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青島再現“
一直以來,“毒韭菜”似乎并未因國家對高毒農藥的禁用而斬草除根,依然一茬接一茬地冒了出來,究竟是農藥化肥使用不當還是監管檢測不力?帶著種種疑問,科技日報記者力圖以消費者的身份,探尋韭菜種植、批發銷售及檢驗檢測的全過程,以期回答“韭菜還能不能吃?”之問。
“放心菜證書”處境尷尬:批發菜的大客戶根本不看,要看的不是檢查員就是記者
16歲的小雪和媽媽一起在北京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賣菜有幾年了,她家的葉菜都是從河北香河拉來的。早晨7點鐘,小雪家的菜車前熙熙攘攘,時常有開著面包車、小貨車或是騎著電動三輪車的買主上前詢價。
“韭菜1塊5、香菜1塊5、菠菜1塊8”,小雪對價格捻熟于心。“你家的韭菜經過檢測了嗎?”她循聲瞟了記者一眼,抬手指向車門上的一張“放心菜證書”,答道:“今天剛發的證。”
記者看到,這張“放心菜證書”是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有限公司蔬菜檢測中心頒發的,有效期為1天,對此,小雪回應道:“不是每天都會有人來檢測,這兩天緊點,原來幾天甚至幾周才檢測一回。”她還說,進菜時當地并沒有發檢測證。
在小雪攤位停留的近半小時中,記者觀察,前來批發蔬菜的6位買主中,不乏一次就買走一車菜的,但沒有一人要求查看她家是否有“放心菜證書”。小雪對此倒是見怪不怪了。“這點量算什么,我家更大的酒樓酒店客戶還有很多,從來沒人要看什么證書的。”
拿著從小雪家買的兩斤韭菜,記者在菜場里轉了一圈,有證書的商戶為數不少,日期也是*新的,但證書不是被扔在地上,就是被“正面朝下”塞到了菜筐里。
“正經來批菜的沒人看這證,要看這證的不是檢查員就是記者。”一位菜商一語道破“放心菜證書”尷尬處境的背后隱情。
送檢者的迷茫:下一次是否還有買到“**韭菜”的好運氣
有了“放心菜證書”的韭菜,到底能不能放心食用?
幾經輾轉,記者找到了新發地蔬菜檢測中心要求檢測,在交納了20元檢測費后,記者看到,在檢測儀器旁邊的白墻上,一張“檢測注意事項”尤為醒目,上面寫道“小白菜、韭菜等葉類蔬菜農藥殘留相對較高,檢測時應特別注意……”
一陳姓工作人員邊操作邊告訴記者,她們現在主要使用的是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依靠酶的抑制原理,主要檢測有機磷類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只需要10分鐘就可以得出檢測結果。
很快,檢測結果出來了,陳女士指著一臺機器上的小紙條說,檢測結果為0.0ppm(即百萬分之0.0)。
面對這樣“**”的檢測結果,陳女士笑道:“也許是你今天運氣好,買的這家的韭菜特別好。”
看著手中的檢測合格證,記者依然不敢十分坦然地吃下手中的韭菜,這兩斤韭菜到底是不是如陳女士所說的,零殘留,特別好呢?拎著這捆“好運氣”的韭菜,記者來到農業部蔬菜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由于檢測單位并不針對個人,記者無奈地暴露了身份。4天后,檢測結果出來了,在參照《NY/T 5001-2007標準》(無公害食品蔥蒜類蔬菜國家標準,運用氣相色譜的方法進行檢測的9項農藥中,只檢測出了一種——毒死蜱,其實測值為0.018,而該項標準設定的上限為0.1。
中心負責人呂女士表示,她們只對樣本負責,就是說,不表示同一批次的其他韭菜不會出現農藥殘留超標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檢測這兩斤韭菜,記者在該中心花費了900元(每項農藥檢測費100元的檢測費用,這顯然不是一個普通消費者所能承受的價格,而且,當記者拿到那“**”的檢測報告時,兩斤韭菜已經為了檢測全部被制成了菜漿。
按照呂女士的說法,即使記者再光顧同一個攤位,也不排除可能買到農藥殘留超標的韭菜。很遺憾,記者*終也沒能品嘗到這捆“**”韭菜。
檢測結果**就皆大歡喜了嗎
