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在經歷了去年“瘋狂的
蒜農:
算成本,跟白忙活差不多
6月14日下午,記者來到萊城區寨里鎮農村,這里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后以及大門廳里,掛滿了辮好的大蒜,時時散發出濃濃的蒜香。
“這些都是今年的新蒜,但收購價格比去年低了不少,我想先放放再說,先不著急賣?!痹诖蟾咔f村村民張孝敬的家里,他正在庭院里侍弄辮成麻花狀的大蒜。張孝敬今年種了1.2畝大蒜,收獲近3000斤。
張孝敬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價格來算,跟白忙活差不多?!彼o記者算了一筆賬,2010年冬,大蒜種子的價格為12元/公斤,每畝地需要150公斤種子,這就要花1800元左右,再加上整地110元,地膜80元,澆水200元,雞糞、化肥1680元,農藥30元,綜合計算每畝成本將近3900元(非集中雇工和運費不計),折合到每斤干蒜上,成本為1.6元。為了賠得少點,張孝敬今年沒敢雇人打蒜薹收蒜。
由于今年冬春干旱,一畝地僅能收獲蒜薹350公斤左右,按照當時3元/公斤的市場價,350公斤蒜薹能賣1050元;每畝地產干蒜1200公斤,按照現在2.6元/公斤的收購價來算,每畝地收入3120元。一畝蒜薹和干蒜總共能賣4170元,這跟白忙活差不多。在采訪中,記者聽到*多的就是蒜農對當前行情的無奈,保本甚至是微虧已經成為蒜農的目標。
蒜商:
供大于求,不敢貿然收購
因為價格疲軟,蒜農們不急于出手,收購商的積*性比去年少了很多,大都持觀望態度,或少量進倉,隨購隨銷。
6月19日,記者走進山東利民食品有限公司,院內只有零星幾個人在搬運大蒜。公司董事長馬述禮和幾個商界好友正在涼棚下喝茶聊天。馬述禮告訴記者,往年6月10日前后,是冷藏大戶開磅收購大蒜的日子。那時候,干蒜除了外銷、出口外,來自萊蕪、金鄉等地的大批量干蒜裝進冷庫,*忙的時候將近有200人,14棟冷庫光存大蒜就用去了8個。但今年,除了前期收購了6個庫洞的蒜薹和2庫洞土豆,其余的6個庫洞進貨也很少。
是什么原因造成蒜市冷清呢?馬述禮分析說,由于今年大蒜總產激增,是近幾年來產量質量*好的年份,市場供大于求,后期蒜價是否因此暴跌尚未明朗,收購商懼怕市場風險,不敢盲目開價收購;而蒜農由于種植成本太高、市場價格過低,盼高價、惜售心理嚴重。兩方面原因造成市場交易冷清。
“農副產品價格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們心里也沒底?!比R蕪祥盛農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屈傳斌告訴記者,“2010年全國入庫的大蒜大約在140萬噸左右,今年全國的大蒜主產區像河南、我省的金鄉等地產量都很高,具體有多少,等到8月底才能出來一個準確的統計數字?!鼻鼈鞅笳f,產量大了,價格必然會降下來。萊蕪沒有定價權,一切要看市場的走向。同日,記者在萊城區農業局了解到,受去年大蒜價格利好的影響,不少蒜農紛紛擴種,今年僅萊城區的大蒜種植面積較去年就增加了1.3萬畝,增長8.84%。而來自全國大蒜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國的大蒜產量將比去年增產51%,達到了2007年260萬噸的水平。
“2007年,蒜價創歷史的暴跌,主要原因就是產量太高,供大于求。今年的大蒜產量比2007年還要高,蒜價下跌也就不足為奇了?!比R蕪市恒達食品有限公司營銷部經理徐靜波說。
相關部門:
應引導農民科學種植
一方面蒜商不敢收購,另一方面蒜農待價而沽,什么時候大蒜能走出有價無市的怪圈?
萊城區汶源姜蒜協會會長張文元說,其實,目前尚未到大蒜的收購高潮。去年是個特例,外地的收購商大批涌入,激活了萊蕪的大蒜收購市場,本地很多收購商不得不跟進。
萊城區農業局負責同志認為,去年蒜價躥升,蒜農起起落落,原因并不復雜,主要還是由產量決定的,基本上是“豐產低價,欠產高價”,所以在大蒜產區民間素來就有“賺三年,賠三年,不賠不賺又三年”的說法。從價值規律看,也正是供小于求,價格上漲;供大于求,價格下降,這很正常。
不管如何,蒜農捂盤惜售也暴露出了菜農的弱勢地位。在生產環節,菜農很難擺脫靠天吃飯的境遇;在出售環節,由于很零散,沒有足夠的博弈能力;在消費環節,由于蔬菜保鮮期短,具有很強的季節性,菜農不得不“忍辱負重”。再加上信息不對稱,菜農常常陷于無可奈何的困境。同時,流通成本過高,一些不合理的稅費過多過高,以及行政壟斷等因素,導致出現“菜賤傷農、菜貴傷民”的常景。
因此,相關部門應及時公布全國的大蒜種植面積和產量等種植信息,指導農民科學種植,避免“價格高漲時一窩蜂種植,價格下跌時大面積棄種”現象發生。同時,越是“蒜你賤”相關部門越應該考慮菜農的處境,及早采取措施,避免菜農受傷、市民也受傷。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