,反而變本加厲地集中到食品藥品,陷眾生于慢死之境……
??? 僅僅"法律完備"是不夠的,讓法律生效之法何在?!
??? 沒人愿意就這么"微舔"下去。就算更多人把欲望當理想,把貪婪當勵志,把無恥當幽默,把麻木當深沉,把姑息當寬容,把欺詐當智慧,我們也絕不會醬油地走過,中國的大地,還是不從的更多!
??? 社會各界強烈呼吁盡快落實監管責任、強化監管手段、提高執法能力、鼓勵公眾參與,建立標本兼治的長效機制,不正鼓勵著中國的市場環境奮力走出谷底嗎?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們的報道,就從這里切入--
??? 向"皮鞋"再宣戰
??? 持續發酵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更像是轉型期中國社會問題的一個縮影,需要系統治療。陣痛在所難免,因而,短期內,中國再暴露出更嚴重的
??? "毒膠囊"事件是中國近十年來繼"大頭娃娃"、"三聚氰胺"、"瘦肉精"事件后*為嚴重的一次食品、藥品安全事件。民間通俗地將這起丑聞概括為"從皮鞋到膠囊",眼下,圍繞這件事引發的調查、追責與反思仍在持續發酵。
??? 4月15日,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微博》經過數月的調查,證實河北、江西等地的工業明膠不法廠商將鉻嚴重超標的工業明膠銷售給浙江新昌的一些藥用膠囊廠,后者更是將這些明膠制成膠囊出售給修正藥業、蜀中制藥、通化金馬等9家藥企。
??? 經過一周的晝夜奮戰,公安機關已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查封非法生產線80條,查扣用工業明膠生產的膠囊7700余萬粒。
??? 短短數天,皮鞋儼然成為了我們身邊*神奇的變形金剛,它可以以出乎想象的多種形式潛伏在我們身邊。自2002年以來,《新民周刊》持續關注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除曝光"皮革奶"外,對"黑心桶"、"地溝油""蘇丹紅"、"瘦肉粉"等問題先后進行過多次報道。
??? 《新民周刊》發現,今天的"毒膠囊"與昔日的"皮革奶"、"地溝油"如出一轍,所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也是何其相似。
??? 如果把與"皮鞋"的這場戰爭比作躲貓貓游戲,我們不難發現,在這場游戲中,我們每每處于被動。因為參與這場游戲的角色并非僅僅是消費者與造假者兩方。
??? 在這里,《新民周刊》嘗試將上述十年來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進行對比梳理。期望通過對中國式造假的路徑分析,找到食品藥品安全這個社會難題的癥結。
??? 魅影徘徊:皮革水解蛋白與工業明膠
??? 在審視這起事件前,請先隨《新民周刊》一起回顧一篇7年前的調查報道--
??? "你能想象自己扔掉的破皮鞋,有可能在經過一系列化工程序之后變成人造蛋白,*終化為'牛奶'的一部分嗎?!一年前,阜陽假奶粉事件震驚全國。而今天,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用五花八門的造假原料生產的'人造牛奶'正泛濫華北大地,其中僅在山東省就至少有200余家假牛奶廠。"
??? 這段文字是2005年3月《新民周刊》封面報道"從皮鞋到牛奶"中主打稿件《探訪"化學奶"》的開頭。
??? 這篇當時令無數讀者震驚并引起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的重視,繼而在山東等地掀起打擊假牛奶、假乳飲料的調查報道,揭露了一些不法廠商用皮革水解蛋白等非法添加物生產偽劣乳制品的黑幕。彼時,"皮革水解蛋白"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還是一個*其陌生的事物,即便在業內,很多人也不知道它的"學名",而將其通俗地稱作"人造蛋白".