“檢測結果是很不錯的,表明你買到的韭菜樣本完全達標,品質不錯,但我還是覺得你們抽檢的農藥數少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抗性分子遺傳學研究組組長、中國毒理學會生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喬傳令在看到記者拿到的檢測報告后提示道。
喬傳令多年來跟蹤研究韭菜蟲害的防治以及農藥殘留治理工作,她推測,記者送檢的樣本很可能產自她們在香河的示范田。
“他們收割前噴灑了我們研制的農藥殘留降解酶,這種降解酶可以將毒死蜱、甲基對硫磷等多種有機磷農藥****降解。此外,我們治理過香河韭菜示范基地的土壤,現在只建議他們使用低毒農藥毒死蜱。同時,在示范試驗的韭菜地里使用的毒死蜱是我們給他們選定的單一毒死蜱,不是混配的毒死蜱。”喬傳令表示,這幾年,她所在的研究機構都給當地示范戶出毒死蜱的使用經費,以保證示范田能夠按照預期設計目標,*終生長出無農藥殘留的綠色韭菜。
喬傳令還向記者透露,開展香河綠色韭菜示范基地的工作之前,她們在對當地韭菜的檢測中發現了4種農藥殘留,其中3種超標,并有一種為國家標準不準使用的農藥品種——甲拌磷。
喬傳令表示,在示范基地,她們需要跟蹤監測的農藥樣品至少23種以上。不僅要抽檢韭菜,還要檢測土壤中的農藥殘留。綠色韭菜示范基地需要**治理韭菜地的土壤,使土壤無農藥殘留;在韭菜生長時需要進行綜合治理,必要時使用低毒農藥——毒死蜱防治韭菜蟲害;*后,如果韭菜在噴施毒死蜱一周就收割上市的,收割前必須在韭菜的葉面上噴施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研制的降解酶,以保證無農藥殘留。
“我們很怕種植戶們偷偷使用其他農藥,那樣就前功盡棄了。”顯然,即使是出錢又出力,喬傳令和她的團隊依然得處處防著種植戶們使用違規的農藥灌地。
低毒農藥加倍打 農民表示“很無奈”
“劇毒農藥已被明令禁止,現在在韭菜種植中使用的的確是少之又少了,但是現有的生產方式決定了‘毒韭菜’一時半會兒還除不了根。”山東壽光韭菜合作社會長李萬民和香河韭菜合作社會長趙文玉都是正在跟喬傳令合作的韭菜種植大戶,他們對綠色韭菜的前景并不特別樂觀。
趙文玉表示:“香河地區種植韭菜超過3萬畝,我們也只能保證所在的合作社規范使用低毒農藥,更多的零散種植戶很難管理。”
而據李萬民介紹,壽光地區90%以上是零散種植戶。上市前壽光市檢測中心會檢測他們種植的韭菜,但是散戶沒法保障。趙文玉說,當地不進行檢測,都是直接送到市場。
除了難以規范管理外,兩人均無奈表示,雖然劇毒農藥在國家加大了處罰力度后,現在已經沒什么人敢用了,但大部分種植戶對低毒農藥的大量使用,也使韭菜的品質逐年下降。
李萬民說:“現在低毒農藥的使用很不規范,時間長了,害蟲都產生了抗藥性,很多零散種植戶只能盲目加大劑量,低毒農藥殘留逐步走高。”
除了在用藥上的無奈外,李萬民也表示,韭菜的品種很少,更沒有可以抗蟲的新品種出來,很多時候,農民們也只能是采用*保守的方法來種植。
一場調查下來,令記者感受*深的是“無奈”二字,“放心菜證書”遭遇尷尬處境的無奈、面對“**”檢測結果仍不敢放心的無奈、種植戶加大用藥劑量和無好品種可選的無奈……種種“無奈”,讓記者一時間很難找到“韭菜能不能吃”的明確答案。(記者 賈婧 趙雪
為什么韭菜容易農藥殘留
“蔬菜的品種那么多,為什么獨有韭菜容易存在農藥殘留呢?”對于公眾普遍關心的韭菜農藥殘留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抗性分子遺傳學研究組組長喬傳令解釋說:“并不是只有韭菜才會有農藥殘留,大家一向認為它殘留嚴重是受其生長特性影響,主要與韭菜所生的蟲害——韭蛆有關。”
喬傳令介紹,韭蛆,是韭菜遲眼蕈蚊的俗稱,是韭菜的主要害蟲。主要以幼蟲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鱗莖和柔嫩莖部危害。韭菜受害后地上葉片瘦弱,枯黃,萎蔫斷葉,腐爛或成片死亡。
“因為韭蛆藏在土壤里,所以必須噴灑大量高毒農藥,更為普遍的做法是用有毒的有機磷農藥灌地,如對硫磷、甲基對硫磷。”喬傳令表示,通過這樣的操作,大量有機磷農藥會被韭菜根部吸收,而通過根部進入韭菜內部的有機磷農藥是不容易被清洗掉的。
喬傳令告訴記者,現在我國已經明令禁用的農藥有23種,其中包括對硫磷、久效磷、甲胺磷、除草醚等;規定限制在蔬菜、果樹、茶葉等上使用的有19種農藥。
