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胥會云
??? 確保無須擔憂安全問題的食品供應,本應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但現在,在很多人的感受里,這似乎成了一種"奢求".在
??? 凱瑟琳·斯沃森(Katherine M.J. Swanson博士,是國際食品保護協會(IAFP候任主席,IAFP是致力于推進全球食品安全的國際上*大的專業團體,1911年10月在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成立,迄今已有百年。
??? 斯沃森此前也曾經在General Mills、Pillsbury工作,2004年開始擔任藝康全球食品安全首席專家,她同時也為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科學顧問委員會、美國國家科學院委員會以及食品保護理事會(CFPC服務。她之前曾主編的一本關于微生物控制的書籍,甚至美國今年發布的《FDA食品安全現代化法》也把其中的重要章節應用其中。
??? 《**財經日報》記者17日就食品安全保障中政府、企業各自的角色和國際合作等相關話題專訪了斯沃森。
??? 1 全球性挑戰
??? **財經日報:目前全球食品安全領域的現狀以及所面臨的挑戰是怎樣的?
??? 斯沃森:世界上食物的供應往來都是全球化的,全球化背景下,有三個比較重要因素需要考慮:**,是否有足夠的食物供應,全球今天還有一些地區,沒有辦法供應食物;第二,食物吃得是不是安全;第三,食物是不是健康,營養過剩。
??? 目前來講,全球有許多食品監控檢測的技術,讓我們發現了許多問題,一些以前沒有看到和發現的問題,因而也造成了對食品安全的顧慮和焦慮。要消除
??? 保護食品安全有兩個基本的途徑,一是鑒別出含有對公眾健康構成威脅的受污染的食品,并將其從食品供應鏈中清除;二是了解發生污染的可能性,并從食品供應鏈的起點開始,通過在生產、設計、加工、運輸、儲藏和制備過程中采用恰當的方法預防有害因子的污染。
??? 日報:現在我們在擔心中國的食品安全狀況,覺得安全事故頻出,但之前包括美國、歐洲、日本都經歷過食品安全事故爆發期,美國*終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使得這些事故發生率降低,達到一個相對安全的狀態?
??? 斯沃森:美國的食品安全監控系統,事實上非常成熟,從1996年就開始完整、全面地監控。監測數據是公開的,所有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看到。
??? 依據監測系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每年會估計整個食品安全事件的爆發數量。而且CDC會特地打電話,了解消費者到醫院治療的狀況。CDC也會跟醫生直接溝通,看醫生都做了哪些項目的檢測,他們通過哪些試驗項目來判斷診斷結果。還跟每一個州做溝通,州政府的數據向CDC做匯報,這樣一個很完整的監測系統,讓美國能夠很清楚地進行食品安全爆發的評估,到底數量是多少。
??? 從1996年這個監控系統建立之后,許多致病源數量持續不斷減少。比如,從1996~2009年,8種病原菌的5類爆發量下降,兩類維持不變,一類甚至上升了大概一倍。這些結果和數據,也讓美國政府持續不斷在定義監測系統哪一些標準必須改善,來保障所有人的安全。這個系統叫做食源疾病實時監測網絡(FoodNet。
??? 另有一個食源性疾病監測系統(PulseNet,要觀察所有致病源的基因組成狀況。舉個例子,3月初以來,美國26個州相繼報告沙門氏菌病例,截至現階段已有77人患病,其中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托市一名患者死亡。這種病原菌我們一般在火雞肉里發現,但是同樣的致病源在德國也發現了。那么我們就可以利用這樣一個機會,清楚地做病人調查,追溯哪里發現致病源。也因為這樣,你就會很清楚地做一些食品的召回。
??? 日報:今年1月份奧巴馬簽署了《FDA食品安全現代化法》,對1938年通過的《聯邦食品、藥品及化妝品法》進行了大規模修訂,被認為是過去七十多年來美國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領域改革力度*大的一次。在你看來,該法對食品安全的意義到底在哪里?
