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煉" 在昆明某大學呈貢校區食堂門口,有人打撈泔水. 市民供圖 記者暗訪 地點:昆明官渡區中苜蓿新村 時間:21日晚8點~次日凌晨 一對中年夫婦白天在附近收泔水,每隔幾晚就會在小區綠化地里提煉"地溝油",村民稱他們已煉"地溝油"三四年了,附近城管早就見怪不怪.作坊主稱這油是煉給化工廠用,但每隔幾天就會有小貨車悄悄來收…… 有人晚上撈泔水去煉"地溝油"……近日,本報熱線不斷接到這樣的報料.為了一探究竟,本報記者連續3日凌晨深入到官渡區苜蓿新村以及多個疑似出現"地溝油作坊"的地方進行暗訪,目睹了這些黑作坊將餿臭的泔水提煉成"地溝油"的全過程.而更令記者震驚的是,云南師范大學教授張無敵通過調查得知:云南省每年至少產出49萬噸"地溝油".有網友稱,大部分"地溝油"的去處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小餐館,*終回到了人們的餐桌上…… 震驚 公然在綠化地里搭窩棚煉油 這個"地溝油作坊"位于苜蓿新村的一個角落,由于建筑物的掩映,很難從外面發現它.但只要步入小區,即使閉上雙眼,也能循著濃重的惡臭味找到這個公然在小區公共綠地上搭起的露天窩棚. 緊靠著一棟5層高的居民樓,幾塊單薄的木板被斜著釘在一起,圍出了一個約兩平方米的半開放空間,正中間是一個水泥砌成的簡易灶臺,上方則端放著一口直徑近兩米的大鐵鍋.隔著一條路,對面整齊地擺放著20多個臟兮兮的泔水桶,每個桶的容量約為70公斤,頂部蓋著厚厚的帆布……這就是"地溝油作坊"的工作地點. "他們就在這兒煉油,隔幾晚就會煉一次."晚上8點,按照報料人給出的線路,記者潛伏進小區,開始靜靜等待. 半小時后,一個中年女子提著一只碩大的泔水桶,從旁邊的一棟居民樓走出來,透過燈光,記者看到屋內擺放著各種油桶、廢紙板,甚是凌亂……那名女子從桶里將泔水往大鐵鍋里倒,整整倒完3桶泔水,才將大鐵鍋裝滿. 餿臭? 一鍋嗆鼻泔水熬兩小時后煉成油 這時,一個中年男子也抱著一堆柴火從居民樓里走出來,隨后,他非常熟練地開始生火煉油……不一會兒鍋里滿滿的泔水發出"啵啵"的沸騰聲,泔水上面漂浮著油脂,可以看出其中有菜葉、辣椒、骨頭等廢物……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股嗆鼻的餿臭味,但冒出的黑煙并不多. 該男子獨自守在鍋前,一會兒起身看鍋里情況,一會兒彎腰往爐子里添柴火,此外,他還時不時拿起灶邊一個長約1米的粗木棒用力攪拌鍋內的泔水. 火越燒越旺,半小時后,泔水表面的雜物都消失了,分量輕的油污開始自動漂浮至上層,據報料人透露,這就是質量*好的"地溝油"……記者遠遠望去,其實就是一層灰白色的厚厚油脂沫. 此時,該男子抄起一個長柄的闊口漏勺,把泔水中的各種固體渣滓從鍋里撈出,倒入旁邊的白桶中. 攪拌、舀渣滓,再攪拌,再舀渣滓……同樣的行動持續到晚上10點半,男子漸漸將火熄滅,開始用大勺輕舀鍋面的浮油,然后經過濾網過濾,放到更大的桶中.記者佯裝路人經過,發現已煉好的"地溝油"呈渾濁的深黃色,內里仍然含有雜質. 無奈 女子掀起窨井蓋隨手倒油渣滓 快到深夜11點時,兩人再次往鍋里倒泔水、然后生火,開煉第二鍋"地溝油". 這次兩人分工明確,中年男子負責看火,中年女子則負責處理撈出的渣滓.只見該女子拎著裝有渣滓的白桶走到街對面一個路燈照不到的角落,熟練地掀開一個下水道的窨井蓋翻桶倒渣,3分鐘內結束任務返回,顯得頗有經驗. 