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編者按:臨近歲末,百姓的餐桌又被央視爆出安全隱憂。12月1日,央視《焦點訪談》播出《以假充真"有機菜"》報道,曝光了山東濟南一些大超市高價售賣的有機蔬菜并非有機,農藥、化肥仍在源頭使用。對此,中新網財經中心從市場銷售、有機企業、農業專家、
??? 中新網12月5日電 (財經頻道 李建宗
??? 有機食品監管漏洞多
??? 有機食品是指天然生產,不用化學激素、不受污染,有完整生產和銷售記錄并經過專業機構認證的食品。它避免了農藥殘留、人工添加劑、抗生素等安全隱患,是質量等級*高的食品。
??? 目前,全球有機食品市場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長,我國國內對有機食品的需求也呈上升趨勢,預計到2015年,中國有機農產品市場規模將達約500億元。
??? 由于有機食品認證標準很高,其實際產量并不多。截至今年9月,我國發出的有機產品認證不過6400張,獲得認證的有機產品種植面積66萬公頃,野生采集面積89萬公頃。
??? 龐大的市場需求與小規模供給之間的矛盾,催生有機食品行業的灰色利益鏈。農產品生產企業偽造、冒用、超期、超范圍使用有機產品認證證書、標志和違規認證等現象層出不窮。
??? 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是目前國內*主要的有機產品認證機構之一。其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網財經頻道,有機產品認證有一套嚴格的流程。生產經營者**要對照有機農產品相關標準進行生產經營;然后組織材料,向認證機構提出申請;認證機構先進行一輪審核,如果審核通過,則會與經營者簽訂檢查合同;接著認證機構派人實地檢查,并形成*終報告;認證機構再根據報告,決定是否批準認證。
??? 不過,這套看似嚴格的流程背后,其實仍留下了許多"操作空間".一些企業繞過認證,干脆自己偽造認證證書和標志,生產假冒"有機產品";有的企業取得認證后,超期或超范圍使用認證。而認證機構既是生產企業能否通過認證的監管者,又是向其收取認證費用的利益共同體。這種尷尬關系的背后,是"花錢買證"現象的層出不窮。
??? 專家:有機食品監管應兩手抓
??? 據中新網財經頻道了解,目前,我國對有機產品的監管,主要有地方認證監督部門日常監管和國家認監委專項監管兩種方式。
???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有機產品企業老總對中新網財經頻道坦言,從事有機產品生產的企業很多,而且有機產品生產流程很復雜,完全依靠二十多家第三方認證機構來監督肯定是做不到的,現階段只能靠消費者提高鑒別能力。
??? 中國保健協會事務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會長孫樹俠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采訪時表示,監管失控的根源,在于產品追溯系統尚未建立,導致產品魚龍混雜,"有的企業就一小塊地是有機認證,其他地產的產品也敢當有機產品銷售".她透露,業內將在近期召開一次有機聯盟大會,可能會討論通過設立產品暗碼等方式,使有機產品實現來源追溯。
??? 目前國內獲得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有20多家,誰來監管這些認證機構,保證其盡責認證,也是目前有機食品行業面臨的棘手問題。
??? 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認為,對有機食品的監督,應該既包括對生產企業的監督,也應該包括對認證體系的監督,兩個監督都要到位。"濫發證、發關系證、賣證等現象危害尤其大。將直接導致整個行業信譽的破產,對整個行業造成致命打擊。"
??? 在日前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博覽會上。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農產品食品認證管理處處長楊志剛承認,我國有機食品產業存在誠信缺失、夸大與虛假宣傳行為、認證標志使用不規范等問題。他透露,國家認監委正在開發有機產品認證信息采集和認證標志溯源系統,以解決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無法查詢、驗證等問題。
??? 對認證機構的監管未來也有望加強。國家認監委本月初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有機產品等食品農產品認證活動的緊急通知》,要求重點檢查認證機構標志發放及認證檢查等活動是否符合規范。對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暫停、撤銷該認證機構認可資質。同時要求對認證人員注冊制度進行風險評估,進一步嚴格人員注冊技能和職業道德要求,提高準入門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