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外資
一年大限將至商業網點立法或再難產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全國人大代表、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步步高)董事長王填揮手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強調。
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組織了一次商業企業全國人大代表的座談會。步步高王填、武漢中百汪愛群、合肥百貨鄭曉燕、河南萬果園黃玉清等流通業“大佬”出席了這次座談會。
會上,王填提出的進一步推進商業網點規劃立法和條例出臺的發言引發了“大佬們”的強烈共鳴。
八載無功而返
*新消息顯示,全國人大財經委已經將王填聯名三十多名人大代表提出的《城市商業網點規劃法》議案列入228號議案,進入一類立法規劃。
“這是我連續八年提出加快商業網點規劃立法進程的議案,我已經不知道什么感受,總而言之,再也不能等下去了!”王填說。
2003年全國兩會上,針對外資超市違規開店,王填提出建立一部《商法通則》,以規范內外資商業企業的違規行為。但由于牽涉范圍太廣,這份議案*后被轉為建議案。
之后,王填又自費10萬元聘請法律專家擬訂了“商業大店法”草案。在2004年的全國兩會上,坐在薄熙來后排的王填把“商業大店法”草案親手遞交給了當時這位商務部新任部長。
從2003年到2009年的7年時間里,王填每年的全國兩會都以議案、建議等形式,向全國人大和其他相關部門提出制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法》、《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管理條例》的建議和請求。
行業內外輿論的呼吁,使得全國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管理工作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務院2004年開始起草法規《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此《條例》一度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2006年11月,國務院法制辦召集有關部門、業內企業及專家召開座談會征求意見。隨后,2007年3月,國務院法制辦等部門再次召集有關部門、企業和專家征求意見,遺憾的是,《條例》的正式出臺卻一直只聞雷聲,不見雨點。
2010年全國兩會,王填再次將《城市商業網點規劃法》帶入全國人大,建議全國人大加快出臺商業網點規劃條例和法規。“我已經說了8年了,希望今年有個交待!”王填無奈的說。
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3月初,商務部陳德銘部長召開了商業流通界二十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了解商業流通界的建議和議案,其中商業立法成為流通界企業家代表的共同呼聲。
作為企業家代表之一的中興商業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劉芝旭當時向陳德銘部長建議,應盡快啟動商業立法。劉芝旭向《中國經營報》記者直言,中國超市“殖民化”已經非常嚴重,應該啟動立法阻止這一趨勢向百貨業蔓延。
王填說:“我覺得本土商業企業一直在頑強的生存。目前在東南沿海一線城市,大賣場業態已經被外資占領了90%,再不進行立法反壟斷,將會涉及國家商業流通安全。同時,外資"殖民化"傾向正在向中西部二三線城市蔓延。”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2008年,百強企業中的19家海外品牌企業店鋪數量增長了13.1%,達到4613家,其中銷售規模排名前三名的
與此同時,本土超市的開店速度則有所放緩,剔除特殊因素,門店總數增長10.6%,為十年來增幅*低的一年。
外資賣場門店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在于,2008年9月12日,商務部發布文件,外資零售門店審批權將下放到省一級商務部門。這使得地方政府紛紛向外資商業拋出橄欖枝,大力吸引外資項目落戶,以此給當地帶來引資政績和稅收。
在武漢商圈,家樂福、沃爾瑪、易初蓮花等賣場相繼進入,商業網點的密集度加大,賣場之間的間距從以前的5公里縮小到3公里,到現在,1.5公里內就有兩家賣場,很多門店相隔就是一條馬路。
又如長沙南部城區,在不到4公里的范圍內,就有包括家樂福、沃爾瑪在內的四家面積在一萬平方米以上的大賣場。
王填認為,一些國際知名零售企業依靠其強大的財力和一些地方為引進外資所給予的超國民待遇,在一些城市突破商業網點的合理布局而強行甚至違規開店,這給處于相對弱小、正在成長中的國內零售企業以致命打擊。
一家北方的商業企業老總給《中國經營報》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在當地省會城市的市中心有塊20多畝的地,要建一個大型購物中心,營業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但是當地區政府表示必須是世界500強才能來開大賣場,直接排除了內資企業;同時,外資企業立即據此與政府談條件,要求租金優惠、政府修停車場等。
這位老總直接算了一筆租金賬,僅租金超優惠的政策,外資要比內資企業成本一個月低60萬元,一年的租金成本差距是720萬元。同時,政府給內資企業的租期為20年,而給外資的租期是20年再加上20年,那么外資20年的成本優勢超過1.4億元。
“這實際上是還沒有比賽,內資企業就面對1.4億元的成本劣勢,如何競爭?”前述老總感嘆道。
一年大限將至
“《條例》應該盡快出臺,一是可以限制商業網點盲目規劃開發,造成資源浪費;二是營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讓外資、內資都在一條起跑線上。”中國連銷經營協會會員部主任楚東說。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國雄一直參予《條例》的討論和起草工作,他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目前80%的地級城市已經完成商業網點規劃的修編,省會城市和直轄市都已經完成商業網點規劃修編,現在正面臨第二輪規劃修編,因而條例應該盡快出臺。”
盡管外界呼聲不斷,但是經過8年磨礪之后,相關部門仍然在統一認識和協調意見過程中,《條例》出臺仍然前途未卜。
王填曾經參加了兩次《條例》征求意見會,他說:“事實上,《條例》已經反復修改完善,征求了不同方式的意見,就內容來說,已經相當成熟了,但是由于程序未走完,至今遲遲未能頒布下發。”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得了一份內部《條例》(草案),草案明確提出,“各級城市的商業主管部門為商業網點建設的主管部門,履行下列職責,根據政府要求具體制定商業網點建設發展規劃;對商業網點建設人提出的申請報告和有關證明進行審批;負責召開商業網點聽證會,對聽證會作出聽證結論。”
上述草案明確提出:“商業主管部門負責商業網點建設項目的審批,審批時應征求發展與改革、規劃、土地、環保、工商、交通等有關政府職能部門的意見。”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份草案將商業網點規劃審批大權直接定為商務部門,由于行政審批帶來巨大的利益,因而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不愿意淪為“陪襯”。《條例》未出臺的重要原因是相關部門的利益博弈問題。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條例》商業網點規劃的審批權,利益高達幾十億元,起初住建部表示反對,但是商務部出面做了工作,認為商業網點規劃,在哪兒選址,商務部是專家,住建部不應該過多審批,隨后住建部放行。
“但是,*近以來,國家發改委相關部門又表示反對,表示要求主導審批。究其原因,還是不甘心審批利益旁落。其實,幾個反對部門對條例內容并沒有提出相左的意見,如果這部條例換由國家發改委主導審批,那么內容將會原封不動的出臺。”前述知情人士稱。
“《條例》由國務院法制辦論證、征求意見已經有兩年多了,今年是*后一年,如果《條例》仍然議而不決,法制辦明年就不會再立項了。”黃國雄不無擔憂的說,“但現在這種可能性非常大!”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