??? 在這個報道出爐前一年,中國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大頭娃娃"事件,造成多名兒童死亡,學術界當時就有一種意見,懷疑"空殼奶粉"中摻有"人造蛋白",也就是"皮革水解蛋白",而這種蛋白由于其"原形"--經過鞣制后的皮革下腳料--中含有六價鉻等有害物質,被疑才是導致死亡的真兇。
??? 令人遺憾的是,這一推斷至今仍無定論,本著審慎的態度,《新民周刊》將當時在山東等地發現的假牛奶稱為"化學奶".這篇報道刊登4年后,也就是2009年,《新民周刊》再次曝光了浙江金華晨園乳業使用皮革水解蛋白生產乳制品的不法行為,這起事件后,人們開始熟知"皮革奶".
??? 此后3年間,盡管人們對"皮革奶"問題是否得到根治持有疑慮,《新民周刊》記者也曾接到舉報,指皮革水解蛋白"轉移"至冷飲、糖果、飲料等食品領域。不爭的事實卻是,中國在晨園"皮革奶"事件后,再無實例證明上述猜測的存在。然而,這并不代表人們打消了對"皮革水解蛋白"這種皮革衍生物的擔憂。
??? 直至2012年4月9日,央視主持人趙普(微博(微博的一條微博:"轉發來自調查記者短信:不要吃老酸奶(固體形態和果凍,尤其是孩子,內幕很可怕,不細說。"以及媒體人"朱朱文強"的微博作證說:"央視一哥們說,以后別吃果凍和酸奶,問為啥,他比喻說,哪天你扔了雙破皮鞋,轉眼就進你們肚子了。這才是今年3·15晚會重頭,可惜沒播。"
??? 這兩條微博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工業明膠"這一與"皮革水解蛋白"同屬皮革提煉物的"孿生姐妹"引發人們的強烈關注。
??? 工業明膠如同7年前的皮革水解蛋白,至這起事件發酵前其實并不為人所知。沒有人懷疑趙普發這條微博的善意,盡管沒有人可以武斷地說老酸奶與果凍企業中就一定不存在或一定存在非法使用諸如工業明膠的添加物的情況,但食品安全是一個民眾高度敏感的話題,任何人尤其是公眾人物發布與食品安全相關的信息必須秉承嚴謹科學的態度,從這一點上,趙普的"不細說"以及指向整個行業的表述方式有些犯忌,因而很快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 一場微博引發的老酸奶與果凍行業的危機就此不可避免地拉開了序幕。
??? 基于近年來不斷積累的對中國食品企業整體的失望情緒,消費者篤信"不細說"的可靠性,任由兩大行業的巨頭們"辟謠"、"喊冤",消費者仍將它們打入冷宮。
??? 趙普與"朱朱文強"當天相繼刪除了相關微博,不過,焦慮的公眾仍然在追問工業明膠的去處,*終隨著《每周質量報告》的曝光,人們才意外發現原來并非"從皮鞋到老酸奶",而是"從皮鞋到膠囊".
??? 據《新民周刊》記者觀察,我國對皮革水解蛋白、工業明膠、地溝油、瘦肉精等有可能被非法添加,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特殊物質在經歷了一次次食品安全公共事件的考驗后,始終沒有建立起來一個有效的追溯體系。
??? 今天,很多人對食品問題有種崩潰的感覺,那是因為人們在這個問題上的底線一退再退,當知名品牌成為*后一道防線時,這道防線居然也頻頻告急。
??? 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對這些特殊物質的源頭管理與流向追蹤不明,在一個亟待凈化的市場環境里,只要一個環節疏漏,知名品牌躺著也會中槍。
??? 工業明膠基地:可怕的緘默
???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然而,誰才是真正的主謀,誰又是真正的受害者,都不是一個那么容易回答的問題。
