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楚天金報訊 記者彭鵬 實習生劉夢婕 陳鈺馳
每年的7月份,是武漢本地
現狀
市場難覓"一元菜"
上周六上午,位于青魚嘴的菜場一開門,年近花甲的袁大媽就來買**所需的蔬菜.袁大媽轉了市場一圈,花1.2元買了七八棵小白菜.她說,今年小白菜一斤賣到3元,去年這個時候*多賣1.5元一斤,她不得不變更菜譜,把清炒小白菜改成小白菜雞蛋湯."天氣不好的年份,菜價都貴."家庭主婦陸阿姨對菜價高表示理解,買菜經驗豐富的她總結了一套買菜經.她說,每年的三四月份,是菜地更換品種種植的時候,蔬菜上一季到了尾茬,新一季還沒長出來,此時的菜價比較高.今年比較特別的是,武漢接連鬧旱災、水災,天氣不好,菜價想降都降不下來.
記者連日走訪集貿市場和超市發現,眼下,低于一元的蔬菜幾乎沒有.番茄,集貿市場賣2元一斤,超市賣價從1.99元到3.99元一斤不等;茄子集貿市場零售1.8元一斤,超市賣價在1.88元到2.99元之間;葉菜價格普遍在2元到2.5元之間.而在一些繁華地段的菜場,小白菜等葉菜價格賣到4元一斤,苦瓜6元一斤,連平日里價格相對便宜的白蘿卜,一斤也賣到1.5元.
原因
外地菜搶占市民餐桌
"今年菜販到地頭來收西紅柿,每斤1.4元到1.5元,比去年貴一兩角錢."江夏區菜農老黃,并沒有明顯感覺到菜貴.
那為何市民覺得菜價貴呢?記者采訪中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上周四上午,白沙洲市場內,一車車裝載著油麥菜、花菜的車輛絡繹不絕.然而,細看車牌,大多數是來自云南、昆明、蘭州的車輛.而本應該唱主角的郊菜區,生意遠不如這里.
記者從武漢市農業局了解到,今年持續干旱,武漢全市6個遠城區農業普遍受災,其中黃陂、新洲、江夏、蔡甸4個區嚴重受災,漢南、東西湖區中度受災,部分地區嚴重受災.其中,種植業受災150萬畝.隨后的大暴雨,又有56萬畝農田受其害,導致本地蔬菜減產.
白沙洲市場蔬菜區負責人徐明安透露,往年這個季節,本地菜*少占武漢蔬菜市場近七成的份額,但今年受干旱和暴雨影響,蔬菜供應短缺,眼下小白菜、油麥菜、生菜等葉菜大多來自云南;甘藍、花菜、西蘭花大多來自蘭州,這些外省菜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
揭秘一斤外地菜的提價之旅
"外地菜長途跋涉到武漢,路上消耗的成本平均下來,一斤菜就需三四角錢."據白沙洲大市場蔬菜協會的安會長介紹,他的檔口賣的主要是云南的蔬菜,運菜的路途成本包括油費、車費、路橋費等,這些*終都會加到菜價里.他說,以前油價只要5元一升,現在要7元一升,加上各種過路費,一噸蔬菜從云南運到武漢,路上就要花掉400元,比以前的200元高出一倍.
有些菜在流通過程中產生的費用,甚至超過了蔬菜收購價.白沙洲另一位商販拉著記者訴苦,他剛從山東拉來一車圓白菜,在當地的收購價是每斤3角錢,運費每噸500元左右,加上冷庫費用、人工費用,平攤到每斤菜上也是三角錢.如果從路途更遠的內蒙古、海南運蔬菜來,運輸成本就會更高.*近武漢ETC收費后,車輛進城一次來回就要收24元,好多外地菜因此改走其他的批發市場,現在市場**的交易量從3700噸降至3000噸."除了物流成本,在當前高物價的大環境下,豬肉貴、水產品貴,蔬菜價格也會一定程度水漲船高."白沙洲總經理王善飛解釋.
記者從省物價局獲悉,剛剛公布的6月份CPI中,豬肉漲價已經成為推動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在其價格拉動下,本地食品價格開始抬頭.6月份,豬肉價格平均上漲10%,遠高于大米和鮮菜類3.7%與3.5%的平均漲幅,推動武漢食品價格環比上漲1.04%.
措施
高山菜、快生菜來救急
按慣例,每年7月底,湖北周邊地區高山蔬菜會大量上市,填補武漢市場的空白.近日,一大批來自恩施、宜昌地區的高山蔬菜大舉進漢,比往年提前半個多月."外菜長途運輸到湖北,直接抬高菜價,本地菜的到來,可降低這個成本."新建商行的高老板指著一車恩施來的西蘭花說,這個100公斤賣450元,比蘭州來的西蘭花至少便宜50元.
批發市場人士介紹,他們直接到基地組織一批貨源,每日供應量在一兩千噸,預計菜價將便宜三成.
此外,為平抑菜價,武漢市從6月上旬到9月底,動員各區、鄉(鎮)、村分3次搶播以小白菜、廣東菜心、大白菜秧子、竹葉菜、莧菜等為主的快生菜,每月搶播5萬畝以上,全市累計搶播快生菜總面積17萬畝左右,力爭每月上市快生菜達到250萬公斤以上,每天上市快生菜確保50萬公斤左右,確保市場快生菜供應充足,價格平穩.
反思
讓"菜園子"直對"菜籃子"
專家測算,蔬菜若能從田頭直接到餐桌,跳過批發商、供應商、菜販等中間環節,至少能讓菜價下降20%到30%.在菜價牽動萬千市民神經的今天,減少中間環節,實現直供不失為保障菜價穩定的一劑良藥.
在本月初湖北省七部委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有關部門曾提出,可依托供銷社或社區商業網點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發展社區平價菜店,通過配送直銷的模式減少中間環節.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合作社進入社區菜市場還不成氣候,需要一個發展過程、需要多個部門的協調配合.該人士建議,不妨鼓勵農民在農貿市場設立專柜,在穩定菜價的同時增加農民收入.
建立冷鏈網絡降低流通成本
"減少中間環節,實現產地與零售市場的對接,靠一家一戶的農民很難做到,而我省蔬菜專業合作社和蔬菜加工配送龍頭企業少且小."省農業廳人士指出,目前,國內仍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為主,大量的初級農產品幾乎都是以原始狀態投放市場流通,蔬菜、水果流通損失率高達20%到30%.嚴重落后的冷鏈物流,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利益損失,還制約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政府應下大力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起完善的冷鏈運輸體系,降低農副產品等商品物流與交易高額成本,加強通脹預期管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