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2009年,我省
為此,我省提出了2010年力爭糧食總產量達到950萬噸的目標。由于我省農業基本生產條件差,靠天吃飯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扭轉,加上現有基數高、基礎設施弱、氣候等不確定因素增多,糧食總產量達到950萬噸將面臨哪些挑戰?將采取哪些政策措施來增強我省糧食的可持續增產能力?記者為此走訪了相關人士進行分析。
增產背后的新壓力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關系民生之大計。
從2003年到2008年,我省糧食生產連續5年穩產在800萬噸以上。但只是實現了供求基本平衡,保障糧食供給的壓力仍然很大。2008年,我省人均占有糧食338公斤,低于全國380公斤的人均水平。
從全球看,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2009年全球饑餓和營養不足人口達10.2億,為1970年以來*高,且增長仍在持續,背后隱藏著嚴重的糧食危機。從全國看,我國糧食連續6年增產,總產量達到1萬億斤以上,但目前全國糧食產量仍然處于緊平衡狀態,而且糧食生產需求呈剛性增長。為此我國提出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到2020年以前達到1.1萬億斤,才能保證全國糧食供需平衡。
我省被國家列為糧食產銷平衡省,由于省內年度之間、區域之間、品種之間供需存在不平衡,全省一直處于低標準的緊平衡。2008年,省委、省政府確定了旱作農業區新增50億斤糧食工程的目標。
省農牧廳廳長武文斌解釋說:“在2008年的基礎上,經過5年努力,新增糧食50億斤,到2012年使甘肅糧食產量超過1000萬噸,全省人均糧食占有量的水平就能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或略高一點。達到這一目標,甘肅的農業基礎地位才能進一步鞏固,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才會有強大支撐力。”
長期奔波在農業一線的武文斌向記者介紹,糧食生產受自然因素制約影響較大,一般遵循“兩年豐收、一年平收、一年歉收”的規律。隨著全球變暖、*端天氣事件頻頻發生,要保證2010年我省第7個年頭糧食繼續增產、總產量達到950萬噸,壓力巨大。
??? 據分析,**,自然條件對糧食生產的約束日益加大,我省十年九旱,每年都有1500萬畝至2000萬畝耕地受旱。中東部黃土高原溝壑區及南部山區,年降水量300至500毫米,地表水、地下水十分匱乏,涉及1800多萬人口,耕地面積約5000萬畝,均占全省的75%左右,是甘肅貧困區*集中的區域,基本靠天吃飯。
其次,投入的不足使全省糧食生產基礎不牢。我省大部分旱作農業區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方式簡單,“有多少山、墾多少地,有多少地、種多少田”,廣種薄收,耕作粗放,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太多,生態退化與干旱頻發形成惡性循環。
“盡管國家多次提高了糧食*低收購價,但種糧比較效益低,影響農民的種糧積*性。”省糧食局相關人士分析說,曾以全省30%的耕地提供了全省70%的商品糧的“河西糧倉”,糧食貢獻率逐年降低,由商品糧主產區變成調入區、主銷區;“隴東糧倉”的慶陽、平涼及隴東南地區,因發展瓜果、蔬菜、草畜等經濟作物,主糧品種面積出現減少,自我平衡能力初現不足。全省每年缺口小麥90億斤、大米10億斤,需要從河南、新疆、黑龍江等省份調入。
挖掘糧食增產潛力
古語曰:“倉廩實,天下安;稻谷欠,天下亂。”糧食是安天下、穩民生的基礎產業,我省近年來經濟社會穩步快速發展,糧食的連年豐產提供了基礎保障。糧食一旦出現問題,將直接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確保今年糧食總產量達到950萬噸的目標,是硬任務。
盡管我省糧食生產的不利因素很多,“但我們面臨著不少發展良好條件和機遇,我們切實增強必勝信心,利用有利條件培育積*因素。”省委副書記劉偉平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決不能因為糧食年度豐歉而出現工作上的搖擺,必須緊緊咬住新增50億斤糧食的目標不放松。”
中央高度重視糧食生產,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今年農業農村工作基本思路中,把“穩糧保供給”放在**條,將進一步擴大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補貼等政策措施,這為我省糧食生產帶來有利條件。相關人士認為,我省應積*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擴大政策覆蓋面和受益面,比如爭取國家將馬鈴薯良種全部納入補貼范圍,爭取國家對我省玉米種植的地膜給予補貼等。
