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2月17日,國內油脂類期貨全線下跌。
??? 此時,一則消息正在瘋傳,中國將降低豆類商品
??? 傳聞能否成為事實還有待進一步確認,影響則在繼續發酵,當天晚間CBOT大豆3月合約大漲2.8%,第二天一早黑龍江競價銷售大豆,計劃拍賣的20689噸黑龍江大豆全部流拍。
??? 一位大型油脂企業內部人士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也是從市場獲知了這個傳聞,并沒有得到權威確認。
??? 僅從下調關稅的邏輯上似乎很好理解,那就是降低大豆進口成本,緩解油脂壓榨企業的生存壓力,同時緩解農產品[17.18 -2.16%]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
??? 不過,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沒有獲得確認的調稅傳聞,真實性非常值得商榷,即使*終關稅下調的消息獲得確認,其影響也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
??? 上述人士就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降低關稅帶來的成本價格下降,很可能被國際市場價格上漲所抵消。
??? 事實上,歷史上大豆價格下調就曾經出現過類似情況。中國降低關稅,國際市場就開始炒作中國需求,*終財稅部門降低關稅往往是為國際市場大豆價格進一步上漲買單。
??? 沒有確認的消息
??? 國家下調農產品進口關稅。2月17日的這一傳聞,迅速攪動了國內大豆和油脂期貨市場。
??? 當日,大連豆油、棕櫚油、鄭州菜籽油全線下跌,受此影響,當日CBOT大豆大幅走高。
??? 而此前,美盤大豆正在深幅回調。此前連續5日下跌,美豆期價觸及七周低點及60日均線,各方消息也顯示,全球范圍內的大豆需求正在放緩,同時預期供給增加。
??? 美國農業部報告稱,截至2月10日當周,大豆
??? 傳言助推,加上低價吸引技術性買盤回場,主多買盤推升大豆期價大幅回漲。
??? 但是記者追蹤該條消息來源則發現,此次關稅下調消息傳聞,離*終確認還有一段距離。
??? 消息來源實際上是路透社報道的有消息人士周四透露,中國商務部就下調一系列進口稅率向其他部委征詢意見。
??? 該消息人士稱,商務部希望促進中國匱乏資源及高科技產品的進口,報道稱該官員曾在春節后見到商務部的這份文件,細節還有待其他部委的討論,*終方案在中國國務院通過后才能實施。
??? 東方艾格農產品分析師陳麗娜則表示,即使關稅政策調整,大豆的調整可能性更大,豆油進口量并不大,2007年曾出現的關稅政策調整,也是大豆進口關稅從3%調整為1%.
??? 實際影響有限
??? 有分析人士則表示,即便這一消息*后獲得確認,*終效果很可能也不容樂觀。
??? 事實上,早在2007年,中國就曾宣布實施類似關稅下調政策,規定大豆進口關稅的稅率從3%降為1%.*終政策卻陷入尷尬境地,國內的稅收優惠政策,往往為大豆出口國價格上漲、稅率上調買單。
??? 進口國通過降低關稅以期降低進口成本,增加進口量以緩解供應的壓力,出口國則實行新的稅制上調關稅,進口國和出口國往往展開在油脂油料上的關稅大戰。
??? 在2007年油脂價格高企和國內菜籽和大豆大幅度減產的雙重背景下,為了緩解國內油脂供應的緊張局面,中國曾決定對大豆實行臨時進口關稅,規定在2007年10月至12月的三個月期間,大豆進口關稅的稅率從3%降為1%.
??? 但在關稅下調之后,國外市場大豆價格卻齊刷刷地上漲,完全抵消了國內關稅下調所帶來的進口成本下降。此后,管理層又將大豆臨時進口關稅的稅率期限兩次延期,將原本2007年12月結束的政策延長至2008年9月30日。
??? 與中國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印度。印度政府在2007年曾四次下調了油脂的進口關稅,但由于國內的供應緊張以及CPI的居高不下,印度政府迫不得已決定再次下調油脂油料的進口關稅。
??? 恰恰相反,油脂油料的出口國則開始實行新的出口稅制。阿根廷政府決定實施累進制糧食出口關稅,即當出口價格上漲時,出口關稅也隨之上調。根據阿根廷政府的規定,2008年,3月11日大豆的FOB價格為538美元/噸,大豆出口關稅將從35%上調到46%.
??? 同樣,全球棕櫚油生產**大國的印度尼西亞也決定從4月份開始上調毛棕櫚油的出口關稅和基礎出口價格。將毛棕櫚油的出口關稅稅率從當時的10%上調到20%,基礎出口價格從988美元/噸上調到1196美元/噸。
??? 關稅的調整顯示出進出口國之間對于油脂油料資源的激烈爭奪,顯而易見,進口國調低關稅的政策并沒有給進口企業帶來太多的實惠,反而為國際炒家們提供了新的炒作題材。
??? 進口的一方想通過下調關稅來降低進口成本,促進貿易商的進口,以緩解國內供應緊張的狀態;而出口的一方則通過上調關稅以使國內的油脂油料能賣個更好的價錢,一方面增加農民收入,另一方面使國家稅收增加。
??? 關鍵在定價權
??? 關稅下調未必能降低企業的進口成本,結果往往是有定價權的出口國*終獲益。作為全球**的大豆進口國,關稅調整顯然不是*佳選擇。
??? 按照現在價格測算,按進口大豆到港價格4300元/噸,豆油10000元/噸計算,若該傳聞成為事實,進口成本方面,大豆將下降84元/噸,豆油下降400元/噸。這將提升進口大豆及豆油在中國的競爭力,從而提振美豆出口情況。因此,該傳聞當日即推動國際市場大豆上漲。
??? 但是這一政策無論是對國產大豆還是食用油壓榨企業,都很難說得上是利好因素,即使是降低關稅直指的通脹因素,效果也非常有限。
??? 盡管進口關稅降低2%,可以降低進口成本,但受此消息影響,2月17日**CBOT大豆3月合約卻大漲2.8%,外盤價格**上漲的幅度就完全吞噬了降低的成本。如果國際市場進一步炒作中國需求,南美和美國大豆市場出現大幅上漲,將會是大概率事件。
??? 事實上,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下調關稅都不是明智的選擇。從基本面看,不管美國還是中國東北,大豆都是豐收的,真實供求并沒有出現問題,市場價格上漲完全是國際炒家炒作中國需求。國際炒家看準中國還會大規模購進大豆,大肆做多,國際市場價格持續走高。
??? 業界普遍認為,宏觀調控部門增加拋儲量、降低價格,滿足國內企業的需求才是降低食用油價格、緩解通脹壓力的明智選擇。
??? 業內人士分析,實際上中國手中持有足夠多的大豆,完全能夠滿足需求,國際市場也不存在大豆供給不足的問題,此前市場預期供給增加、需求減緩就是證明。
??? 上市大型
??? 大量拋儲風險則同樣存在。如果國際炒家看準中國手中儲備已經拋完,或者儲備不多,再次大肆做多,繼續炒高價格,而到時中國企業和國儲仍要繼續購買,到時候為大豆上漲買單的仍然是中國。
??? 但是不管怎樣,在如今的豆類甚至不少農產品領域,中國處于被動地位,關鍵還在于不掌握定價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