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近兩三年,餐館和超市里的肉越來越嫩了,口感軟嫩無比,連肉的纖維都感覺不到,而且顏色嫣紅美麗。吃肉塞牙云云,已經成為古老的傳說。
這其中的奧妙,在于嫩肉粉這種產品已經大行其道,從賓館到
嫩肉粉的基本配料,是木瓜蛋白酶等能夠分解蛋白質的酶類,以及用來稀釋和填充的淀粉。動物的肉類都是肌肉組織,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蛋白酶的作用,就是把長長的肌肉纖維蛋白質切成片段,這樣肌肉就變得松嫩。這樣的嫩肉粉,能夠把一片老牛肉變成牙齒不需用力的嫩肉團,讓一斤肉發揮一斤半肉的效果,又讓肉像化了妝一樣,永葆顏色美麗,自然會受到餐館和攤販的接納和歡迎。
不過,為了提高嫩肉粉的“效果”,現在很多嫩肉粉已經進行了成分改革,更新換代。為了提高保水性,其中加入了磷酸鹽類,加入了碳酸鈉等堿性物質。為了幫助發色、防腐和制造風味,還要加入亞硝酸鹽。
2009年,中國農業大學的實驗室測定了10種嫩肉粉和腌肉料,發現全部含有亞硝酸鹽,但其中只有2種在包裝上標注,但沒有任何有關其毒性的提示,沒有警告廚師不要過量使用的標志。其余8種根本沒有提到亞硝酸鹽。
其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有的符合使用限量的國家標準,有的則大大超標,如某嫩肉粉產品中,以亞硝酸鹽計的含量高達159g/kg,按其推薦用量來計算,肉制品中的亞硝酸鹽用量高達3180mg/kg,而國家對熟肉制品中添加亞硝酸鹽的要求是不超過500mg/kg。
盡管亞硝酸鹽是有毒物質,但加入它卻可以讓肉類煮熟之后顏色粉紅,口感更嫩,風味帶有類似臘肉的美味,而且能夠明顯延長保質期。近年來衛生部所報告的亞硝酸鹽中毒事件中,餐飲系統占據相當大的份額,其中大多冠以“誤用”一詞。
嫩肉粉的使用如此廣泛,卻沒有相關標準的規范,也沒有行業方面的管理,完全依賴于廚師使用時的個人經驗,這不能不說是一件令人憂心的事情。如果廚師像加鹽加醬油一樣隨心所欲地使用嫩肉粉,亞硝酸鹽能保證不超標么?
59種化學原料配成的
制作家庭版的奶昔,通常只需要4種原料:奶油、草莓、糖、冰,以及一丁點香蘭素。然而,*近英國《衛報》披露的一則消息讓消費者吃了一驚:原來,快餐店提供的“草莓奶昔”里既沒有鮮牛奶,也沒有草莓,而是59種化學原料的混合物!
