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將產品提價從而實現成本的轉嫁,這是市場經濟中企業的正常行為.然而,在國內CPI步入"6"時代之際,成本上漲不少,
(7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
魯花花生油調價行為的舉棋不定,反映了企業做出經營決策時所面臨的困境:一方面是原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擔心價格上調會迎來監管層的當頭棒喝.報道援引中華油脂網信息主編郭清保的話說,目前不少企業沒有(漲價)動作的原因,**還是忌憚政策壓力.盡管糧油限價令期限已過,但有關部門沒有說繼續,也沒有說不繼續.
糧油食品是基礎的民生需要,在物價飛漲時期,發改委以及央行等部門確實有責任去"做些什么",也需要"做些什么",以保障*基層民眾的生活需要.央行緊縮貨幣政策以抗擊通脹,發改委則約談糧油企業限制部分食用油價格短期內過快上漲.我們肯定發改委這一舉措的初衷,但是,經濟學知識同時告訴我們,采用行政限價的方式,可能會扭曲市場中的價格信號,違背市場自發調節的規律,短期壓制價格甚至會積蓄更大的漲價動能.哈耶克的名言--"美好的意愿鋪就了通往深淵的道路",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這次魯花花生油提價的努力,就是成本高漲壓力下的產品價格補漲.
從去年11月起,國內小包裝食用油也兩度限價,終端價格上漲渠道被封死,但同期國際大豆價格上漲10%~15%.以海關總署網站上公布的"2011年1月全國重點商品進口量值表"數據為例,大豆進口量為514萬噸,同比增長26%;進口均價為每噸558.1美元,同比上漲20.4%.食用油行業連續7個月出現售價低于成本的價格倒掛現象,行業虧損嚴重.
監管層價格管制的意圖在于短期內犧牲企業的利潤,從而保障基礎的民生需求.食用油企業利潤被壓縮已經確定無疑,但希望藉此保障食用油產品價格長期維持低位,或許是一廂情愿.某種程度上,產品價格像彈簧,壓制的力量越大,其反彈的動能也將越大.因為人為壓低的價格將促進更多的需求,和更低的產出.有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壓榨企業每壓榨一噸大豆虧損200元左右,這導致沿海豆油壓榨廠紛紛停產限產,壓榨廠開工產能較前期下降了四分之一.限價使供給進一步下降,積聚了更大的漲價勢能.
限價-企業停產-商品短缺-價格再度飆漲,這樣的惡性循環也是相關部委*力避免的困境.這就是為什么兩次限價后,發改委并未出臺第三輪政令.
市場經濟中的企業自有其生存法則,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中,企業為了爭取利潤,擴大市場份額,更有動力提供物美價廉的消費產品.多一些促進市場競爭的激勵,少一些對產品價格的直接干涉,將是對民生的*好呵護.或許,有關部委在決策之時,除了考慮"做些什么",也應該考慮"不做些什么".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