??? 追溯"毒膠囊"造假環節的源頭--河北衡水阜城縣學洋明膠蛋白廠與江西弋陽龜峰明膠有限公司的發展史,目前的調查表明,至少前者*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工業明膠的生產。現今的阜城縣已是中國四大明膠產業基地之一,當地官方公開的資料顯示,該縣生產明膠的企業達到200多家,年產工業明膠4.5萬噸,占全國明膠產業總量的60%,這個數據有無水分不得而知,但足以表明當地明膠產業在全國市場的重要地位。東窗事發前的學洋明膠蛋白廠在當地的明膠企業中頗為顯著,堪稱龍頭企業,公司自稱"北方*大的明膠和蛋白生產廠家",除了工業明膠外,還生產阿膠、黃明膠、熱熔膠、骨膠等。
??? 然而,阜城縣的明膠產業延續的卻是中國發展初期乃至現今在一些地區仍未得到有效改觀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這種粗放式的發展對環境與市場秩序的破壞,尤其是對經濟持續發展的負面效應日漸顯現。
??? 中國明膠在阜城,阜城明膠在古城鎮,而古城的明膠又在前宋村。學洋明膠蛋白廠就位于這個村。農民出身的宋海新*早在前宋村頭建起了一個小作坊,那正是阜城縣明膠產業蓬勃發展的初期,當地人回憶,鼎盛時,前宋村提煉明膠的廠遍地開花,不過多以小作坊為主,這是一個技術含量與啟動資金要求并不高的產業,農民們在村里清理一塊空地,搭建幾個大鍋、支幾個晾膠的支架就可以從事生產。
??? 據當地一些明膠企業主介紹,早年當地的明膠作坊還會用較好的豬皮、牛皮煉膠,但后來逐漸有廠子用皮革下腳料熬膠,由于成本低、利潤高,*終在惡性競爭的推波助瀾下,居然迅速成為風氣。不過,與宣傳資料上有些出入的是,所謂的200多家明膠廠現如今在亂市競爭下只剩下四五十家。
??? 宋海新的明膠廠卻越做越大,*終在2004年由宋海新注資210萬元成立了學洋明膠蛋白廠,并交由大兒子宋訓杰打理。現齡才23歲的宋訓杰接班后迅速獨當一面,成為當地公認的"膠老大",其家境靠工業明膠殷實廣為人知。
??? 人生得意的宋訓杰在4月15日央視曝光后慌了陣腳,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下午3點多,當阜城縣警方趕到廠區準備查封時,他下令將公司的電腦、賬本、票據等文件集中到一間屋子,付之一炬。警方敲門不應,*終只得翻墻而入,一個多小時后大火被撲滅,然而記載該公司工業明膠交易的諸多重要物證已在大火中被毀。
??? 宋訓杰目前已經因涉嫌縱火與銷毀證據被刑拘,學洋明膠蛋白廠與浙江新昌一些膠囊企業的不法勾當此前在媒體調查中已鐵證如山,宋訓杰在這樣的境況下仍急于毀滅證據,讓外界疑竇叢生。
??? 有記者從廢墟中找到一本沒有被燒毀的記賬本,上面的內容表明,學洋明膠蛋白廠涉嫌與北京三元食品公司等多家乳企、食品廠有業務往來。這正是人們所擔心的,因為既然工業明膠可以進入本不該進入的藥用膠囊,就難保其不會進入食品領域。更何況阜城的一些工業明膠曾被銷往雪糕、飲料廠等食品企業已成當地坊間公開的秘密,以至于多年來深諳此道的前宋村一些村民不敢食用雪糕。
??? 并不意外,"北京三元"等賬本中提及到的乳企、食品廠均矢口否認與學洋有任何業務往來。不過,這種信誓旦旦是否可靠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調查。
??? 由于宋訓杰以及浙江新昌涉及此案的不法廠商均已被刑拘,我們目前無法得知學洋與新昌方面是如何取得業務聯系的。不過從宋訓杰此前在記者暗訪中的表述,我們可以確信無疑,對于工業明膠的危害以及被新昌的膠囊廠用于藥用膠囊的不法事實,宋訓杰是心知肚明的。江西弋陽龜峰明膠有限公司更是自欺欺人地專門擬定了一個工業明膠銷購合同,聲稱廠方提供的明膠為工業明膠不得用于食用和藥用,購買方如違反則承擔完全責任。
??? 且先不論這兩家明膠廠的行為*終給消費者帶來了多少危害,即便在前宋村,這種粗放式的生產也給當地帶來了不小的生態危害。前宋村與后宋村等周圍的幾個村子,有估計近三千人從事明膠相關工作,這已成當地的經濟支柱,有村民甚至荒廢了農耕。盡管事發后全縣所有的明膠企業均已停產,但走進古城鎮仍有一股撲鼻的異味襲來,制膠造成的污染一直以來都讓當地居民頗為頭痛,甚至有人為此上訪。
??? 煉膠產生的黑烏烏的令人作嘔的廢渣堆積在村前村后,所堆之處,寸草不生,把土翻過去半尺,才能重新種植莊稼。
