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中新網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前校長、知名植物生理學家許智宏代表與會專家對媒體表示,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產業革命,中國生物產業發展大力推進轉基因生物品種研發與產業化,對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中國在高新技術領域核心競爭力、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均具重要戰略意義。
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以轉基因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2008年啟動“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科技專項,2009年頒發抗蟲轉基因水稻和轉植酸酶基因玉米生產應用安全證書,今年中共中央1號文件更明確提出要“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專家們稱,中國政府依照法規對轉基因新品種研發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有效的安全管理十分必要,希望相關主管部門能以適當形式,盡快公布轉基因新品種研發過程中有關安全評價和管理的信息。同時,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培育新品種屬于新事物,對此出現爭議和質疑是正常的,有關轉基因技術的討論,應秉持科學理性的態度。
中國轉基因作物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是繼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二個擁有轉基因抗蟲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就整體研究水平而言,中國在發展中國家處于**地位,一些領域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統計,近5年來,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年均增長10.8%,自1996年以來,轉基因產業快速發展,13年間由170萬公頃迅速增至2008年的1.25億公頃,增長了近74倍。到2008年,全球已有25個國家的1330萬農戶種植轉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10多個品種。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