草莓味道是哪里來的呢?當然來自合成香精了。要想味道逼真,需要幾十種化合物的精妙配合,比如戊酸戊酯、茴香腦、乳酸乙酯、紫羅酮、麥芽醇、苯甲酸甲酯等等。而奶的部分則來自脫脂奶粉、乳清粉和奶油。為了讓口感柔滑細膩,還要加入瓜爾豆膠、卡拉膠、單甘酯和磷酸鹽等。為了配出涼爽的甜味,加入的不是白糖而是果葡糖漿。為了像草莓一樣紅艷誘人,還要加入合成紅色素。
其實,不獨草莓奶昔,絕大多數加工食品都是一樣的策略。哈密瓜水果糖中沒有一點哈密瓜的成分。其顏色來自“亮藍”和“檸檬黃”的配合,味道來自香精。藍莓蛋糕當中沒有一丁點的藍莓,檸檬夾心餅干當然也沒有檸檬成分。
高度加工、便于保存和運輸的食品,一般是不能擁有天然食品的風味的,因此食品界研究出了可以亂真的人工香料,削減了天然食品中的苦、澀等味道,增加了其中的甜味,讓高度加工食品變得比天然原料產品更美味。從小吃著加工食品長大的孩子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假水果風味,而對天然的水果味道反而感覺到不太適應。很多人都在憂慮,這種口味喜好將給孩子們的膳食習慣和健康狀況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說實話,我看到《衛報》這則報道,反而松了一口氣。因為,奶昔中的奶雖然不是鮮牛奶,至少來自脫脂奶粉、乳清粉和奶油這些天然產品中,而不是用“奶精”配成。其中還有點好東西,比如卡拉膠和瓜爾豆膠屬于可溶性膳食纖維,乳清粉和脫脂奶粉含有鈣,只是磷酸鹽、色素和香精對兒童的健康不利。
相比之下,目前大街上熱賣的“珍珠奶茶”和其他奶茶產品,卻根本沒有一點牛奶或奶粉,其中的原料是氫化植物油、酪蛋白酸鈉、奶油香精等,其中的“反式脂肪酸”對孩子的健康具有*壞的影響,而且同樣有大量的香精和色素。
每當看見孩子們歡歡喜喜地捧著顏色發紫發紅發綠的奶茶啜飲,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孩子們真可憐啊,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喝什么。
全麥饅頭是用全麥面粉做的嗎?
*近我去了多家超市,發現賣摻假全麥饅頭的情況相當普遍。再看看面包柜臺,所謂的全麥面包,其實和真的全麥面包差之千里。有些全麥面包包裝上的配料表上很誠實地寫著,**位是面包粉(也就是高筋的精白面粉),再加了一點小麥麩皮或麥胚粉。
本來,都是高血糖高血脂的人和一些注重健康的人才買全麥饅頭啊,饅頭的配料不對頭了,原來那種健康效果還有嗎?因為糖尿病人吃普通饅頭,血糖升高非常快,和吃白糖差不了多少,而吃全麥饅頭,就會慢得多。
知情人承認,因為全麥面粉含有麥胚等成分,不便長期保存,所以用白面粉加上麩皮配成所謂的全麥面粉。
其實,超市里的不少食物也和全麥饅頭一樣摻假了,玉米餅加了白面粉、小蘇打,還加了好多油和糖呢,吃了能有多健康啊。蕎麥耙放了白面粉,再加紅糖和焦糖色素,看起來就是蕎麥顏色了。橄欖調和油,含有多少橄欖油呢?那些減肥人士和慢性病人食用的粗糧餅干,除了粗糧之外還放了多少飽和脂肪啊?魚肉餃子是低脂肪低膽固醇嗎?不是的,里面加入了不少豬油來改善口感。
那些熱愛健康的人,經常會買到他們以為營養很好,其實名不符實的“健康食品”。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們的食品行業沒有一個行業標準,國家更沒有一個國家標準,誰想怎么做,就可以怎么做。
爆米花中的新危險
某日在學校工作到傍晚6點半,看學生們還在做實驗,就決定從食堂買點好吃的東西慰勞他們。在去食堂的途中,忽然看到有個爆米花攤,被香氣所吸引,于是走過去想買一包。
但是,在黃昏的光線中仔細察看那爆米花攤時,卻禁不住打了個冷戰。
