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 今年我國糧食總產達到10928億斤,比上年增加312億斤,增長2.9%,再創歷史新高。由此,我國糧食總產實現了半個世紀以來首次“七連增”,糧食產量連續四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
???
??? 從科學家產量到農民產量,超級稻推動水稻單產水平提高
??? 水稻專家表示,目前,一般超級中稻高產田塊畝產可達到800公斤以上,大面積推廣可比普通水稻品種增產15%左右,同時品質可達到國標三級以上,實現了高產優質。因此,推廣超級稻是提高水稻單產、增加總量的有效途徑,對保證稻米市場供給具有重要意義。
??? 東三省是我國超級稻覆蓋率*高的地區,在今年6500萬畝水稻種植面積中,超級稻占了60%以上。“超級稻為口糧供給做出重大貢獻。近年來,粳稻價格居高不下,今年東北粳稻‘地頭價’就達到了每斤1.3元以上,創歷史*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粳米的消費量逐年上升,從20年前的年人均35斤上升到60斤,而國際稻米供給來源主要是東南亞國家的秈米,因此很難利用國際市場調節國內市場。”多年來,中國工程院院士、北方粳稻區超級稻品種選育與示范協作組組長陳溫福不乏緊迫感,為此,他也一直致力于北方超級粳稻的育種推廣,并屢有突破。
??? 經過十年的努力,陳溫福及其團隊育成通過部省級認定的優質超級稻品種達16個,累計推廣面積超億畝,近年來,在東三省的平均覆蓋率超過60%,在適宜稻區達80%;每畝平均增產稻谷50-65公斤,新增直接經濟效益124.67億元。
??? “東北超級稻已經實現從小面積示范到大面積推廣,從科學家產量到農民產量的歷史性轉變,由此拉動東北水稻平均單產從‘九五’末期的424.6公斤,迅速提高到現在的488公斤,增幅高達14.9%,遠高于全國同期水稻平均增產水平。”陳溫福驕傲地說。
??? “超級稻經過百畝、千畝、萬畝的示范,通過品種選育與技術集成和推廣,推動了全國水稻單產上臺階,‘十一五’以來,全國水稻單產屢創新高,超級稻將全國水稻單產從2004年的419.7公斤提高到2009年的438.6公斤。”中國水稻所所長、長江中下游超級晚稻品種選育與示范協作組組長程式華告訴記者。
??? 雙增一百,重災之年的重大考驗
??? 今年是近年來氣象災害嚴重的一年,從年初東北冰凍雪害、西南的干旱,到四五月份長江中下游連日低溫,到6月中旬以后從南到北的強降雨,對水稻生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水稻特別是超級稻生產能否保持良好勢頭,成為決定全年糧食產量的關鍵所在。
??? 為此,農業部提出并強力組織實施了超級稻“雙增一百”科技行動。通過“國家首席專家-省首席專家-縣級責任專家-包戶技術人員-科技示范戶”的技術推廣工作體系,在每個示范縣明確一批技術指導員,包村聯戶,在關鍵環節深入到田間地頭,手把手、面對面地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
??? 秋收時節,記者在江蘇省如東縣亞蘇村采訪,農民花建國種了10畝超級稻,他告訴記者:“今年雖然受了災,水稻單產仍然達到800公斤,比去年高了100斤,一是品種好,今年種的是超級稻新品種南粳44,二是肥水調控得好,技術員指導我采用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根據品種的特性,在*適宜的時間施*適量的肥。”據統計,2010年江蘇省超級稻推廣面積達850萬畝以上,畝增產120斤以上,畝節本增效150元以上。
??? 在湖北,超級稻也實現了“災年不減產”.“超級稻在今年低溫陰雨及洪澇災害的氣候條件下表現出了較強的抗性。超級稻根系發達,活力強,對洪澇災害的抗性和忍耐力比常規稻強,同時,超級稻具有較強的莖蘗頂端優勢和再生能力,災后恢復生長快。”湖北省超級稻專家黃見良告訴記者。據介紹,湖北省今年超級稻推廣面積達到915萬畝,畝均增產55公斤,畝增收益110元。
??? 在黑龍江墾區,超級稻平均畝產630.5公斤,較墾區平均畝增產62.2公斤,畝增收益111元。“超級稻的推廣,輻射帶動了墾區水稻生產水平全面提高,今年墾區水稻種植面積1923萬畝,平均畝產達568.9公斤,較上年增加2.8公斤,占墾區糧食總產的60.5%,為墾區糧食實現350億斤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黑龍江農墾總局局長隋鳳富對記者說。
??? 重慶更是將超級稻作為水稻高產創建的主要載體,通過“百畝科技攻關、千畝核心示范、萬畝高產創建”,輻射帶動大面積示范推廣,實現超級稻良種、良法、良制配套。其中,南川區1.02萬畝超級稻示范片平均畝產665.6公斤,比非示范區增產133.1公斤,增產25%,比非示范區畝增收274.5元。
??? 農業部科教司司長白金明告訴記者:“今年全國超級稻生產再創佳績,得益于大聯合大協作的機制創新,更得益于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今年新增惠農政策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著力在不同區域、不同品種、不同災害程度的關鍵技術環節上。通過行政組織推動,科技人員與農民的聯動,分品種、分區域、分時節把政策落實在了技術關節點上,顯示出政策和技術結合的強大效應。”
??? 超級稻新內涵:擴大面積、均衡增產、挖掘潛力、節本增效
??? “超級稻”一直是世界育種專家的夢想。1996年以來,在財政部的連續支持下,農業部組織實施了“超級稻育種計劃”.十余年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及其團隊一直致力于超高產育種研究,“超級稻育種計劃”分三期實施:**期*高單產達到700公斤,已在2000如期實現;第二期單產達到800公斤,于2004年實現,比計劃提前一年;當前,袁隆平及其團隊正利用分子育種技術,努力向第三期單產900公斤的育種目標邁進,袁隆平說,“2015年前實現超級稻畝產900公斤很有信心。”
??? 在不斷創造高產紀錄的同時,超級稻的推廣面積也在迅速增加。據統計,2006-2009年,全國共示范推廣超級稻2.2億畝,年均推廣面積7400萬畝,占全國水稻面積的17%以上;年畝均增產71.1-76.4公斤,累計增產稻谷1617萬噸。
??? “超級稻攻關15年,新時期將有新內涵。作為水稻大國,超級稻不光追求**高產,更多的應該為生產服務,提高大面積單產水平。培育豐產性、抗性、優質性和適應性‘四性’較高的水稻良種。”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稻區超級早(晚稻品種選育與示范協作組組長謝華安告訴記者,“華南稻區高溫多濕、臺風暴雨頻繁,生態類型復雜,因此對水稻抗病蟲等綜合性狀要求更高。”
??? 程式華認為:“‘十二五’水稻育種趨勢應該是綜合育種目標,從追求產量的狹義目標發展為追求綜合性狀的廣義目標。我們用了不到十年時間攻克了一期、二期產量目標,今后要在改善品種特性上下功夫,加強‘廣適性’、抗病、抗蟲、抗逆超級稻品種的選育。”
??? 白金明表示,圍繞糧食安全戰略需求,“十二五”期間,將按照“擴大面積、均衡增產、挖掘潛力、節本增效”的總體思路,加快超級稻新品種選育,加強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實現超級稻品種類型由高產向廣適、優質、節本并重轉變。到2015年,新增加超級稻品種30個,推廣面積達到1.5億畝,繼續保持我國水稻育種和栽培的國際**水平,為提高水稻綜合生產能力做出新的貢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