??? 斯沃森:《FDA食品安全現代化法》中,三大關鍵:一是預防措施,二是監控系統,三是食品進口安全性的考量。
??? 在預防控制方面來講,食品行業里面已經加強了許多年,我之前另一個工作是食品制造企業,我們會花很多時間在所有環節里面考慮,哪一些是高風險的區域,如何做一個很有效的預防。
??? 目前全球所熟知的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是預防控制方面*重要的措施。除此之外,還有清潔消毒、手部的清洗等等。
??? 許多公司很努力在做,這也是他們品牌保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在美國不一定所有企業都能做到,但是《FDA食品安全現代化法》要求不管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要做到,監管單位有權看到這方面的所有文件和數據。
??? 所以這個法案,事實上就變成了兩重目的:一是加強所有人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因為監管機構、政府、公務員能夠有權來選擇看這些數據;第二個目的是強化整個系統,因為以前的中小企業也許沒有做到,現在必須要做到。
??? 2009年,美國一家工廠生產的花生醬受到鼠傷寒沙門氏菌污染,導致部分含有花生醬成分的下游產品污染。這起事件就是加工廠明知道被污染了,還是繼續把產品往外運,引起了許許多多使用其產品作為原材料的食品污染大爆發。所以《FDA食品安全現代化法》能夠降低或避免這類事件重復發生。
??? 從監控系統來講, FoodNet和PulseNet兩個系統都很明確指出食源性疾病從哪里發生。但是把監管系統的強化,能夠讓政府監管單位、政府相關人員,對食品事件爆發能有更快速的反應和回饋。
??? 談到食品進口,美國生鮮蔬果可能50%都是進口的,海鮮可能80%~90%是進口的。所以任何進口到美國的食品必須滿足美國食品安全的規定。
??? 2 中小企業監管
??? 日報:剛才你提到中小企業,人們往往會認為,中小企業是食品安全中*薄弱的環節,但是如果要求中小企業實行很嚴格的食品安全措施,一方面企業增加了成本,另外一方面中小企業量那么大,可能政府部門也很難做到對每家企業很完善地監管。美國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 斯沃森:在美國大的公司有科技資源來推動,小的公司就很難做到。所以在美國目前主要由一個行業協會,或者是其他相關的合作組織來推動,把相關科技做成一個小的工具箱,來幫助中小企業實現相應的預防。另外一個私營的咨詢認證機構或食品安全事業機構來協助中小企業達到一定的標準,特別像美國目前接受的SQF(食品質量安全標準,或者是BRC(英國零售業協會全球食品標準等等這幾個標準,也在不斷地推動,這個推動要靠機構來協助,中小企業去做到完善。
??? 以前都有一個錯覺,中小企業推動比較好的品控系統、比較完善的預防措施,它的成本會上去很多。我在另外一家食品公司工作的時候,我們公司在中國、拉丁美洲和其他國家開展業務,當我們剛開始推動品質控制或者是預防措施時,當地的管理者、經營者都說成本上去許多。但事實證明,在推動品控后,消費者投訴大幅降低,品質大幅提升,產品貨架期大幅延長,經濟效益**是存在的。
??? 以我在美國幾十年的經驗看下來,許多中小企業這么做之后,產品的品質上升很多,損失也降低了許多,經濟效益*終獲得了很大的幫助。我并沒有看到,因為推動食品安全而導致公司倒閉的。
??? 日報:美國是不是有足夠的力量,對中小企業實行這樣的監管?
??? 斯沃森:美國跟其他國家一樣,要考慮預防的經濟成本,所以以目前的狀況,并沒有很清楚地明確到底未來會把政府監管推動到什么程度。但是美國社會另外一個現狀就是:今天食品安全是許多企業的共同目標,特別是零售行業或下游行業會對食品生產上游產業產生監管要求及約束。
??? 日報:在中國我們會經常批評因為有太多部門參與管理,反而管不好。美國則相對簡單,只有農業部和FDA來推動。這是不是說,對于食品安全的管理,把權利集中在相對少的部門,可以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 斯沃森:其實,美國也有類似許多不同的政府部門在監管不同的相關領域,比如FDA監管餐飲,農業部監管肉蛋、EPA(環保局監管水、CDC檢測監控情況。所以成功協調是相當相當重要的,目前在美國有一個食品安全工作小組,在做整體的協調和處理。在法律制訂上,政府會積*要求企業專家小組來做溝通或者協助制訂,因為如果企業不執行的話,制訂出來沒有什么意義。
??? 所以咨詢小組事實上包含了專家、政府職能單位、企業代表、終端消費者,能夠有跨行業和跨部門完整的溝通,讓所有人了解什么樣的原因要去處理。從科研數據里面的數據事實情況怎么樣,但是這個數據背后有什么樣的社會影響、文化的影響,還有經濟利益的影響。
??? 3 企業重視品牌
??? 日報:你曾經在政府任職,也在企業任職,在你看來,在對待食品安全問題上,政府和企業是否有著不同的立場?
??? 斯沃森:從政府角度講,關注所有的人群里面每年有多少人生病;從企業角度來講,沒有辦法考慮整個人群,它考慮的是我生產的食品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如何致力于降低風險。這個角度有一點差異。
??? 用一個例子來講,美國過去有一種嬰兒配方奶粉,配方奶粉中有一種菌,可能在生產過程中產生,這種菌*有效的方法是你泡奶的時候加熱,加熱到一定的溫度這個菌就殺死了,但是你加熱過程多會把原有配方奶里面的維他命等等東西也破壞掉了,嬰兒就獲取不到這樣的營養成分。
??? 因此政府必須要與企業溝通來了解它的生產方式,要怎么去規范,才能夠*有效達到*終的食品安全目的。
??? 政府要規定說,你在生產的過程中必須要按照什么樣的流程來操作,來降低這個風險。企業就必須要按照規定的流程來操作。另外,從終端消費者角度,也要明確必須要沖泡在什么溫度,在什么時間之內必須要使用。
??? 日報:如果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美國采取強制召回,這個召回是誰來做?是政府還是企業?
