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引子
???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 主持人 王付永 深圳特區報記者
??? 郭 祥 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
??? 食品安全監管切忌"一葉障目"
??? 主持人:國家對于"瘦肉精"的監管早在9年前就出臺了相關的規定。2002年2月,農業部會同衛生部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出臺了《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藥品目錄》,將"瘦肉精"列為禁用藥品,并將"瘦肉精"列入年度例行監測計劃。多年以來,農業部一直把瘦肉精監管作為工作的一個重點。但是依然有企業以身試法怎么看這個現象?
??? 郭祥:出現這種事情一點也不奇怪,相關部門只是針對事件本身處理,很少有人關注事件背后深層次、行業性的質量隱憂。其實完全可以通過一件食品安全事件深挖,從而將敗壞行業健康發展的因子徹底根除。從"蘇丹紅"到"三聚氰胺",食品安全問題不僅僅反映在某種食品,而可能是整個食品行業本身,僅僅因為某個公司的規模大放大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才引起外界的重視的,無論是"瘦肉精"事件還是"三聚氰胺"事件,莫不如此。
??? 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管上還是處罰上,切忌"一葉障目",要處罰食品安全事故的當事人,更要"拔出蘿卜帶出泥",把危及行業健康發展的土壤進一步整飭。從2000年的毒瓜子,到2003年的金華火腿案,再到蘇丹紅,到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2010年的地溝油和現在的雙匯瘦肉精,我們治理上從來是"只見其一,不及其余",重懲罰而輕于治理、疏于規范,導致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逐漸從個案走向行業。
??? 宋建武:河南省孟州等地發現"瘦肉精"問題,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堅決查處,嚴肅追究責任。為進一步加大查處工作力度,在前期農業、商務等部門派出督查組赴河南調查的基礎上,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會同公安、監察、農業、商務、衛生、工商、質檢等部門組成聯合工作組赴河南督導查處。與以前處罰類似的食品安全問題相比,這次的行動凸顯了一個可喜的變化:食品安全問題的處置突破"個案查處"思維。食品安全從來就是一個系統性工程,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要有"系統性"思維。
??? 可借鑒國外鏈條式管理的經驗
??? 主持人:國外在這方面的監管有何經驗?中國可否借鑒?
??? 林衛芬:西方國家在食品生產、銷售、監管方面都有一套成熟的做法可供借鑒。德國的法律規定,"食品生產企業必須確保其產品符合法律的規定".**,食品生產企業必須在當地食品監管部門登記注冊,并被納入應予管理的風險列表之中。這就杜絕了無證商販非法進入食品流通領域的渠道。換言之,食品監管的**步是,確保進入食品流通領域的全是登記注冊的生產廠家。這就保證了所有從事生產和銷售的企業進入法律監管的視野和框架之內。其次,法律為生產廠家規定了一套嚴格的操作程序。這套程序包括對生產車間、容器和灶具等生產設備,以及地面和周圍環境的衛生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規定,對個人衛生、素質或專業知識的要求與規定等。此外還包括對冷庫、儲藏、運輸和包裝的要求。
??? 德國的這套食品管理體制,在歐美又叫食品回溯追蹤監管體系,即不把食品安全問題當作一個孤立的個案,而是把食品安全管理作為一個鏈條進行系統化管理。也就是把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都記錄在案,一旦出了問題,可迅速查找問題源頭,而每一個相關的監管機構管理它*近的一個環節。比如監管機構在豬肉上檢查出"瘦肉精",就要求銷售方追溯到上一個環節,如果追不到,責任就由銷售方承擔。這是一個常識性問題,上一環節再追溯上上環節,*終查找到問題的源頭,把問題基因連根拔除。這種管理方式環環相扣,不容易產生什么疏漏。
??? 郭祥:這樣鏈條式的管理也克服了我們食品多頭監管的痼疾。多頭監管造成管理成本提升、責任不明晰、缺乏系統性。有人指出:"六七個部門管不住一頭豬",這并非笑談--生產獸藥的企業由農業、工商部門負責管理;使用獸藥的養殖業由農業部門管理;飼料生產企業和飼料添加劑由農業部門負責;生豬收購和屠宰企業由商業部門負責;生豬銷售及衛生監督由商業、質檢和衛生部門負責。這種管理體制往往造成部門職能交叉、責任不清的現象。
??? 信息不對稱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
??? 主持人:目前階段,在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上,信息流動的不充分對于食品安全意味著什么?
??? 宋建武:在過去幾年中,食品安全事故,讓人們認識到了許多專業名詞。比如火腿里的敵敵畏,咸鴨蛋里的蘇丹紅,火鍋里的福爾馬林,木耳中的硫酸銅,奶粉中的三聚氰胺。與此同時,人們也付出了健康的代價。為什么人們總是在經歷了問題食品帶來的傷害后,才去追究認識那些"隱藏"在食物中的有害物質呢?這就是食品信息不對稱,它是導致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食品質量有沒有問題只有吃了以后才知道,如果肉眼能夠看到問題,人們就不會去吃,所以,人們在食品安全上付出的代價遠比其他東西來得大。從信息傳播的角度看,讓信息充分共享是打破食品信息不對稱,在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建立信息平衡的關鍵手段。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