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晚報記者 張鈺蕓 報道
??? 到今年的6月1日,"
??? 來自國家
??? 盡管在超市、商場取得驕人成果,但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三年之后,當初*難管的農貿市場依舊是使用違規
??? [記者調查]
??? 超薄塑料袋屢禁不絕
??? 菜市場:超薄塑料袋"滿天飛"
??? 根據 "禁塑令"的規定,我國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塑料購物袋 (簡稱超薄塑料購物袋;從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時隔三年,記者昨天走訪了滬上多家菜市場后發現,小商小販們仍普遍使用著禁用的塑料袋。
??? 在長寧路上的一家菜市場里,記者看到,每個攤位上都有塑料袋,蔬菜攤、肉攤多為白色塑料袋,水產攤位則用著五顏六色的塑料袋,全部免費贈送。一位女士購買了兩只南瓜后,擔心塑料袋會撐破,攤主馬上給她多套了一個。記者發現,這類白色塑料袋非常輕薄,幾乎手指一用力就能戳破,且沒有任何標識。而在水產攤位,攤主大多使用黑色或紅色的塑料袋,盡管材質略厚,卻帶著一股塑料的臭味。
??? "大家都覺得有顏色的塑料袋是用有毒塑料做的,所以我們賣菜的基本不用了,都用白色的;但是這種袋子薄,裝魚蝦之類的容易漏水,所以賣水產的還是會用有色塑料袋。 "一名蔬菜攤販告訴記者,每天上午都會有人在自行車上馱著塑料袋來叫賣,按照大小不同,2元到5元就可以買上100只。而對于"限塑令",也只有部分人才知道。 "剛開始菜場管過,但不送袋子,買菜的人不方便,影響我們生意,一段時間后就基本沒人管了。 "
??? 批發商:廉價袋取材垃圾塑料
??? 既然國家已經禁止超薄塑料袋的生產和銷售,那么這些禁用塑料袋究竟從何而來呢?日前,記者來到了城隍廟福佑小商品市場和曹安批發市場,在這里找到了四五家專門批發塑料袋的攤位。
??? 由于福佑小商品市場主要出售服飾、飾品、玩具等日用品,這里的塑料袋也多被小店店主順手買去。記者在一家專門批發塑料袋、包裝袋的攤位前看到,這里的塑料袋多以本色出現,且基本沒有異味,但價格*便宜的一種白色塑料袋,2元可以賣到50余只,批發價則更低,記者用手捏了捏,其厚度遠遠不及超市賣場出售的塑料袋,應該低于0.025毫米。而在這個攤位上,同樣也有合格的塑料袋出售,但其價格卻高出了不少,印有QS標識的塑料袋一個就要0.2元,價格*高的要0.5元一個。
??? 而在曹安路批發市場,記者找到了一種紅紅綠綠的塑料袋,批發商坦言:"這種塑料袋就是用垃圾塑料做的,自己家用*好不要買。 "在曹安市場側門入口處,一家雜貨店門口擺放著十多種塑料袋,相比正規塑料袋多為白色或黃色,超薄塑料袋就鮮艷很多。記者指著一種紅色塑料袋向攤主詢價,她表示每包只要1.5元,如果是規格更大的綠色袋子則為3元。而她甚至不知道這一包塑料袋是幾只裝,"我從來都沒有數過".記者看到,紅色塑料袋上只有"海德塑業"的若干個標識,而綠色塑料袋則更"簡潔",包裝上只有"中外合資"和"上海"兩種字樣。湊近一聞,這些塑料袋都有濃濃的怪味,攤主得知記者是自家使用后,建議還是購買白色塑料袋。"有顏色的塑料袋是用有毒塑料做的,還是白色的'純潔'點。 "
??? 超市:保鮮卷裝袋去放日用品
??? 和農貿市場里的塑料袋免費使用不同,滬上各大超市內的塑料袋依舊堅持收費。但記者走訪后發現,一些顧客打起了"擦邊球",用店內免費提供的保險卷裝袋充當購物袋,除了生鮮食品,還裝上了日用品。
??? 日前,記者在家樂福龍之夢店看到,蔬果攤位邊放著好幾卷的卷裝袋,大部分顧客都只撕下了一兩只來放蔬菜和水果,等待稱量。但仍在15分鐘內,記者就看到兩人撕扯了3、4個卷裝袋直奔下一層的日用品區。而在結賬臺,記者也看到了個別人把卷裝袋當成購物袋,裝著牙膏、面紙、肥皂等日用品離開,期間沒有任何工作人員上前阻止。
??? "自從'限塑令'開始以后,店里的卷裝袋確實用得比以前快了。"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些顧客不愿意購買兩三毛錢一只的購物袋,就會過來撕兩個卷裝袋走。"這畢竟就是免費提供的,我們也不方便阻止別人。 "
??? [環保機構]
??? 擴大"限塑令"范圍為時尚早
??? 調研:部分城市"限塑"執行力下降