??? 4月15日,學洋明膠蛋白廠發生大火時,前宋村很多村民都圍在廠區看熱鬧,沒有人預料到這場風波會波及到他們。當晚,隨著十幾輛推土機的推進,一場聲勢浩大的強拆行動開始,一些在學洋明膠廠看熱鬧的村民始料未及。這場強拆一直持續到17日,遍布前宋村的40多家明膠作坊被夷為平地,曾經轟轟烈烈的阜城明膠產業戛然而止。前宋村人多年來首次意識到他們曾引以為豪的經濟模式原來是如此的脆弱。
??? 膠老板們被要求說明近年來膠的去向,一些人抱怨自家生產的明膠一直以來都是賣給家具廠作黏合劑,從不賣給食用或藥用企業,不應受到"株連".于此同時,上千名依附在明膠產業上的村民面臨生存壓力。
??? 然而,即便作惡者只有學洋一家,這些受到牽連的膠老板乃至村民恐怕也很難理直氣壯喊冤。因為學洋的勾當多年來在這一地區人盡皆知,卻無人舉報。
??? 令人遺憾的是,他們尚未真正反思自己扮演的角色。
??? 膠囊廠與藥企:攻守同盟
??? 風暴的另一個中心--浙江省新昌縣儒岙鎮,43家膠囊企業悉數停產待查。這對這個年產膠囊1000億粒,約占全國藥用膠囊產量三分之一的"中國膠囊之鄉"而言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該鎮與膠囊生產相關的輔助產業,如明膠供應、膠囊批發、膠囊機械經銷等,如今也大多歇業。新昌縣公安機關已經對22名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藥用空心膠囊的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1人取保候審,查封涉及生產問題膠囊的新昌縣卓康膠囊有限公司、新昌縣華星膠囊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生產線57條,這兩家企業也被吊銷藥品生產許可證。
??? 與阜城縣相似,新昌儒岙鎮的膠囊產業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也經歷了一段粗放式的發展過程,至2000年前后,該鎮各類膠囊企業已多達327家,除了大大小小的企業,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手工制作膠囊。這種作坊式的生產方式有利于產業在初期迅速集聚擴張,但也帶來了諸如工藝簡單、管理混亂等通病,據記者了解,當時儒岙鎮即已出現用工業明膠等劣質明膠違規生產藥用空心膠囊的現象。
??? 河北阜城早在2004年即已被媒體曝光不法生產銷售工業明膠,為此該縣曾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整頓,新昌儒岙鎮此前雖無曝光,但該縣也察覺到問題,為此在2002年展開了被他們稱作"傷筋動骨"式的整治。經過這場整治,當地作坊式的生產得到改觀,膠囊企業一年內銳減至32家,此后十年時間只增加了11家。
??? 不過,從新昌縣空心膠囊協會會長王偉良、協會副秘書長徐宏輝接受采訪時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發現,非法使用工業明膠生產膠囊的現象一直沒有得到根治,且也是一個公開的秘密,至少對王偉良而言,"曾有耳聞"、"至少存在十年".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個"秘密"在被外界知曉前,包括行業協會以及主管部門在內的諸多相關方并未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 新昌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孔定洪在解釋"為什么當地藥監部門沒有查出?"時說,"有些企業故意規避,我們去了也查不出來。"孔定洪透露,去年一年,他們就針對各種違規生產處罰過12起案件,此次曝光的華星、卓康兩家企業去年都因鉻超標而被罰。不過,監管部門并沒有將這一動向與工業明膠聯系一起,他的理由是:"如果產品的鉻含量只是略微高出國家標準(不超過2mg/kg,你能說它一定使用了工業明膠?"
