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新民網評】近日,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的碩士吳恒和34名志愿者成為新聞人物。從新民網的**報道中我們得知,這些有志于促進
這些志愿者的“義務勞動”特別有意義,對我們了解食品安全的現狀,透視其中的嚴重問題,切實強化對食品安全的監管,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可是,這也讓人有點納悶,一個搞歷史地理研究的學者,一批與食品安全工作“不搭界”的人,做了如此專業的報告,效率那么高,成果那么顯著,而從事食品安全的專業人士,食品安全的監管部門何以沒有做呢?“不務正業”的人能做得這么好,專業人士專管官員有沒有塞責失職之嫌?
這個“納悶”與疑惑得到印證。就在昨天,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討論了食品安全問題。在連續兩年對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后,路甬祥副委員長代表執法檢查組向常委會作了報告。在報告中,他主要提及當前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幾個方面問題,如食品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食品安全領域違法成本太低、食品安全法的配套法規滯后等,而政府部門相互推諉,監管工作中一些環節存在空白,是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一個重要原因。執法檢查組發現,在實際監管工作中監管交叉和監管空白同時存在,一些地方在發生問題后甚至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難怪食品安全問題會層出不窮,也難怪有網友把質量監測監管部門排入“*無用的政府部門”之列!
當然,將這個“*無用的政府部門”的稱號送給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似乎有些偏激,他們確實也很辛苦,做了許多工作,但這表達了一種民間的怨氣,百姓的不滿,而有些部門的不作為、少作為也是不爭的事實。據說,有一個顧客買了十幾元的牛肉,因為擔心是牛肉膏涂抹假冒的,希望能夠鑒定其真偽,不料相關部門伸手說,這需要支付2000元!而諸如此類的故事,時有所聞。這難道是監管部門應有的負責態度、職業行為嗎?
昨天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指出,要把食品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亞于金融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態安全;加大對違反食品安全行為的懲處力度,以法治的方式維護公民的“食品安全權”……誰來維護公民的“食品安全權”?食品監測監管部門無疑應該首當其沖。一群非專業的志愿者尚且能做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新聞資料庫”,撰寫“中國食品安全狀況調查報告”,提出“面對食品安全危機,我們應有的態度”,那么專業專管人士難道不該做得更出色更有效?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