??? "根據我們的調查研究,施行了三年的 '禁塑令'仍舊存在兩大空缺,一是農貿市場仍在大量使用超薄塑料袋,小商品市場則普遍免費贈送,二是超市的塑料袋收費執行率有所下降。"日前,環友科學技術研究中心限塑和包裝項目負責人楊緯和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 "'限塑令'過去兩三年后,政府和公眾的關注度都在逐漸下降,監管力度一弱就出現了反彈。"楊緯和告訴記者, 2009年環友科技研究中心對哈爾濱、杭州、蘭州、成都、鄭州、廣州六個城市進行了調研,發現80%以上的超市都對塑料袋進行了收費。而到了2010年,他們再對哈爾濱、鄭州和杭州3個城市進行調研,發現這一數據下降到了60%多。 "大型品牌超市的執行力度還是不錯的,主要是一些中小型超市為了吸引顧客,把免費送出塑料袋作為提高競爭力的手段,不再收費了。"而在農貿市場,即使是2008年的"限塑令"伊始,其執行難度也高,效果亦差。
??? 同時,環友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老百姓的手中,可以重復使用的塑料袋其功能也大多只發揮兩次。 "我們調查發現,78%的塑料袋被老百姓重復使用了,但這其中的50%被用來裝垃圾,也就是說其使用量只有兩次。但從理論上來說,使用以回收塑料為原料的專門垃圾袋對資源浪費會更小。 "
??? 意見:不應該急著擴大"限塑"范圍
??? "很多國家在限制塑料袋使用上,都沒有將農貿市場納入其中,我國的范圍從一開始就制定得太廣。"對于 "限塑令"可能再次擴容,楊緯和認為,還是應該集中行政力量做好超市、商場的監督工作。
??? "從目前的調查情況來看,已經有超市、商場出現了免費贈送塑料袋的行為,作為*能夠加以規范的地方,政府應該把有限的行政力量放在 '大頭'上,做好監督管理工作。"他建議,對于難以監管的農貿市場,甚至可以放一放。 "限塑要一步一步走,國外很多國家至今沒有限制農貿市場的塑料袋使用,與其讓限塑成為一紙空文,不如集中優勢力量攻下商場超市。"
??? 而在日前有媒體爆出限塑將擴展到食品、醫藥領域后,商務部商貿服務司標準處調研員李嘉建也表示,在食品、醫藥領域"限塑"或會引起新的問題,還需要諸多考慮。 "比如,如果在餐館'限塑',將會打擊消費者的打包積*性,會造成新的浪費。 "因此,楊緯和認為,"限塑令"政策如何調整完善,需要進一步研究論證,并加強與工商等執法部門的溝通協作。
??? "臺灣曾經也把餐館外賣列入限塑中,但一些經營者'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把塑料袋掛在店外的樹上,讓顧客自己去拿,以撇開自己和塑料袋的關系。就是因為實施中的種種困難,*后臺灣還是將餐館拿出了限塑范圍。 "楊緯和坦言,目前限塑尚未達到預期效果,繼續擴大沒有意義。
??? 建議:用稅收杠桿抑制塑料袋生產
??? 根據環友科技研究中心的調查,目前40%的老百姓能夠自帶購物袋,在環保意識增強和經濟杠桿的協同下,其比例比"限塑令"前有著大幅提升。但行之有效的經濟杠桿依舊有為人詬病之處,政府有著幫超市賺塑料袋錢的嫌疑。對此,楊緯和所在的限塑項目小組曾向發改委建議,或可學習愛爾蘭的稅收政策。
??? "愛爾蘭是世界上限塑*成功的國家。 "楊緯和表示,中國"限塑令"是使得塑料袋有償使用,要求消費者支付生產成本,而在愛爾蘭除了生產成本外,消費者還需要支付環境成本,具有懲罰性。這筆稅收被政府收取后,將用于廢棄物管理等環保項目,并向公眾公開使用賬目,獲得了廣泛支持。
??? 而在我國國務院辦公廳2007年12月31日發布的"限塑令"中,第四條明確指出,財政、稅務部門要盡快研究制定抑制廢塑料污染的稅收政策,利用稅收杠桿調控塑料購物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支持、鼓勵廢塑料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
??? "我國目前的稅收制度似乎難以做到愛爾蘭的模式,但這確實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向。 "此外,繼續加大對國民的環保宣傳教育,也是促進"限塑令"有效執行的關鍵,楊緯和認為。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