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東莞市民餐桌上晶瑩剔透的河粉,竟然是陳倉米和變質、發霉米經漂白加工的。記者暗訪后發現,“河粉專用米”來自于陳倉、變質、早稻、發霉米糧,在被磨成米漿前,均經過漂白粉漂白;漂白后成功“變臉”的河粉含有二氧化硫、黃曲霉素等致癌物質。業內人士透露,東莞50多家河粉加工企業每天需要總計30萬斤“河粉專用米”,可制成上百萬斤河粉。(12月29日《羊城晚報》
問題河粉的報道上月29日見報后,廣東省質監局作出緊急回應,將在全省范圍內部署河粉專項檢查,確保節前食品安全。不得不說,這一專項檢查來得似乎有點晚。早在上月9日媒體就獲悉,東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在*新一次的
雖然質監部門聲稱,從去年11月下旬起,東莞市質監局部署了對全市河粉生產企業開展專項整治的工作。截至目前,已檢查河粉生產加工單位共80家(次,立案查處不合格河粉產品生產加工單位30家,查封了問題河粉550公斤、原材料9200公斤。但被查封的550公斤問題河粉還不到每天上市的100萬斤問題河粉的零頭。從記者暗訪時有關企業肆無忌憚的加工過程看,質監部門*近的專項整治并未對他們產生多大影響。即將開始的河粉專項檢查是否也會重蹈覆轍,實在讓人捏把汗。
食品安全問題,說到底還是監管問題。如果有關部門能認真履行職責,監管力度足夠,給不法廠家十個膽子,也不敢生產有毒有害食品。但現在有關部門的日常監管明顯形同虛設,以至于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有毒有害食品出現,讓百姓防不勝防,購買食品時總是提心吊膽。我們畢竟不都是化學家和農產品專家,平時工作就夠忙的了,哪有時間來記這么多購買技巧? 每次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相關部門總有這樣那樣的解釋,就是沒一次肯坦白承認自己監管不力。不是說食品檢測指標落后就是檢測設備不夠先進,或是撥款不足、人手有限,要不就是說已部署了專項整治。可每次突擊檢查和集中整治幾乎都是被動應對,少有主動出擊的,難得的檢查也多是走過場。難怪記者暗訪可以輕易發現的問題河粉,有關部門檢查了80家河粉生產加工單位,才查獲區區550公斤。 雖然國家這些年*為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不僅給食品監管部門增加了撥款和人員編制,還斥巨資購買了大量先進檢測設備。但有關部門的工作態度依然令人擔憂,食品安全狀況自然也無法改善。先進的檢測設備多在庫房里睡大覺,專項經費則被挪用去蓋樓、買車、發補貼和福利。食品監管部門的心思都不用在正事上,而是一個勁的為自己和小集體撈好處,難怪食品安全問題總是層出不窮。 相關部門不能坐等媒體曝光食品安全問題,應該主動承擔起監管責任,別總是互相扯皮,推卸責任。如果總是依靠媒體曝光和百姓舉報,甚至讓小學生用實驗來舉證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