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刑法
??? 一、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的認定
??? 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中安全標準的理解與適用。
??? 肯定了該罪認定中的國家安全標準,那么對于尚未規定國家安全標準的,該如何處理?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本法規定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公布前,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現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準生產經營食品。所以,在案件認定中,如果相關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尚未出臺,仍然需要參考現行具體標準來進行罪與非罪的判斷。
??? 除了上述三類標準,筆者認為,"安全標準"還應當包括行業標準。在行業標準的把握上,應當區分該標準是"從嚴"還是"補缺".對于系從嚴規定的,不應當作為安全標準認定的依據,而對于沒有國家標準的"補缺"性標準則可以作為安全標準的認定依據。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食品不斷出現新品種,單純依據國家標準勢必造成大量新型犯罪難以控制,采用將補充性行業標準作為判斷依據將有利于打擊犯罪;而且行業標準作為行業內統一適用的標準,在判斷上具有平等性和普遍性。
??? 與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區分。"安全"與"有毒、有害"在認識上必然存在一部分競合。從一定意義上說,有毒、有害的必然是不安全的,但不安全的并不必然是有毒、有害的。從性質上來說,食品安全標準是法定的標準,而有毒、有害是客觀的事實,安全標準低于有毒、有害的標準,所以在具備有毒、有害性時就不再進行"安全標準"的判斷。
??? 二、食品安全犯罪"情節"的具體判斷
??? 刑法修正案(八分別在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在刑事責任的加重承擔上融入了對情節的判斷。應當注意的是,雖然修正案(八第二十五條對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刪除了"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和"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條件,但是在判斷"其他嚴重情節"或者"其他特別嚴重情節"時,這兩種情形仍然適用,因為刪除并不是對原有條件的否定,而只是通過更科學的表述使得判斷標準多元化。
??? 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對情節嚴重性進行考慮:(1主觀惡性,如是否為再犯、慣犯;(2行為性質,主要表現于犯罪手段,如手段本身是否惡劣隱蔽,是否具有集團化的分工;(3犯罪對象,如生產、銷售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或與嬰兒相關的食品;(4危害程度,如造成人民群眾恐慌,嚴重影響國家形象等;(5涉案數額;(6特殊時期,如在地質災害期間或傳染病防控期間。"其他嚴重情節"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補充,所以在解釋上雖然不要求內容的相似,但在社會危害性的評價上應當具有相當性。
??? 以上僅提供了"情節"考量的因素,但在適用上仍然必須堅持罪刑相稱,即情節輕重的把握。對此,筆者認為"其他嚴重情節"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補充,所以在解釋上雖然不要求內容的相似,但在社會危害性的評價上應當具有相當性,即從具體情節來看,行為雖未造成人體嚴重危害,但是從被害人數、涉案金額等方面考慮危害性并不弱于前者方可認定該情節。另外,"其他嚴重情節"分別存在于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基于二者法定刑設置的不同,在情節的具體把握上也應當有所區分。
??? 三、"并處罰金"的具體適用問題
??? 食品安全犯罪作為經濟犯罪,罰金刑的適用具有較好的預防效果,但是該規定也會引起司法實踐中量刑標準缺失的疑慮。根據*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財產刑若干問題的規定》,刑法沒有明確規定罰金數額標準的,罰金的*低數額不能少于1000元,但并沒有規定*高限額,這使得"并處罰金"的適用空間過大。筆者認為,司法實踐中需要建立一定的"量刑價目表"以明確具體情形下罰金的幅度或數額,實現量刑的規范化,為此需注意以下問題:**,罰金的適用應當發揮"剝奪違法所得"的功效,在有銷售金額的情況下,罰金數額與銷售金額應當呈現出一定的梯度;第二,在沒有銷售金額的情況下,罰金數額應當考慮生產經營的數量和規模;第三,根據司法解釋,罰金的適用應當綜合考慮影響刑事責任的所有情節。但各個情節對罰金適用的影響力并不相同,應當從罰金刑"特殊預防"的目的出發,對情節進行經濟因素與非經濟因素的判斷,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相關罪名中"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的規定,即是讓司法者對經濟性與非經濟性因素全面加以考量。
???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廳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