??? 客觀而言,新昌縣較之阜城縣還是采取了一些積*措施的,比如,當地將膠囊企業從優到次分為AA級、A級、B級以及C級,每個級別對應的企業分別為11家、18家、7家和3家。其中B級企業稱為"波動企業"、C級企業稱為"警示企業",都是重點監管對象。此次被查出問題的幾家膠囊廠就是當地的C級警示企業。為加強行業自律,膠囊協會還籌資專門在新昌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建了一個"新昌縣空心膠囊聯合檢測中心",方便企業檢測。
??? 然而,一方面,新昌縣監管部門反映"政府監管部門的監管做法早被企業摸透",另一方面,協會也抱怨面對不配合協會檢測甚至弄虛作假的行為,看在眼里卻無法干預。
??? 因為受到牽連,新昌號稱守法的膠囊企業們也是紛紛喊冤,王偉良認為"真是兩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并對政府"一刀切"對所有膠囊企業停產檢查的決定深感無奈與無辜。王偉良的膠囊廠**損失30多萬元,而徐宏輝也疲于給客戶發化驗單傳真,表明自己公司的清白。
??? 新昌的"老鼠屎"是否只有兩顆有待進一步調查,然而正如儒岙鎮一些居民所言,若不是媒體曝光,這個公開的秘密不知道何時才能揭開。
??? 當深陷劣幣驅逐良幣的魔咒,王偉良們同樣要思考他們"冤有幾分".當然,另一方面毒膠囊事件也可以說是中國廣為詬病的醫療體制的一次并發。
??? 在此次事件中,公眾對涉案的9家藥企的憤怒較之于明膠廠與膠囊廠要強烈得多,因為后者作惡不足為奇,而"藥"本是治病的,現在卻是"致病"!更何況它們是知名藥企,人們想象中理所應當的可信任者,更何況修正藥業一直以來打著"良心"與"放心"的廣告。
??? 審視藥企這個環節,不難發現亦是一次集體的淪陷。盡管涉案的藥企無一例外表現出無辜的受害者的姿態,盡管它們的道歉姍姍來遲,且不乏狡辯之詞,但目前至少從它們的供貨商--膠囊廠反饋的信息是:這些藥企是共犯。
??? 在央視記者的暗訪中,新昌涉案膠囊廠的負責人直言不諱,為了規避2010年國標中對重金屬鉻的限定,他們會根據客戶要求使用工業明膠和合格的食用明膠進行勾兌,將鉻控制在國標內。事實上,在新昌,事發前勾兌好的膠囊也被分為兩類進行銷售,一類是鉻超標的,一類是鉻達標的。
??? 調查表明,涉案的9家藥企均無鉻測試儀器,盡管這個設備只需區區50萬元。華星膠丸廠的生產線負責人表示,鉻達標的膠囊每萬粒60多元,而不達標的四五十元,兩者差價不過十多元,折合一粒膠囊也就是一厘錢。看似不起眼、似乎不能成為造假理由的一厘錢卻暗藏玄機,因為在目前的醫療體制下,基礎藥物的利潤空間本就有限,一厘錢的膠囊差價往往成為藥企的生死線,決定了藥企能否在招標中勝出。
??? 在被曝光的藥企中,蜀中制藥有著自己的空心膠囊生產車間,這是國內**自供膠囊的企業,年產膠囊70億粒,全部用于蜀中產阿莫西林等普藥。蜀中制藥董事長安好義曾表示:"50粒的阿莫西林,蜀中除了原料之外的成本可以降到6毛錢,而很多企業可能要9毛錢。自建膠囊廠能把膠囊劑的生產成本至少降低20%."
??? 蜀中制藥因此在競標中屢屢獲勝。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此次蜀中兩大膠囊劑產品上榜,鉻含量分別超標30%和70%.