到第二鍋油煉好時已是次日凌晨時分.他們一共煉出了3大桶油,中年女子推出一輛三輪板車,兩人搬油上車.此時,一個身著黑衣紅褲的中年女子一聲不吭地出現在作坊現場,諳熟地幫忙推車到小區另一棟樓前,掏出鑰匙,打開了一樓樓梯處的一個小房間,指揮兩人把油全部搬進去,全程安靜無語. 意外 煉了三四年 城管卻見怪不怪 盡管進出小區者都能看到這個"煉地溝油作坊",但大家都對那口散發著惡臭的大鐵鍋見怪不怪了,進出的人群中,偶有一兩個人會轉頭瞟一眼. 更讓記者感到意外的是,晚上9點左右,兩輛標有"官渡執法"的摩托車從這個"地溝油作坊"旁駛過,但車上兩位身著城管制服的男子對沸騰著、散發著餿臭的大鐵鍋視若無睹. "他們煉'地溝油'很久了,我印象中怕是至少有三四年了吧!"附近一位村民說,這個"煉地溝油作坊"是個夫妻檔,旁邊那棟5層小樓就是他們家蓋的,頂樓自住,一樓堆放煉油工具,其余3層都已經全部出租. "過去他們大白天都在煉,別人也是大搖大擺地來收,我們都感嘆怎么這些人膽子那么大……"另一位村民透露,自從昆明"創衛",各種突擊檢查增多后,這個"煉地溝油作坊"才將煉油時間固定為晚上,而且收油的也是大半夜才來,每次都搞得神神秘秘,"據說大概一桶油能賣到150元左右……" 對 話 "作坊主"面對記者神色緊張 自稱給化工廠煉油,只干到9月份 "大叔大嬸,你們這油煉了干啥啊?"記者試著與煉油者對話,只見兩人互使了個眼色后,中年男子打量了一下記者,笑瞇瞇地回答說:"我們是化工廠煉油.""那是哪個化工廠呢?""不記得名字了.""那你們煉了多久呢?""這個啊,我們才干了幾個月呢,而且掙不到錢,9月份就打算不干了." 記者表示自己是開餐館的,想收些"地溝油",但該男子卻拒絕說:"地溝油"已經和別人簽了合同,不能再轉賣給私人了,"而且,我們煉的油啊,用處也不大,你買了也沒用."說完后,兩人神色緊張地轉身離開,不愿再多說一句話. 延伸閱讀 昆明有千余名職業煉"油"者 "怎么回事?大白天的,昆明理工大學呈貢校區食堂門口居然有人在撈泔水!""每天晚上,昆明走廊附近的餐館都有人送加工好的'地溝油'!""我家附近,每天晚上都有一對中年夫妻掀起窨井蓋 ,打撈下水道里的'地溝油'."…… 以"昆明+地溝油"為關鍵詞,新浪微博的搜索結果一下跳出了好幾十頁,不少市民通過網絡平臺舉報"'地溝油'群",還有人主動給本報記者制作了"狙擊'地溝油'群"的攻略、地圖,甚至有人傳來自己偷拍的"'地溝油'作坊"的視頻. 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每天晚上8點~10點,有一對夫妻都會騎著電動三輪車,在世博車市附近的下水道里打撈"地溝油".在張先生的引導下,記者找到了這兩個人,男的身著皮質圍裙,女的則拿著兩個大勺,他們在短短十幾分鐘,掃蕩了多家飯店附近下水道和裝泔水的垃圾桶,裝了滿滿幾桶泔水滿載而歸.在夜色下,兩人騎著裝有泔水的三輪車向銀山村方向行進…… 業內人士透露,在昆明有千余人在從事這種"地溝油"的職業,特征很明確:總是在黎明前或夜幕降臨后出沒,駕駛著小型貨車、機動三輪車等,沿著大街小巷逐一掀開各家飯店、娛樂場所門前的下水道井蓋.使用特制的長柄勺子,一勺一勺將下水道里的浮油裝進塑料桶中,然后現場過濾,再倒入車上的大桶里.這些"地溝油"被拉回加工點,通過添加化學原料、添水、加熱等工序后,再將浮油盛出裝到鐵桶里,經過四五道環節流向市場.本報記者 趙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