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本報記者 孫勇報道
民以食為天,
食品安全監管亟待完善
“對于食品安全的監管,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近幾年來食品安全事件仍不時發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食品安全監管仍存在不足,亟待進一步完善。”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工商局副局長郭躍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 山西省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謝碧玲表示,在國家的大力監管下,食品安全問題得到了一定好轉,但在基層監管中還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如在個別領域,相關部門職責劃分不夠清晰,存在監管盲區;個別地方食品安全問題還很嚴重。管好食品安全問題是政府部門的職責,需要完善和推廣成功經驗、大膽推進改革。
郭躍認為,當前食品安全監管可以用“以打為主”4個字來概括。監管部門執法的重點是查處制售假冒偽劣的不法行為,打擊的力度很大;食品質量檢測的目標主要指向問題食品,為有效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的不法行為,各監管部門都在積*完善質量檢測機構、更新裝備;同時也向消費者發布警示信息,提醒消費者規避風險。
然而,這種“以打為主”的監管模式存在不足。郭躍表示,僅發布有害食品警示信息,缺乏安全食品信息指引,消費者仍然無法放心消費。據統計,我國市場上的各種食品粗略估計有幾萬種,登記在冊的食品生產經營者超過500萬戶,再加上達不到登記條件還在經營的小作坊、小攤販,這個數字更加龐大。生產食品的主體信用和食品質量信息基本上好壞難分、真假難辨。由于缺乏權威信息指引,消費者感到茫然無措。
同時,僅進行嚴厲打擊懲處,如果不能讓誠實守信的食品經營者占領市場、成為主流,食品安全的長效機制也難以建立起來。不法分子利用海量混亂信息輕松牟利,必然導致其他食品經營者效仿,近年來一些知名大企業卷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就是佐證。
致公黨中央在政協會議發言中指出,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的建設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2009年2月《
同時,監管職能分散,協調難問題依然存在;政府對食品安全經費投入不足,監管工作到位難;就業壓力大,從事小規模食品生產經營投入少、見效快,小吃部、小作坊眾多,導致食品安全監管執法難度較大,專業檢測人員嚴重不足也是困擾食品安全的重要問題。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
為了彌補“以打為主”這種監管手段的缺陷,郭躍認為,監管部門應當在繼續強化對不法食品經營行為打擊的前提下,運用其監管覆蓋面廣、信息掌握充分、信息發布權威性強等優勢,大力開展安全食品市場建設。
郭躍認為,應盡快建立權威規范的安全食品信息發布制度,解決放心消費的問題,可以以市、縣行政轄區為單位,政府主導、監管部門負責,選擇消費量大、覆蓋面廣的安全食品,在企業申報的基礎上實行定向周期性檢測,將檢測結果定期以權威、規范、群眾易知曉的形式發布,引導消費;盡快建立食品經營誠信評價制度,支持誠信食品經營者成為主流,加快構建食品安全的長效機制,在企業申報的前提下對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的信用分等定級,定期評價,同樣以權威和群眾易于知曉的形式發布;建立食品市場“白皮書”制度,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政府每年公開發布專題的食品安全報告書,讓民眾全面了解食品安全形勢、安全食品市場建設工作進展等情況,樹立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致公黨中央建議,加強食品安全法制建設,確保食品安全有法可依。在職責法定、統一執法的基礎上,通過立法的形式,將現在已經存在的各種有關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資源整合起來,按照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清理對同一問題的重復與沖突規定,盡快出臺包括食品安全技術規章和標準在內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逐步形成既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
同時,建立統一、高效、權威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形成地方政府總負責、食品安全工作納入政績考核的食品安全管理格局;加大投入,整合資源,為食品監管創造必要的工作條件,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生產經營企業準入制,全面啟動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完善食品安全信息體系建設,構建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網絡平臺;加大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力度,充分動員社會力量實施監督。
科技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水平
近年來,一些新的科技手段被應用到食品安全監管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食品流通追溯體系既是其中一種。該體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食品流通的索證索票、購銷臺賬的電子化,從而形成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質量安全追溯鏈條。
據了解,從2010年開始,成都、杭州等10個城市啟動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目前, **批試點城市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經驗。
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中,物聯網技術得到了大規模、多層次、全方位的應用。根據各試點的經驗,豬肉追溯方案采用無線射頻識別(RFID)溯源標簽技術模式,可同時實現對豬肉本身和經營者的追溯;蔬菜追溯方案采用集成電路卡(IC卡技術模式,交易數據存儲在IC卡上,通過IC卡進行傳遞,可實現對經營者的追溯。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李鈾表示,食品流通追溯體系一方面便于各級監管部門全程監管食品安全,在出現問題時能迅速查到食品源頭,做好后續處置工作;另一方面是從流通領域入手建立市場倒逼機制,促使食品生產、經營者自覺遵守食品安全標準,從而促進全社會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建議各試點在完善豬肉蔬菜追溯體系的基礎上,逐步將溯源機制擴大到水果、水產品等其他農產品。
李鈾表示,應探索建立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的食品質量信息管理平臺,構建溯源機制。各級政府部門應在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經費投入的同時,加強技術保障,由信息化部門牽頭與系統運營商、設備經銷商等組建技術服務保障組,系列研發成套設備,不斷完善系統建設方案,建立技術問題反饋及解決機制,確保追溯系統有效運行。
同時,在試點城市取得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建成覆蓋國內百萬人口以上城市及大型產地或集散地批發市場、全國互聯互通、協調運作的肉類蔬菜流通追溯網絡,并逐步建立起覆蓋全域的食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