??? 治病救人的藥企也為了逐利背棄了制藥人*基本的道德倫理,如此,不法企業有機可趁,"毒膠囊"登堂入室。
??? 9家藥企揮霍的是整個醫藥行業的信譽,公眾憂心忡忡的是存在毒膠囊問題的藥企是否僅這9家。
??? 同樣令人遺憾的是,醫藥行業內此前亦深知這個不光彩的"潛規則".然而,整個行業同樣表現緘默。
??? 監管部門:問題產業當特色產業
??? 食品、藥品的安全質量問題之所以成為當下中國一大頑疾,一個重要的因素即為總是存在上述這種可怕得令人窒息的攻守同盟與各懷鬼胎的緘默,比如,對"毒膠囊"這個公開的秘密,產業鏈*上游的皮革下腳料供應商不可能不清楚,但就是無人舉報。不過,食品藥品的安全與質量問題又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系統問題,決不能簡單看作單純是某一產業鏈內部的問題。
??? 盡管近年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以至不少民眾宛如驚弓之鳥,但以記者十年來的觀察,中國的食品安全質量其實是在不斷提升,市場在曝光中得以一步步凈化。無論是三聚氰胺還是"地溝油"、"瘦肉精"或者現在的"毒膠囊",無一例外均不是新近才出現的現象,只不過在與這些不法現象多年的博弈中,我們新近才揭開了真相而已,故而公眾難免產生食品安全形勢日趨嚴峻的錯覺。
??? 媒體采用較為原始的暗訪方式便揭示了那些久已存在的"公開秘密",可見"攻守同盟"并不是那么牢不可破。監管始終是一個大問題,此前調查"皮革奶"、"地溝油"、"黑心桶"時,均有人向記者反映這些問題當地監管部門并非一無所知。
??? 這便是中國打假的一個現實的尷尬,《新民周刊》記者常年追蹤造假問題發現,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型過程中,一些問題產業開始產業轉移,而它們很容易成為有著急迫的發展沖動的欠發達地區的香餑餑。另一方面,當一個問題產業剛剛興起時,由于規模小、不起眼、隱蔽性強,監管部門往往不予重視,等造假企業形成一定規模,甚至成為當地一個產業后,一些地方的監管部門甚至又將問題產業當做特色產業來加以扶持,而當問題產業*終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后,權力與資本又會勾結起來,出現權力尋租進一步升級,資本大力綁架政治的現象。
??? 以"毒膠囊"為例,學洋背后至少已經查出一頂"保護傘"--原阜城縣王集鄉人大主席、學洋明膠廠法人代表宋海新的四弟宋江新。警方查明,在央視曝光后,宋江新電話指使這家企業的職工劉愛國趕到廠區縱火,銷毀了電腦、賬本、文件。隨后,劉愛國從工廠后門逃離了現場。目前,宋江新已經被開除黨籍、行政開除,且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 此外,耐人尋味的是,2011年8月,阜城縣籌劃明膠工業園項目便是以學洋明膠為龍頭,計劃建成后每年將生產工業明膠2.7萬噸,年產值近10億元。阜城縣相關部門顯然難辭其咎。
??? 在新昌,對于問題膠囊何以在監管部門眼皮底下盛行至今,卓康膠囊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王浩明解釋:"抽檢的時候,藥監局要看你這個正牌的膠有沒有。看過以后就可以了。"
??? 輿論普遍呼吁對行政監管部門展開追責,而追責不力近年來被認為是食品、藥品問題得不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
??? 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企業家、科學家應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并呼吁公眾對企業家的誠信與醫藥衛生事業還是要有信心,有責任心的企業家、科學家一定是我們國家醫藥行業的主流。
??? 事實上,對于行業內的丑陋現象,總是不乏良心企業想方設法的勇敢舉報,比如《新民周刊》記者2004年曝光浙江慈溪地區用廢舊塑料垃圾生產飲水桶正是得到了行業內"深喉"的幫助。
??? 盡管今日的蒙牛因質量與誠信問題也是備受爭議,但2005年《新民周刊》"皮革奶"的線索正是來自深受此類假冒偽劣產品苦惱的蒙牛公司的一名高管的求助。
??? "深喉"為何偏愛媒體,而不向當地監管部門舉報,值得深思。
??? 專家角色:助紂為虐?