??? 斯沃森:因為有監測網絡,就可以看到食品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如果是FDA的監管企業,FDA就要去和企業談,但是*終對外宣布召回的還是廠商。
??? 雖然說*近的食品安全現代法案讓FDA有權利強制召回,但是基本上整個美國體系運作還是讓企業主動宣布召回。
??? 在美國可以這樣運作的主要原因是,所有廠家的品牌是相當重要的,你如果造成了社會的食品安全爆發,后果是相當嚴峻的,所以美國企業在做決定時,非常注重它的品牌未來是否可以存在下去,所以雖然企業有權去否定FDA的要求,但是這些年來,基本上FDA跟企業談,企業都會主動宣布召回。
??? 日報:即便是它認為它的產品沒有問題嗎?
??? 斯沃森:美國食品安全專家協會有一個討論的案例:當時并沒有任何直接數據證明說一家公司的產品有問題,但是所有的監測數據顯示,問題是出在他們其中一項產品,當時這家公司負責品控的副總裁必須往上匯報,決定要不要召回這個產品,因為召回成本是非常龐大的。但流行病的數據顯示,風險非常非常高,很有可能在他們產品里面,他們就決定一定要召回,召回來一星期之后,品控數據很清楚證實了,的確是他們產品的問題,當初在做決定的時候,品控并沒有明確的數據說他們的產品一定有問題。
??? 日報:所以還是依賴于FoodNet和PulseNet?
??? 斯沃森:有幾個層次。**,我們目前的測試,你可能涵蓋99.9%,但你不可能說百分之百都測試到了。第二,美國企業的品牌對他們來講非常重要,因為終端消費者非常依賴一些品牌,消費者的信任并不是說,企業今天跟政府爭論說數據對或者不對,而是企業長期以來持續不斷把一些*正確、*低風險的東西不斷呈現出來,你有任何風險,你愿意承擔對終端消費者的責任,終端消費者才能產生對你的信賴,所以美國企業非常重視品牌,考慮未來的經濟效益。
??? 4 促進國際合作
??? 日報:你作為國際食品保護協會(IAFP的候任主席,在建構全球性食品安全監管整個網絡中,IAFP都在做哪些努力?
??? 斯沃森:基本上我們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讓全球食品安全的專家做交流,來促進合作。IAFP已經100歲了,目前我們在全球有超過2500名以上,全球各地食品安全專家在持續不斷合作,全球有26個相關的單位分布。除了每年在北美有一定的會議,每年在歐洲有一個論壇,其他在拉丁美洲和亞太每年會有一個論壇或者是交流形式。所以基本上每次這一些交流會議,或者是論壇都會有不僅僅是當地當區的專家,還有全球專家去分享他們的經驗,探討一些新的理念等等東西。
??? 在中國我們也和相關機構每年有一個定期的會議交流,另外IAFP也在探討在中國成立一個分支機構,這個實際上還是比較復雜,因為社會組織的組建不是那么簡單。
??? 日報:如果在中國設一個分支機構的話,它的主要職能和未來要開展的工作是什么?
??? 斯沃森:一是提供一個平臺讓專家、學術單位還有政府相關部門,能夠在一個平臺上來溝通中國相關的食品安全研究。二是推動食品安全教育,把一些國外的食品安全好的執行方式等等跟中國做分享。
??? 日報:中國在國際合作中扮演著什么角色?
??? 斯沃森:食品法典(Codex Alimentarius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承認的食品安全全球共同的規范和要求,從國際合作角度來講,中國的參與、中國的認可,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他來講,像IAFP協助專業知識的推廣,協助政策的制訂,也是希望能夠持續不斷,有中國政府參與來達到*終的健康保障目的。
??? 日報:國際合作目前處于什么樣的狀態,比如說合作機制是不是已經完善地建立起來了,對國際合作來講*大的困難是什么?
??? 斯沃森:目前不能算一個很成熟的階段或者是起步階段,二者的中間狀態,正在持續不斷地成長,或者是正在優化。
??? 食品法典在上世紀60年代已經成立,目前在全球已經有很清楚的共識,風險管理、風險評估跟風險溝通這方面都有明確的共識,這也是推動食品安全非常重要的基礎。
??? 事實上國際合作目前*大的挑戰就是,因為全球包含了發達國家、新興國家,還有發展中國家,各自需求是不太一樣的。在美國基本上不管你生產過程怎么樣,終端商的食物都是要安全的,這個是*起碼的要求。在歐洲或者其他國家可能是不完全一樣的,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有地方還面臨著饑餓的挑戰,所以怎么在國際合作上平衡到全球不同的需求,而做到一個*大化的國際合作,這是*大的挑戰。
相關報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