一大塊白色的固態油脂,毫無疑問,就是臭名昭著的人造奶油了。我曾無數次告訴消費者,其中所含的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有害,會大大增加心臟病、糖尿病的危險,甚至有可能與老年癡呆和不育相聯系。
我說,是植物奶油吧,比黃油便宜。師傅詫異地看看我,大概是覺得我似乎有點內行,便說,這植物奶油還10元錢1斤呢,黃油10元錢怎么買得到。
我說,不放奶油可以嗎?他說,那還有什么好吃啊,太干巴巴的了。我說:小時候吃的爆米花不就是不放油的啊。師傅說,但是那個爆米花含鉛啊,有毒啊!可他不知道,這香噴噴的植物奶油,若吃多了,未必比那鉛元素危害小。
然后,我又看到旁邊有4個瓶子,瓶口處斑斑駁駁地像油漆一樣濺著深濃的顏色。我問,這是什么?師傅說,這是香精啊,褐色的是巧克力香精,綠色的是哈密瓜,黃色的是香橙,紅色的是草莓,沒有它們不香呢。
我仔細看了看瓶子,都是某化工企業生產的產品。其中配料自然都是食品色素和香精,還有其他輔料。雖說我看慣了這些名詞,知道不是毒藥,但想到人們居然把這種濃如水彩的顏色往肚里吞,還是有點頭暈,何況它的味道更是濃得嗆人。
其實,滿大街在賣的爆米花,都在使用用氫化植物油制成的植物奶油,里面富含反式脂肪酸。
過去,人們只知道那小轉爐爆米花當中含有鉛,而那些鉛不是來自于玉米,是來自轉爐高溫狀態下揮發出的鉛。可是,如今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看電影時吃得香甜的爆米花,原來是這樣一種含有相當多飽和脂肪、相當多添加劑、相當多反式脂肪酸的不健康食品呢?
美味菜肴里的添加劑
一日去某餐館就餐,點了一份美味紫薯泥。我一向認為薯類是營養價值很高的健康食品,打算用紫薯泥來替代一部分米飯作為主食。
待到薯泥端上桌來,我卻有點發愣。因為這紫薯泥的味道不太自然,顏色也過于濃艷。于是叫來領班,探問這紫色來自何方。
領班態度很好,告訴我這是用一種“紫薯香油”做的。只要把芋頭蒸熟,打成泥,加入糖,再加一點這種紫薯香油,就能做出這樣的效果來。
我聽了自然大感興趣,要求看看這個神秘產品。領班便拿來個白色的瓶子,其中盛著深紫色的油狀液體,散發出濃濃的味道,既有奶香味,又有其他香精的味道,包裝和狀態都很像爆米花用的香精。
細看那瓶子上的配料表,寫著這么幾種原料:薯香油、莧菜紅、亮藍、乳化劑、檸檬酸、山梨酸鉀。薯香油自然是各種香精加上脂肪的混合物;莧菜紅和亮藍是合成色素,紅色+藍色=紫色;乳化劑是讓香精、脂肪與芋頭打出來的淀粉糊混合得均勻一些,改善口感;檸檬酸是為了調節味道,讓菜肴不要過分甜膩;山梨酸鉀則是防腐劑。
這里面沒有什么國家不許可使用的成分,是貨真價實的“傻瓜型”復合食品添加劑產品。推薦的添加量是0.2%。不過,看來菜肴中的實際用量超過了0.2%,味道和顏色都過濃了。這也沒什么奇怪,因為廚師并不善于定量,對一盤400毫升的菜準確添加0.8毫升黏糊糊的“紫薯香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用量超一點肯定在所難免,再說下館子的消費者通常都很寬容,根本不會計較什么食品添加劑含量的問題。
其實,餐館和超市里的食物,加添加劑是很平常的事,就像餐館里的服務員對我說的,反正每天早上,都有一些公司的人來送這類產品,我們要什么產品,他們就送來,還經常向我們推介一些新產品呢。
這些食物添加劑中,有爆米花伴侶、鮮榨果汁伴侶、薯泥香油、烤羊肉串香料、麻辣燙調料……
那么,現在餐飲業所用的調料當中,到底有多少食品添加劑呢?使用率有多高呢?想必這是一個*其驚人的數字。全國的消費者,包括管理者們,卻都渾然不覺,連劑量標準是多少,使用是否超標的問題都無人追究,這樣做出來的飯菜,吃著怎能放心!
在這里,我擔心的不是這些食品添加劑毒性過高,而是餐飲業無法控制使用劑量。用大勺加油加鹽的方法來加食品添加劑,很難避免超標問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