??? 食品、藥品安全事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角色--專家--同樣需要反思。記者多年來的調查發現,一些造假者的技術正是來自一些專業研究者,為了一點蠅頭小利,這些專家助紂為虐。而每有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件出現,總有一些學者武斷地以權威姿態"辟謠",比如"地溝油",當初面對媒體與公眾的懷疑,一些專家甚至院士認為無論從技術還是成本,地溝油都絕無可能存在,"是媒體炒作".但事實表明,誤導公眾的正是這些專家。
??? 4月19日,衛生部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孫忠實在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時說,**吃六個膠囊,**三次、一次兩個,沒有吃掉多少鉻。所以,要冷靜,不要恐慌,不要把藥用空心膠囊鉻超標說成很大的危害。
??? 吃了"鉻膠囊"會不會導致中毒?這是公眾普遍關注的焦點。科學理性地分析,自然界中鉻主要以三價鉻和六價鉻的形式存在,動植物體內也確實均含有微量鉻,其中三價鉻參與糖和脂肪的代謝,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六價鉻是有害元素。鉻的金屬形式通過消化道吸收率很低。考慮到人們在一定時限內攝入鉻超標膠囊劑量有限,因此,即便膠囊含有六價鉻也不可能導致急性中毒的發生。
??? 但類似孫忠實那樣的"辟謠"方式除了帶來公眾的憤怒與對專家集體的不信任外,于化解恐慌根本無濟于事。相比之下,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主任郝鳳桐的話更容易引導民眾理性看待。
??? 郝鳳桐在勸告人們不必過于恐慌的同時也提示,膠囊鉻超標更像是個風向標。在皮革鞣制過程中,皮革可能經歷了硫化鈉脫毛、芒硝浸泡、浸灰、浸酸、鉻鞣、染色等環節。"膠囊鉻超標,說明了所用明膠原料包含了皮革含鉻固體廢棄物,其具體危害不是一個鉻中毒所能涵蓋。膠囊鉻超標,其他危害共存的可能性也無法排除。"她說。
??? 在商業競爭中,一些專家也會成為某些利益方的代言人混淆視聽,刻意制造恐慌,比如幾年前,一些媒體與專家熱炒油炸方便面有害物質致癌的新聞,實則是某企業為其即將面市的非油炸產品的一次惡意炒作。
??? 回到"毒膠囊"事件,當前有必要深入調查工業明膠是否進入了食品領域,就在《新民周刊》截稿前,記者獲悉一個更為驚人的消息,疑為宋海新三弟的宋河新在河北滄州也辦了一個明膠廠,曾同名學洋,后改名"金箭明膠",該公司在阿里巴巴出售各類明膠以及水解蛋白等產品,公司網頁顯示經理為宋河新,內容更包含用各類食用明膠制作橡皮糖、奶糖、棉花糖、糖涂層等其他多功能多形狀的軟糖,牛奶、各類型酸奶,冰淇淋、布丁、奶酪、慕絲、水果啫喱等其他的甜點,葡萄酒、果汁等其他飲料,肉凍、皮凍、火腿、餡餅、罐頭肉等食品。鑒于宋氏兄弟中已經暴露的將工業明膠非法出售給藥用膠囊企業的情況,有必要對宋河新的這家企業也進行深入調查。
??? "毒膠囊"事件恐怕還會持續發酵一段時間,這是一次危機,但更是一次契機。扭曲的食品、藥品環境一定是一個系統的問題,如果說問題的發生是道德系統占了主因,問題得不到解決恐怕就要多思考法律與制度的問題了。
??? 食品、藥品問題更像是轉型期中國社會問題的一個縮影,需要系統治療。陣痛在所難免,因而,短期內,中國再暴露出更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也不足為奇,民眾應學會理性應對,恐慌與泄憤都無濟于事。
??? 面對一個非理性的市場,每一個當事者都要警醒,更要看清自己本該扮演的角色是否"串戲".
??? 傾巢之下焉有完卵。一個潔凈的社會環境,需要每一個人去充當"清道夫".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