對于很多消費者關心的問題——是不是越大越整齊干凈的韭菜就越是有毒農藥浸泡出來的?山東壽光韭菜合作社會長李萬民表示,韭菜的生長需要使用氮、磷、鉀等多種有機肥料和微量元素,有機磷農藥的使用對于韭菜的生長確有一定的磷肥作用,用后韭菜生長明顯茁壯,變得粗大、油綠,外觀更漂亮。
“應該說,大而整齊的韭菜可能是施用了有機磷農藥,可能會有一定的農藥殘留,但不能說凡是‘越大越整齊干凈的韭菜都是有毒的農藥浸泡出來的’”。李萬民說。同時,他還表示,因為夏天蠅蟲較多,所以用藥量相對較大。
喬傳令提示,人若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較多的蔬菜、瓜果等農產品,對身體有害,長期低劑量的有機磷農藥可使人慢性中毒,并可能對人體產生致癌、致畸等危害;急性中毒可引起肌肉痙攣、瞳孔收縮、呼吸困難,甚至引發死亡。
如果已經買了韭菜,自己也不能夠判斷韭菜上是不是有一定量的農藥殘留,*好的辦法是使用果蔬安、瓜果蔬菜專用的喜士多進行清洗,這兩種都是能夠降解有機磷等農藥殘留的無毒無副作用的瓜果蔬菜清洗劑。
此外,喬傳令還教給了記者一個小方法:“因為農藥在堿性的環境中更容易被分解和揮發,所以可以使用堿水浸泡法,先用水沖洗蔬菜表面污物,然后浸泡到堿水中(比例大約為500毫升水中加入堿面5到10克,停留5到15分鐘,再用清水反復沖洗。”
當然,如果自己認為已經吃了毒韭菜,并有一定的不適狀況,喬傳令建議,能夠催吐的就盡快催吐,吐后盡快去醫院就醫。
此外,喬傳令還表示,蔥蒜和韭菜的生長特性比較類似,也容易發生農藥殘留,但是蔥蒜一次性食用的量較少,所以并沒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視。“蔥蒜放置時間長一些,其殘留的農藥成分就會自然揮發很多。”她說。(記者 賈婧
韭菜新品種研發與病蟲害防治難題待解
隨著植物新品種培育技術的發展,目前世界各國都培育出了許多抗病、旱、澇、蟲、寒、熱的蔬菜。這些新品種蔬菜不僅提高了產量,增加了蔬菜的商品性狀及口味,還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
“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培育出抗韭蛆的韭菜新品種。”北京農林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敏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解釋,在我國現有的韭菜品種中,都沒有發現抗韭蛆的特性。由于沒有抗韭蛆的育種資源,找不到優質“材料”,因此無法通過雜交方式培育出抗韭蛆的韭菜。
“其實防止韭蛆簡單常用的方法是在韭菜上面罩上防蟲網,防止蒼蠅飛進去。”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黨委書孫日飛介紹,“網殺”方法在我國許多地方都在使用,但是成本較高。部分地區仍在使用國家允許使用的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樂斯本、韭蛆凈等“殺蛆”。但是個別農戶會嫌這些農藥“沒勁兒”而使用劇毒農藥。
對于使用防蟲網,山東壽光韭菜合作社會長李萬民深有體會。“用了防蟲網的韭菜地確實蟲子相對少了,但是每畝近3000元的成本,不是一般農戶能承受的,而且相較使用農藥的韭菜,其產量也相對低,因此還只是一些試驗田里在使用。”
此外,李萬民說,防蟲網還有個“毛病”,韭菜地里一用上防蟲網,一般種植戶就放松警惕了,認為蟲子進不去了,其實不然,里面一旦長了蟲,更不便捕殺,防蟲網內一旦長了蟲子,其生長會更肆虐。
目前,李萬民反映的這些問題已經進入到了專家們的視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抗性分子遺傳學研究組組長喬傳令表示,中國科學院綠色農業技術集成和發展中心生物農藥分中心,已經在河北省香河和山東省壽光分別做100畝綠色韭菜示范基地,分別就韭蛆防治、韭蛆成蟲、斑潛蠅侵入及其危害等進行深入的研究,目標就是生產出無公害綠色韭菜。(本報記者 趙雪 賈婧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