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隨著又一年的
糖價怪相:越拋越漲,越漲越買
作為國家宏觀調控重要手段,國儲拋糖本意是保障市場供應、平抑糖價.然而,近兩個榨季以來,除2009/10榨季第二批、第五批和2010/11榨季第二批、第五批拍賣成交均價有所下降之外,其余10次拍賣成交均價均呈現"芝麻開花節節高"態勢.
7月6日,國儲糖進行2010/11榨季以來第六次拋售,共向市場放糖25萬噸,競賣成交均價約7357元/噸,高于當天現貨價格,達到過去近兩年來14次拋儲的第二高位,僅次于2011年2月28日7423元/噸的拋儲價.
國儲糖"越拋越漲",白糖現貨價也隨之越漲越高.
今年3月至5月,國內糖市下游消費量尚未明朗,下游企業接貨熱情偏低,業內對糖價走勢爭議較大,即便是7月6日拋儲創出價格高位當天,仍有分析師表示,現貨市場是否追漲仍是一個未知數.然而,拋儲競價偏高消息一出,廣西、云南等地現貨價格便應聲而漲.此后,現貨價"一漲而不可收拾",從7200多元每噸漲至7400多元每噸.
*近幾天,廣西、云南等食糖主產區報價依然頻頻小幅上調,不斷試探下游承受度,業內形容說"泡茶時一個價,倒茶時一個價,喝茶時又一個價".
值得關注的是,5月30日國儲拋糖后,由于消費旺季尚未來臨,國內糖市下游消費頗為疲軟,買方態度并不積*.不過,當前在現貨價沖至7400多元/噸的高位背景下,廣西等地制糖企業的銷售反而一路飄紅,甚至出現"越漲越買"態勢,令業內人士直呼"糖瘋了","要漲也不是這么個漲法".
白糖期貨價同樣"漲"勢洶洶.7月6日拋儲之前,鄭糖主力合約1201在7000點以下徘徊,略顯沖高乏力.而拋儲之后,鄭糖走勢強勁,半月之后的7月20日的收盤價已經高達7348元/噸,離去年10月底的歷史高點已不到200元/噸.
誰制造了"瘋狂的糖價"?
對此,業內普遍認為,國內食糖需求偏緊態勢未有根本改變是糖價走高的*主要原因.
消費旺季一來臨,消費對價格的拉動作用更是日趨顯現.7月6日的拋儲更是釋放出當前國內糖市現貨"依然較緊",中間商對糖價相對看好,銷區接貨意愿較高,市場信心隨之上漲.同時,外盤回調、巴西預估產量下滑消息也令國內糖市為之一振.
但有分析師指出,在國際糖市暫無實質性利多題材背景下,國內市場依然敢于在目前大舉做多,資本炒作因素必不可少.
目前國內糖市做多所依仗的一個重要題材是受今年春季多雨寡照天氣影響,廣西等國內食糖主產區糖料蔗出苗、分蘗情況不如去年,因此2011/2012榨季有可能推遲開榨甚至減產.
不過,在廣西糖業協會理事長農光看來,如果未來兩三個月天氣情況較為理想,"甘蔗價**一個樣",此時預估2011/2012榨季食糖產量未免為時過早.
有分析師認為,以預期的不確定性來支持行情,主要還看資金的運作力度,因此,市場階段走勢仍然取決于資金動向.
某私募人士則指出,當前期貨市場多家多頭具有現貨背景,"有貨有錢",白糖相對來說是比較小的期貨產品,"不排除壟斷可能".
末日狂歡?
糖價"瘋漲",有人將其與去年以來棉花"暴漲暴跌"的"過山車"行情相提并論,擔憂會是一場"末日狂歡".
有業內人士毫不掩飾對糖價走勢的憂慮:當前糖市中間商積*高位接貨,表明中間商自認為能將高糖價傳導至下游需求者,"但是否真能傳導至下游還是個未知數,去年不少人就因為高價位囤棉花而栽了".
更多分析人士則認為,目前消費旺季背景下,"漲"依舊是主基調.多家期貨公司分析報告認為,7月至9月下游飲料行業已步入消費旺季,后期還有中秋、國慶雙節到來,特別是今年中秋節相對去年提前一個月,下游月餅行業也將提前進入備貨期,將給糖價帶來支撐.
萬達期貨分析師崔仕嵬指出,當前國家拋儲調控糖價顯得"捉襟見肘",即便進口原糖大量增加,但加工成白糖尚需時日,因此10月之前,國內糖市供需偏緊狀況恐難有根本改變.
對于今年下半年后期走勢,金元期貨分析稱,今年下半年,隨著市場對巴西減產預期的逐步消化,鄭糖后期借助原糖繼續上漲的概率降低,更傾向于回歸國內食糖供需面以及宏觀環境主導,國內糖市可能走出前高后低行情.
即便是短期內,也不乏小幅回調可能.有分析人士預計,8月份巴西產量數據可能向好,印度食糖出口亦有可能增加,這都給國內糖市回調增加了一定砝碼.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