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過節了大魚大肉吃得多了,很容易成酸性體質,酸性體質致病是人們的一貫認識。 但年底一種“酸性體質致病是偽科學”的論調出現,顛覆著人們以前的認識,酸性體質致病有沒有科學依據?
?????? 食品調節酸堿平衡是商家噱頭
人體“酸堿體質說”是一條流傳甚廣的“理論”,其認為人類的大部分疾病是由“酸性體質”造成的,因其迎合了部分人對待飲食和健康的某種心理,加上一些保健品商販的推波助瀾,經過反復的傳播和再加工,儼然成為一條流行的“醫學常識”。
現在很多的食品廣告明確注明屬弱堿性,能起到調節人體酸堿平衡的作用。對此,郝小元說:“這完全是商家的噱頭。”
人體體液有很多種,不同體液各有各的酸堿度,且相差很大。即便是同一種體液,由于環境的不同,自身酸堿度也存在一定的浮動范圍。例如正常的尿液pH值在5.0到7.0之間,其酸堿度會受到所吃食物的影響,吃肉、蛋、奶時,pH值會偏低一些;吃蔬菜、水果則會相對偏高一些。
但尿液的酸堿度是腎臟調節的結果,而且作為被隔離在膀胱中的排泄物,不會影響到人體的機能。因此,以某一種體液在某一時刻的酸堿度來衡量所謂體質的酸堿性是不科學的。
正常情況人體內酸堿處平衡狀態
郝小元介紹,人體的消化系統、排泄系統和呼吸系統都能夠精密地控制酸堿平衡,同時血液中有各類緩沖物質,它們組成了身體內部的酸堿緩沖系統。在正常人體內,酸和堿是永遠處于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不論是什么食物,吃到胃里都會變成酸性的,因為胃酸是含0.2-0.4%鹽酸的強酸。當食物從胃進入腸道,又會被堿性的腸液影響,變成堿性的。酸堿度不同的食物無法改變人體體液的酸堿度。
人體血液的pH值通常在7.35-7.45之間,如果低于7.35就屬于酸中毒,高于7.45就屬于堿中毒。像呼吸衰竭、二氧化碳滯留、缺氧,或是腎功能衰竭導致排酸功能下降,都可能引起酸中毒,這已經不屬于保健范圍而是實實在在的疾病了。若病人出現這種情況就要適當地補充堿(蘇打水。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