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資料圖。
每當黃昏來臨,來自廣西貴港的阿桂騎著電動三輪車從南海大洲村養豬場出發,車上載著三個足有1米高的塑料潲水桶,穿過里水鎮,駛出南海區和佛山市,去往珠江對岸的羅沖圍湘菜館收集潲水,儲備明日的豬食。
往返二三十公里,阿桂在途中碰到很多老鄉和熟人,偶爾吆喝著打著招呼,就像在家里出門干農活一樣,他們同樣騎著三輪車去運載潲水,在廣佛兩地穿梭,成為傍晚廣佛交界地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臭烘烘的潲水在他們眼中成為了“香餑餑”,越來越多的外來養豬戶在城市邊緣搭建臨時豬棚,用成本低廉的潲水喂豬,快速出欄后銷往市場獲取更多利潤空間。
在南海里水鎮大洲村養豬場,潲水喂豬已經成為常態,這里的40多戶養豬者,依靠潲水養豬減少成本。多名食品研究專家則對這一現象表示擔憂,潲水中含有有害物質如笨、磷、鉛等,對在體內積聚大量
據一位熟悉情況的行內人士透露,潲水養殖普遍分布于南海、中山、惠州、東莞等珠三角城市的城郊。
潲水養豬
一條低成本養豬的捷徑,廣西農民老李帶著妻子背井離鄉,來到廣州尋求潲水養豬的致富之路
大洲村位于里水鎮政府背后,順著水泥路進村,一個個臨時窩棚沿路而建,約有四五十戶外來打工者在此養豬。
12月3日,記者在大洲村采訪時發現,每家每戶門口都擺放著好幾個大的塑料潲水桶,臨近傍晚,養豬窩棚冒著黑煙,家家戶戶架起大鍋熬潲水,煮沸的潲水臭氣熏天,空氣中彌漫著令人作惡的味道。
據在此養豬的多位農戶介紹,這里的養豬戶大多來自廣西,有的戶養了二三十頭,也有的戶養了100多頭,租村民的土地搭起簡易的養豬窩棚,一般出欄期為半年,一年可以出欄兩批豬近上萬頭。
來自廣西貴港的養豬戶老李介紹,他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就離開家鄉來廣東養豬,靠著從各家餐館收集潲水喂豬,*開始是在廣州天河區的棠下,隨著舊城整頓和改造,他們一步一步搬離城市中心遷往市郊,從廣州天河搬到了芳村,還轉戰過花都和增城,現在搬到佛山。他的同鄉們有的甚至搬到中山、清遠等更遠的地方。“廣東流動人口多,餐館多,潲水多,所以不能太遠離城市。”
在老李看來,潲水養豬并沒有什么不妥,他們在農村的家里同樣用潲水喂豬,豬喜歡吃潲水勝過飼料。當時,他們就是看中了廣東餐館眾多潲水量大,發現了這一條低成本養豬的捷徑之后,才帶著妻子和孩子背井離鄉,來到珠三角尋求潲水養豬的致富之路。
從餐館收來的潲水太油膩,阿桂和其他的養豬戶每天從城里收來潲水后,加入麥麩、玉米粉,有時還加入水浮蓮等青草進行混合釋淡,再用大鍋熬開,“很有營養。”
“豬吃潲水,豬肉更有肉味。”老李告訴記者。
隱患難除
潲水中含有有害物質如笨、磷、鉛等,并通過食物鏈殘留在豬肉中,從而影響到人體健康
對于這種說法,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院院長、動物營養學家馮定遠教授稱,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一些來源單一明確、油質衛生、新鮮的潲水確實可以代替豬飼料,但*大問題是用作豬食的潲水來源不規范,收集的渠道復雜且無人監管,存在安全隱患。“餐館收來的潲水中可能混有煙頭、塑料或存在其他化學污染物,使潲水中含有有害物質如笨、磷、鉛等,并通過食物鏈殘留在豬肉中,對豬肉肉質、安全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影響到人體健康。”
我國《畜牧法》第四十三條也規定,從事畜禽養殖,不得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餐館、食堂的泔水飼喂家畜。
盡管一些養豬戶在喂養之前將潲水煮沸,馮定遠表示,但即便經過高溫處理,仍不能排除潲水中可能有抗氧化物等非生物性有害物質殘留。“高溫消毒只能對微生物、細菌等生物性雜質起作用,高溫不但不起作用,反而可能加劇雜質危害的風險。”
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院副院長張守全透露,潲水喂豬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潛在隱患是,因久置腐敗的潲水,生豬食用后易引起疾病,甚至死亡。潲水在收集和運輸中,以及儲藏和加工而產生腐敗,進而產生毒素。“不過,他同時表示農戶并不會故意使用腐敗潲水喂豬,因為”生豬錯食腐敗的潲水,輕則拉稀,甚至生病,長期食用甚至會導致生豬死亡,農戶將得不償失。"
在大洲村養豬場,記者以收豬為名了解潲水養豬相關情況,超過五戶養豬者告訴記者,現在欄里喂養的豬得病了,“現在賣不了,豬蹄爛了,站不起來。”
“潲水里什么都有,豬吃了生病是常有的事情。”一名與記者同行的販肉老板說,可能是潲水喂養的原因,大洲村的豬價比正規大型豬場的價格稍稍偏低,“但這里是無證豬場,豬出欄后只能想辦法找其他途徑私宰,沒辦法流入正規屠宰場。”
