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清明前后,正是杭州龍井上市的時節,然而自從網上曝出"茶廠在炒茶時為保持
??? ■本報見習記者 彭科峰
??? 4月3日,北京市西城區馬連道,大大小小的茶葉市場內,完全沒有了前幾天的熱鬧勁兒?!吨袊茖W報》記者隨意走進格調茶城的一樓,一名年輕的女店員熱情地迎了上來:"先生,要什么茶?"
??? 在她身后的招牌上寫著"新茶上市"的字樣--清明前后,正是杭州龍井上市的時節,記者問了問龍井的價格,*便宜的也要600元一斤。
??? "你這龍井茶在炒的時候有沒有用蠟油?"
??? "沒有沒有,我們這茶是純手工的。"店員忙不迭地擺手。
??? 自從網上有人曝光,茶廠在炒茶時為保持茶葉品相完好,隨意使用蠟油后,短短幾天,"蠟油"、"制茶專用油"這兩個詞匯已經掀起了軒然大波。茶葉的安全問題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
??? 圍繞這種神奇的"蠟油",《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了多名專家、行業人士。
??? 網友爆料:炒茶加蠟油不安全
??? 如同大部分有關食品安全的爆料一樣,有關蠟油的傳聞還是來自"網友曝".
??? 3月7日,網名為"有有有有"的網友發布了"炒茶時加的'油'是什么神秘成分?大家818"的帖子。
??? 該網友在文中稱,仔細觀察春天的茶葉,泡**遍后水面上會浮有一層油狀物,這就是"茶油"--炒茶時添加進去的東西。這并不是平常說的"茶籽油"(野茶樹結籽榨的油,而是一種蠟,無色無味,熔化后附著在茶葉表面,可保持茶葉形狀好看,顯得光滑潤澤。
??? 該網友還稱:"我曾在茶場待過幾天,炒茶葉的時候,問到茶油是什么,那里的人言語閃爍,不愿說的。"
??? "有的茶農片面追求茶葉光潔度,炒茶過程中的'茶油'量投放過多,可以增加重量,也可以更'好看'.而且,越是'高檔'茶葉越講究這個,用量也少不了。"發帖者還稱。
??? 此后,這個帖子以驚人的速度在各論壇上傳播,頓時引發網友對于茶葉安全的擔憂。有網友稱,之前的"普洱茶致癌"的傳聞已經讓人對普洱茶產生了懷疑,"炒茶加蠟--難道現在什么茶都不能喝了么?"
??? 媒體求證:炒茶工稱加蠟油成潛規則
??? 在網絡傳言產生一個月后,很快有地方媒體對炒茶加蠟油一事進行了報道。
??? 4月1日,《南京晨報》報道,南京有一些茶廠為牟利,炒新茶時竟添加一種對人體有害的蠟油。而記者調查發現,添加蠟油已在炒新茶中成了一種潛規則。
??? 這篇報道稱,記者是接獲市民的熱線舉報,來到一家號稱無公害的茶廠進行采訪,發現炒茶女工"手拿一根白色油棒狀的東西,在鐵鍋中一轉后,忙不迭地又開始炒起茶葉來".
??? 報道稱,女工在記者的再三逼問下,稱這是炒茶用的"茶油",是一種蠟油,無色無味,而且熔化后附著在茶葉表面凝固,可保持茶葉形狀好看,顯得光滑潤澤。這樣的春茶炒出來,眼下一斤至少可賣到2000元以上,有時可達到3000元,否則會因賣相不好而賣不出好價錢,"這種蠟油,已在茶廠炒新茶中成了一種潛規則,成了行業內一個公開的秘密,只不過外人不知道罷了".
??? 據南京市質監局一位食品專家介紹說,有食品級的食用蠟油,也有礦物蠟油。古代傳統的"茶油"用天然的烏桕蠟,天然無害。但這個數量少、價高,比較難獲得?,F代炒茶,有的用食用蠟,這算好的了,但大多是一種合成的蠟油,這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 但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晨報》的報道援引的"專家說法"中,有關"烏桕蠟"的描述幾乎與網友"有有有有"的發帖內容一模一樣。
??? 爭議升級:多地專家稱蠟油為制茶專用油
??? 由蠟油引發的茶葉安全風波很快升級。
??? 4月2日,就在該報道出爐**后,《揚子晚報》馬上刊出辟謠消息。《揚子晚報》稱,記者專門展開調查,證實所謂的蠟油實際上就是一種無害的制茶專用油,而它的存在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此后,《臺州商報》等也刊載類似的辟謠報道。
??? 《揚子晚報》稱,記者在走訪城東的一家炒茶廠時,工人出示了白色固體棒狀的東西,稱其為"制茶專用油",由杭州茶葉科學研究所提供,該產品的主要成分就是從天然的烏桕葉中提煉而成,使用頻率也不高。
??? 南京市茶葉協會秘書長李松稱,"蠟油"的說法不準確,雖然從外觀看像蠟燭,但實際上是固體的油棒。與石蠟是兩回事,其準確的名稱叫做"制茶專用油".
