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何謂"生豬生產周期性波動"?肉價頻繁"蹦*"為哪般?如何跳出"豬周期"怪圈?圍繞一系列熱點問題,"新華視點"記者深入江西、廣東、陜西等地調查追蹤.
"豬周期"縮減一半 助推肉價"蹦*"
"雖然國務院發出了穩定肉價的強烈信號,但肉價要真正降下來還需時日,至少下半年仍會在目前的歷史高位震蕩".16日,江西養豬大縣上高縣的養殖大戶黎景陽說,作為鮮活農產品,從母豬產仔到肉豬出欄至少需要6個月.
短時間內肉價"蹦*"令不少養殖戶困惑.就在去年,因為肉價低迷,加之部分地區疫情蔓延,使許多養殖戶棄養,導致今年豬肉價格大漲.在江西,去年一些縣生豬出欄價*低時每斤只有4.6元,僅僅一年過后,目前就達到每斤10元,創歷史新高.
農業部生豬波動規律性研究課題組的調查顯示,從改革開放到2007年,我國生豬生產先后經歷了6次明顯的價格波動,一個周期為6年左右.但課題組專家、中國農科院研究員王濟民說,2008年以來,這一周期已縮短為3年,且價格漲跌幅度更大,令人關注.
在廣東惠州市郊汝湖鎮,養豬12年的鐘光明已經歷三次"豬周期".1998年,他剛入行就趕上一個低谷,直到2004年才嘗到波峰的甜頭.但2006年,他又遇到一個低谷,差點破產.經過2008年肉價高峰之后,去年又是一個谷底,他出欄一頭豬要虧一兩百元.
"養豬就像坐過山車."在年出欄680萬頭的廣東溫氏集團信息中心,管理人員姚繪指著肉價曲線圖說,新一輪上漲有個明顯變化,即單邊上漲.
"豬肉價格的周期性震蕩并非中國獨有."王濟民說,國外豬肉市場也是約5年一個周期,但像國內頻繁"暴漲暴跌"的劇烈波動比較罕見.
"產業軟肋"是禍根 "逆調節"難題待解
周期縮短、價格"蹦*",暴露了國內生豬產業的諸多"軟肋".同時,肉價監管出現"逆調節"現象,也亟待改善.
一些養殖專家表示,當規模化養殖占到市場的80%以上,"豬周期"振幅就會趨于平穩.而在國內,家庭散養等小規模生產仍占較大比例,每逢周期性價格震蕩,都會出現"散養戶跑得快,規模戶跟不上"的現象.
規模化水平低帶來的防疫困難,也是行業軟肋,常常加劇肉價波動.
陜西省武功縣賈晁村養殖戶賈松柱說,去年10月外來客商來收購生豬后,第二天就有8頭豬不吃不喝,第三天就有40頭豬出現同樣癥狀."疫病防控不是一家一戶能做到的,政府應完善生豬防疫體系."
記者調研發現,肉價監管一定程度上平抑了高價,但監管中也出現"逆調節"現象,加劇了市場波動.
目前肉價調控有一個特點,即政府總是在高價時介入,發放養殖和防疫補貼,扶持生產,其結果必然是肉價下跌;而到肉價跌回低谷時,一些地方又放任自流,不管不問,又必然導致供應減少.
中國畜牧協會副會長溫志芬表示,這種"逆調節"的做法,對短期內平抑豬肉價格起到了作用;但跳出來看,則加劇了價格波動,陷入"肉貴傷民,豬賤傷農"的監管怪圈.
憑借多年養豬經驗,鐘光明很清楚大跌之后必然會大漲,但為何明知減少存欄量是"虧本的買賣"還要減呢?鐘光明道出了苦衷:去年肉價低時,賣一頭豬就虧上百元,自己規模不夠,又不能獲得貸款,為了生存只能"割肉斬倉".
力促產業升級 打破"肉貴傷民、豬賤傷農"怪圈
在政府出臺扶持生豬生產的五條政策措施后,市場立即作出反應.根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新監測,近日全國生豬收購價得到穩定,并呈微幅下降態勢.
價格調控只能穩定一時,從長遠看,如何跳出肉價大起大落的"豬周期"?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國祥認為,面對新一輪肉價波動,輿論應該理性看待,政府應吸取教訓,更多地尊重市場規律,同時適度采取干預措施,進行科學調控.
破解"豬周期",根子還在促進產業升級.江西省畜牧局局長黃峰巖表示,在擴大規模化、專業化、工廠化養殖的同時,今后國家應采取措施促進產業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生產.要扶持龍頭企業與小農戶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用品牌**畜牧業發展.
廣東東進農牧公司的發展模式引人關注.記者采訪發現,這家擁有八千頭母豬、年出欄16萬頭肉豬的公司,去年并未因肉價低迷而減量,反而新增了一條兩千頭母豬的生產線.其屠宰加工廠廠長郭新海說,我們做的是養殖、屠宰和加工"全產業鏈",可以"東方不亮西方亮",豬價低的時候,屠宰加工有利可圖,而生豬價格高位運行,就靠養殖賺錢.
"扶持措施不能只撒胡椒面,那等于獎勵分散養殖,不利于市場穩定."江西省畜牧局信息中心主任鐘新福建議,政府今后出臺政策,應更多鼓勵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養殖.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吳鐵雄等專家認為,為治療"產業軟肋",像能繁母豬補貼、政策性保險、貼息貸款等扶持政策,應向產業鏈傾斜,以獎代補,促進產業升級.只有這樣,才能穩定市場供求和價格預期.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