阿貴和其他幾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大洲村養豬戶表示,生豬長大出欄后,來自廣州、東莞、佛山等地的豬販子就來買豬,“價格低一點,但不愁銷路。”
潲水大軍
有大型養豬場也加入了潲水爭奪的隊伍,潲水價格水漲船高,還經常被人捷足先登,收不到潲水
夜幕降臨的時候,也是“潲水大軍”*忙碌的時候。
在廣州市石牌東、客村立交、羅沖圍等餐館較為集中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潲水大軍”的身影,他們大多是騎著電動三輪車的散戶,記者還發現有開著貨車的“潲水大戶”在大型酒家后院裝卸。
阿貴感嘆,現在潲水越來越不好收了。之前,餐館都是免費送給他們,現在不僅要收費,而且還要經常向餐館的保安和管事的人送上香煙,否則就會空手而回。
從大洲村到羅沖圍,算上裝卸潲水的時間,阿貴往返一次需要五六個小時,裝滿潲水回到養豬場經常已經是凌晨了。他喂了40多頭豬,他**運一趟潲水,3個大桶,每月需要付給餐館400塊的“潲水管理費”。
“比飼料肯定便宜多了。”阿貴給記者算起了潲水養豬的成本賬,每頭豬苗約五六百元,喂豬的潲水成本每頭豬每個月喂潲水的成本是10多元錢,半年可以出欄,加上運輸成本和獸藥,每頭豬的養殖成本不足千元。
今年的豬肉價格行情一路走高,一頭200多斤的出欄生豬可以賣到2000元以上。臨近年關,阿貴掰著手指計算著今年的盈利,如果順利賣掉這批豬,阿貴今年喂養了兩批豬而且所幸沒有疫病損失,豬場出欄100多頭豬,可以賺到10萬元帶回廣西老家過年,兒子明年的學費也有了著落。
阿貴和記者聊起今年的收成,滿臉喜悅。
據阿貴稱,潲水匱乏成了他們現在*大的苦惱,現在的潲水越來越“俏”。有上萬頭豬的大型養豬場也加入了潲水爭奪的隊伍,開著大卡車浩浩蕩蕩去收潲水,導致潲水價格水漲船高,經常被人捷足先登,收不到潲水。
廣州市天河區員村一家大型餐館的老板李某告訴記者,之前他們的潲水都是有人主動上門來收,也不收費,只是要求他們順便打掃一下衛生。而今年以來,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騎著三輪車收潲水的人經常因為爭搶潲水而發生矛盾,有次還因為爭搶潲水打了起來,保安不得不出門維護秩序。
據媒體公開報道,廣州警方通報了一起爭奪潲水而導致的投毒案件。今年七八月間,何某和梁某兩個養殖場老板為爭奪廣州市蘿崗區科學城(6.02,-0.05,-0.82%)某企業食堂的潲水經營權而爆發沖突,未能爭贏的梁某心生怨恨,將大量老鼠藥投放到何某平時回收食堂殘渣的潲水桶內,導致何某養豬場的130頭豬死亡。
位于廣州市海珠區客村附近的一家快餐店女老板也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收潲水的人增多,她向廣州多家媒體報料,懷疑他們收了潲水去提煉潲水油,但每次問他們都稱“收了潲水去喂豬”。“我也不知道潲水能否用來喂豬,但是沒有辦法,我們自己也沒辦法處理潲水。”
管理難題
潲水喂豬的根本問題在于收集過程無法統一管理,《廣州市餐廚垃圾處理管理辦法》將于近日實施
在豬肉流通環節,如何區分普通豬肉與潲水豬肉?就此記者咨詢了多名生豬養殖專家和質檢人員,都得到否定答復。
據廣州市城管委環衛處的不完全統計數據,廣州市日產1000噸餐飲垃圾。“潲水養豬安全隱患是由于潲水來源日益復雜引起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型豬場負責人透露,“來源復雜就意味著,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潛在的風險太大。”
繼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烏魯木齊、寧波、蘇州等33個國內城市頒布了餐廚垃圾的相關管理辦法后,廣州市出臺的《廣州市餐廚垃圾處理管理辦法》也將于近日實施,以保障食品安全問題。
之前有媒體對此發表評論,行政治理的另一大毛病是不能解決執法落實的問題。以《廣州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為例,主要依靠城管打游擊,沒有明確的主管單位,也沒有相應的問責機制。各有利益訴求的部門多頭管理、分段監管,一旦出了問題,板子都不知道打在誰身上。
“潲水喂豬的根本問題在于收集過程無法統一管理”。“潲水的地下回收問題歷來已久,但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在回收責任和利益分攤上政府和餐飲企業一直未達成共識,公司行為很難實現。” 張守全認為。
廣東省生豬養殖管理部門的一位要求匿名的負責人表示,廣東的確存在用泔水油喂豬的情況,但并不普遍。“廣東小規模養豬場一直在減少,一些大型生豬養殖場一般來說都比較規范,不會隨便使用潲水油喂養。我們平時在對豬肉危害認證的監管檢測中,大型養豬場達標率高達98%以上。”
記者 楊大正 實習生 胥柏波 許芷君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