??? 中國幾千年的炒茶歷史,都是用的這種產品。生產它的原料就是從烏桕葉中提取的烏桕油,都是純植物提煉。因為制茶油是油性的,在鍋里一抹,縱然工人擦得再干凈,鍋內還是會有油的殘留。因此在油的作用下,茶葉就會明顯變黑。所以用制茶油炒的和不用制茶油炒的,外觀顏色肯定不一樣。
??? 前者顏色會變深。而且在沖泡的時候前者還會漂著一層油花,這樣一來,有油花的茶葉喝起來就會非常不舒服,嚴重影響名優茶葉的品質和賣價。因此一般情況下,炒茶企業都不會用它。而抹油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改善一下手工作業的辛苦程度,方便操作,這與增加賣相根本不沾邊。
??? 天臺的茶葉專家許廉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制茶專用油"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開發,是國家允許銷售的,并不是什么行業潛規則。
??? 三門縣果樹特產總站副站長陳中澤稱,在人工炒茶的時候,時間一長,鍋里會比較澀。而炒茶時,茶葉須在手和鍋之間不停地滑動,才能炒出圓、直等各種形狀的茶葉。例如龍井茶葉中,就有抖、拓、捺等基本動作,為了方便操作,就要把鍋潤滑一下。
??? 走訪京城:茶商稱使用蠟油幾率小
??? 京城的茶葉市場,對于蠟油或者說"制茶專用油"了解多少?4月3日到4日,記者在馬連道茶葉市場進行了相關調查。
??? 有10多名商販稱,他們知道茶葉生產廠家在手工炒茶時會加"制茶專用油",但一般用量不多,而且主要是綠茶、烏龍茶,如現在新上市的龍井茶可能也會使用茶油,但聽說是用來防止糊鍋,并不起其他作用。這種茶油并非是額外的添加物,對人的身體并沒有壞處。
??? 北京國際茶城地下一層的一名商販稱,現在的茶廠多用機械化代替人工作業,現在用茶油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人工炒茶不僅費工夫,成本還高",她告訴記者,相對于對蠟油的擔憂,消費者更應該擔心的是某些非法廠家使用茶頭、茶末甚至變質的茶葉制作成廉價的散裝茶出售,"所以買茶葉*好還是找大廠家".
??? 大部分出售新上市的龍井茶商販均稱,他們的茶葉雖然是人工炒制,卻沒有使用過蠟油等物質。
??? 一名王姓商販稱,就外形而言,手工炒制的茶葉和機械制作的茶葉差別不大,但一般而言,使用機械加工的茶葉品相要比手工茶葉好。至于兩種茶葉的口味則見仁見智,"口味肯定還是不一樣".
??? 4月5日,記者致電普洱茶研究院嚴亮博士,詢問普洱茶的制作工藝。嚴亮表示,普洱茶不存在人工炒制的過程,主要是晾曬和發酵,因此不會使用蠟油或制茶專用油,也不會添加任何其他物質。
??? 源頭解密: 農科院稱制茶油專利已轉讓
??? 按照江蘇、浙江等地專家的說法,江浙等地茶廠、茶農使用的"制茶專用油"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發。記者發現,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網站的"科技成果"欄目中,刊載有"TO-891制茶專用油脂"的相關介紹,可與專家的說法相印證。
??? 據介紹,TO-891制茶專用油脂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于1989年研制成功,并于1992年獲得國家發明獎四等獎。TO-891是一種新型的、適合制茶工藝要求的制茶專用油脂,它的問世解決了制茶工業用油問題,為制茶用油科學化和標準化創造了條件。
??? 據介紹,TO-891是一種以氫化茶油為主的制茶專用油脂。其中飽和脂肪酸達70%,中碳酸達50%以上,對茶葉品質是有利的。茶葉制造過程中的殺青和炒干工序必須加入油脂,使炒茶鍋面或機械受熱面保持光滑,有利于做青和成形。尤其是在龍井茶、旗槍茶、大方茶、珠茶以及高檔名茶和炒青綠茶加工中,它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生產用油脂,也是至今**通過鑒定、適合茶葉生產需要的專用油脂。
??? 4月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一名不愿具名的專家接受了《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
??? 該專家表示,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就研制出了一種制茶專用油脂,但至今并沒有對這一技術進行升級或更新,也沒有再研發過類似的技術。