武文斌在參加農業部相關會議時,有關專家認為目前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再挖潛力難度很大,而真正有潛力可挖的是北方旱作農業區。農業部對北方十多個省的糧食產量潛力做了分析,就甘肅而言,小麥、玉米、馬鈴薯三大糧食作物增產的潛力還很大。
**,由于甘肅基礎水平相對比較差,如果把良種、防病蟲害、測土配肥等綜合技術組裝配套全部運用,我省冬、春小麥增產潛力在30%以上。因為2009年我省小麥在高產創建中,小麥高產畝均超過500公斤、平均產量達到400公斤,現有基礎上超過了30%。
其次,由于甘肅氣候偏冷,沒有對玉米生產影響很大的*限高溫,甘肅是玉米生產的優勢產業帶,2009年玉米高產創建畝均達500公斤,安定區玉米達到全國旱作區*高901公斤。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將玉米增產幅度提高30%以上,2010年推廣1000萬畝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平均畝產達到500公斤,1000萬畝總產量將達到500萬噸,占糧食產量任務的一半。
??? 馬鈴薯作為糧菜兼用型作物,畝產遠遠高出谷物類作物,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發展馬鈴薯產業對保障全球糧食安全意義重大。馬鈴薯是我省**優勢特色產業,面積近1000萬畝,居全國第二,產量1000萬噸,居全國**。目前畝均產1000公斤,通過脫毒種薯等措施推廣,畝均產可提高到2000公斤。“1000萬畝馬鈴薯,畝均產1500公斤,折合主糧300公斤,總產300萬噸;1000萬畝玉米,總產500萬噸;加上200萬噸的小麥,我省2010年糧食總產量可達到950萬噸、爭取2011年超過1000萬噸。”有關專家分析說。
目前,總結推廣歷年我省糧食增產的寶貴經驗,進一步研究完善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高效節水農業、推廣馬鈴薯脫毒種薯等,依靠科學技術,提高糧食單產水平,成為挖掘糧食增產潛力的重要措施。
市場拉動糧食效益
糧食價格是糧食生產和結構調整的“風向標”和“晴雨表”。2009年,在國際國內市場價格的影響下,我省糧食市場價格穩中趨升。
2009年我省夏糧收購之時,小麥收購價格每斤0.92元至1.02元,2009年12月,小麥收購價格每斤1.1元;受國家玉米政策性收儲調控措施影響,全省玉米收購價格每斤0.9元,同比上漲0.1元;馬鈴薯商品薯(3兩以上)產地平均收購價格每斤0.5元,同比上漲30%。
持續調動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性,*現實、*直接的途徑之一,就是提高糧食*低收購價。而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加強和完善糧食市場宏觀調控機制,成為提高糧食生產綜合效益的重要途徑。
省農牧廳發展計劃處處長袁秀智對我省主要糧食生產分析認為,目前小麥市場價格相對較高,國家已明確還將再次提高今年小麥*低收購價格,預計在相對穩定的需求和預期漲價的利好消息作用下,2010年我省小麥種植面積將保持穩中有增。
鑒于2009年全國玉米減產5%以上,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拉動使玉米的能源性需求增加,國家玉米政策性收儲調控措施依然在發揮促動作用,加之我省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增加300多萬畝,預計2010年我省玉米播種面積、產量將繼續保持“雙增長”強勁勢頭。
受2009年下半年以來馬鈴薯鮮薯銷售順暢及其淀粉制品出口增長,馬鈴薯價格堅挺,馬鈴薯脫毒種薯推廣補貼力度加大等積*因素拉動,農戶種植熱情高漲,預計201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產量將穩中有增。
同時,我省要繼續加強糧食市場調控,科學組織儲備吞吐,加強省際間糧食品種的調劑,調出馬鈴薯、玉米,調入小麥、大米等,來保證省內糧食品種平衡和區域平衡。以及建立應對自然災害機制、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延長糧食產業化鏈條等,來確保糧食增產增收。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