??? 當年研發成功后,研究所隨后將技術轉讓給其他社會單位,由對方負責商業開發。因此嚴格說,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并不會直接提供給茶廠或者茶農這種制茶專用油,也沒有負責過該產品的銷售。至于現在市面上銷售的"制茶專用油"是否只有農科院研制的這一種產品,茶農使用的產品是否都來自農科院當年的技術成果,他表示無法確定。
??? 該專家對于網友及《南京晨報》所刊登的"古代傳統的'茶油'用天然的烏桕蠟,天然無害"的說法進行了反駁。他表示,當年經過該所專家的研究,發現傳統的制茶用烏桕油含有毒素,不宜作為制茶用油。而茶籽能產生茶油,這種油的質量較好,當時通過技術手段,從這種液態的茶油中提煉出了制茶專用油。
??? 該專家表示,茶葉研究所當年研制的制茶專用油脂在技術上是安全的,對人體健康不會有危害。如果江浙等地茶廠使用的茶油是該所當年研發的產品,則消費者不用過多擔心。茶葉在鍋內炒制時產生茶渣,會導致茶葉發焦、粘鍋,使用制茶專用油(且只需要使用少量的茶油,就可以起到潤滑鍋底的作用,但對茶葉的品相并沒有什么影響。另外,使用茶油也并不是制茶的必要工序,目前在機械化的操作中就很少使用。
??? 一般無法判斷茶葉是否使用過制茶專用油,該專家表示。針對制茶專用油的用量,目前并沒有相關的標準或者規定,一般憑炒茶人的經驗來掌控,但只需要少量使用即可。他判斷,市場上這種茶油的價格不會太高,因此炒茶者不至于在經濟上無法承擔,以至于作假。
??? 目前在中國的傳統茶葉中,綠茶、紅茶和烏龍茶(尤其是烏龍茶,在炒制過程中,由于其傳統工藝技術較嚴格,因此很大程度上還是依靠手工炒制。
??? 相關部門:重金屬農藥殘量可檢
??? 茶葉質量檢驗部門對蠟油怎么看?是否對蠟油有檢測的相關標準?
??? 4月5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就此事和北京市茶葉質量監督檢驗站取得聯系。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根據他們的了解,茶廠在炒茶的過程中使用蠟油,其目的是潤滑一下炒茶的鍋底,且用量非常少,"就跟炒菜之前放點油一樣".
??? 至于茶葉的檢測內容,目前茶葉質量監督檢驗站執行的是國家標準,主要對茶葉的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等進行檢測,其出具的報告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但一般由茶葉廠家主動送交產品進行檢驗,不具強制性,即不是所有的茶葉生產廠家都要來檢驗站檢測才能上市。
??? 目前有關茶葉質量的檢測,主要還是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對市面上出售的茶葉進行抽查。
??? 4月5日,記者致電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針對南京媒體報道的炒茶添加"蠟油"一事,目前多名專家已經作出了解釋。其實消費者之所以產生恐慌,主要是因為對茶葉制作過程不了解所致,希望消費者保持理性的態度。
??? 普洱茶致癌風波
??? 2月,微博用戶"人體工程學李建軍教授"爆料,喝普洱茶容易得癌癥,茶里有致癌物黃曲霉毒素。該言論引起不少愛喝普洱茶網友的關注。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等專家對這一說法予以反駁:過去很多地方對普洱茶中是否含黃曲霉毒素作過測定,只在*個別樣本中發現,且含量非常低。普洱茶由生茶變成熟茶的幾種參與發酵的菌群均是有益菌群,沒有黃曲霉菌。
??? 烏桕油
??? 烏桕油又稱桕油。在古代中國,人工炒茶時在鍋里抹烏桕油起到潤滑作用。烏桕種子表面附有白色蠟質,叫"皮油"或"桕蠟".用種子榨的油叫梓油或青油,物理化學性質跟桐油媲美。
??? 純皮油無毒,富含18種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對人的身體發育、新陳代謝有特殊功能。但梓油含2,4-葵二烯酸,有毒,不能食用。現代學者在研究野生油脂過程中,發現炒茶用烏桕脂中梓油含量較高,酸價、過氧化值等指標超過國家標準,因此不宜作為炒茶用油。
??? 《中國科學報》 (2012-04-09 A3 深度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